6位設計師演繹《讀衣III》:從「無」字發展時裝設計語言
2018/10/19 | 展覽/活動 | 林亞璇 文字整理=林亞璇
不只要讓人看見書法的文字藝術,而是「視覺藝術」、「線條的美」。
_董陽孜
進入第三屆的讀衣展以「無」字為命題,以草、行、楷、隸、篆等各種書寫體為基礎,變化出二十二種字體;由來自台灣、中國、倫敦的六位設計師,將書寫線條的流動性、空間性,轉化為時裝、材質、圖樣的語言。
展場空間由簡學義操刀設計,以多片高達2米9的白色半透明帷幕,在展場上編織出「黑白」丶「光影」丶「明暗」丶「穿透」丶「遊移」丶「離合」的空間氛圍;在之字形的觀展動線上,六個服裝設計展區在不同觀看視線下,時而隱蔽時而清晰,呈現「有無之間」的詩意氛圍,與董陽孜集結多款「無」字體與解構文字線條的墨寶區相呼應。
展場燈光找來林克華設計,展場音樂由林強創作,擅長影像紀實的CNEX團隊則端出一支紀錄了策展、創作概念與過程的影片,能窺見設計師幕後製作的畫面,在副展場全程播映。
副展場有長達20米的習字檯,並陳列販售讀衣III的系列商品,包括從印花布首度開發製成的抱枕與托特袋,由服裝設計師蔡宜芬以文字線條為靈感所設計的羊絨圍巾。此外,「讀衣選字集」禮盒更收納了文房具和策展人董陽孜親寫之墨寶,特選了六組為生命創造正向能量的字詞,能從中感受文字書寫的力量,以及中華文化的柔軟堅韌之美。
展期|10/20(六)~11/5(一),10:00-20:00,免費參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一和西二館(臨北平東路與杭州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