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安藤忠雄操刀建築,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如何打造有別一般的兒童圖書館?

2020/07/13
Aly Lin
不只有安藤忠雄操刀建築,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如何打造有別一般的兒童圖書館?
攝影/Shunsuke Ito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閱讀是愉悅且自由的!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希望提供給孩子一個不受限的閱讀形式。透過多樣化、貼近孩子感受的選書,打造「代代傳承童書與故事文化的聖地」。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是今年最受矚目的兒童圖書館,不只因為安藤忠雄操刀設計的建築空間,館內規劃更集結了真鍋大度、山田遊、幅允孝等人,《Shopping Design》採訪館方,透過他們分享的規劃細節,探索一座兒童圖書館可能的樣貌。

安藤忠雄操刀設計,大阪最新文化設施「童書森林 中之島」(こども本の森中之島),原預定今年 3 月開館,因受到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影響而延期,隨著日本逐步解除緊急狀態,「童書森林 中之島」終於在 7 月“有限度”的正式開館,目前每日僅開放預約的 50 名讀者入館閱讀。

大阪的中之島公園一帶,是這座城市自古以來的文化中心,由兩條主流河川匯流而成,包括大阪中央公會堂、東洋陶瓷美術館、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等百年古蹟群林立。在這個人文薈萃的地方,誕生了一座新的文化設施,由安藤忠雄為孩子打造一座培育感性、說故事、閱讀的心靈養分空間「童書森林 中之島」。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2.jpg
安藤忠雄將「童書森林 中之島」的建築外觀,沿著河岸設計成流線弓形。 攝影/Shunsuke Ito

安藤忠雄:「青春就是勇於挑戰」

這座建築的外觀,沿著堂島川的河岸,設計成圓弧的流線弓形,搭配灰色清水模更顯簡約流暢,東邊入口連接著河岸兩邊的風景。二樓展望台上放著一顆名為「永恆的青春」的謎樣青蘋果雕塑,安藤忠雄語帶保留地說:「為何要放青蘋果?什麼又是永恆的青春?則交給觀眾自由發想。」主建築旁,還有一棟圓柱型的瘦長建物,沒有窗戶,僅有天頂的圓型開口,攝入幽暗的自然光線,牆上投影繪本的片段,像是紙上劇場般,故事在空間中流淌著。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3.jpg
安藤忠雄為這座童書森林,親自設計了一顆青蘋果雕塑,他的靈感是來自美國詩人Samuel Ullman的作品《青春》(Youth),他對詩中「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這層涵意深感共鳴,其中更包含他希望讀者勇於挑戰的期許。 攝影/Shunsuke Ito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4.jpg
真鍋大度率領的創意團隊Rhizomatiks Design,為這個圓柱狀的獨立空間設計了投影作品《童書的片段》(本のかけら),從童書中擷取各種片段,影像無盡的回放,將孩子們牽引到書籍的廣闊世界裡。 攝影/Shunsuke Ito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15.jpg
攝影/Shunsuke Ito

走進「童書森林 中之島」館內,整整三層樓挑高的空間,佈滿了一格一格的書架,整齊排列的書不斷往上延伸,彷彿踏入森林般,紙張的味道在空氣中盤旋,展現枝葉茂密的閱讀生命力。館內的空間也都配合孩子的高度,配置相應的閱讀環境,像是選用芬蘭家具品牌Artek的兒童座椅,還有彷如樹根蜿蜒在館內的木質大階梯,刻意將梯面做得深一點,作為閱讀的一隅。書櫃旁偶然出現的木製立體文句,也頗具造型趣味和巧思,像是探險般,等待孩子的發掘與相遇。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1.jpg
「童書森林 中之島」整整三層樓挑高的空間,佈滿了一格一格的書架,上萬本藏書一字排開相當的壯觀。 攝影/Shunsuke Ito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6.jpg
彷如樹根蜿蜒在館內的木質大階梯,刻意將梯面做得深一點,作為孩子閱讀的一隅。 攝影/Shunsuke Ito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5.jpg
館內為兒童精心營造了舒適的閱讀空間,更選用芬蘭家具品牌Artek的兒童座椅,符合人體工學。 攝影/Shunsuke Ito

另外最特別的是,館內的藏書是允許攜出到中之島公園內的範圍閱讀,不論是坐在河邊的沿岸、或是樹蔭下的長凳、或是躺在草坪上,「童書森林 中之島」希望提供給孩子一個不受限的閱讀形式,閱讀是愉悅且自由的。就像本館的創意總監,也是選書人的幅允孝(BACH)期待透過多樣化、貼近孩子感受的選書,將這裡打造成:「代代傳承童書與故事文化的聖地。」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7.jpg
除了在館內閱讀之外,部分的藏書是可以攜帶到中之島公園的範圍閱讀,在藍天綠地的圍繞下,享受親子同樂的時光。 攝影/Shunsuke Ito

幅允孝打造 12 類主題選書

「童書森林 中之島」的藏書包含大阪市民的捐贈,共 1 萬 7,000 多冊,幅允孝別具心裁的以貼近兒童日常生活與旺盛好奇心,將其分成 12 類書區,讓孩子能透過這些主題,誘發閱讀的興趣。12 類的選書,分別是:《和大自然玩耍》《動動身體》《最喜歡動物》《每天的生活》《好好吃飯》《大阪→日本→世界》《美麗的事物》《故事和話語》《未來的世界》《我的將來》《生命/死亡》《給孩子身邊的人》。

從周遭環境到日常生活,從自然、動物到藝術、文學、科學,甚至是生命的誕生與消逝,讓陪同的大人也能從這些分類,引導孩子討論、認識與探索自我,每回都有不同的樂趣。另外在二樓,也特別設置「客座選書架」,定期邀請各領域的名人選書,第一回由諾貝爾獎得主,也是本館的名譽館長山中伸彌的擔任客座選書人。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8.jpg
選書人幅允孝為「童書森林 中之島」打造 12 類的書區,貼近孩子的好奇心與日常生活。 攝影/Shunsuke Ito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09.jpg
第 7 類「美麗的事物」包含繪畫與雕刻領域的藝術類別,同時也容納了各種角度觀察的美麗事物,像是詩詞、衣飾、寶石、幾何學等等。 攝影/Shunsuke Ito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10.jpg
書櫃旁偶然出現的木製立體文句,也頗具造型趣味和巧思,像是探險般,等待孩子的發掘與相遇。 攝影/Shunsuke Ito

尾原史和 × 山田遊企劃原創周邊商品

「童書森林 中之島」的象徵標誌,淺顯易懂地由「兒童、書籍、森林」三個簡單線條的圖案組成,模樣童趣又具設計感,館方並邀來尾原史和與山田遊共同企劃,打造出有史以來最強的圖書館原創周邊商品。商品的選項從文具到生活雜貨:筆記本、色鉛筆、毛巾、保溫瓶、野餐墊、紙膠帶,馬克杯、絆創貼,帆布袋、T恤等多樣豐富,不只孩子樂在其中,連大人都想包套收藏。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11.jpg
館方邀來尾原史和與山田遊共同企劃,打造圖書館原創周邊商品。 攝影/Shunsuke Ito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12.jpg
原創周邊商品在館內陳列的一隅。 攝影/Shunsuke Ito

其中,唯一可食用性的,是搭配安藤忠雄設計的青蘋果雕塑,找來大阪人記憶中的懷舊糖果製造商Pine合作推出「青蘋果糖」,除了造型延續1948年的口笛形狀,從口味、顏色到包裝都是「童書森林 中之島」的原創設計,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周邊商品。

大阪童書森林 中之島-13.jpg
象徵青春的「青蘋果糖」,可說是「童書森林 中之島」最具代表的原創商品。 攝影/Shunsuke Ito

今日網路世代的兒童,幾乎從很小的年紀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享受它所帶來的便利與快速,曾幾何時,逐漸失去了閱讀紙本書籍時,帶來最純粹的感動。安藤忠雄設計了這座專為兒童打造的閱讀森林,甚至為此出版繪本《喜歡惡作劇的建築家》(いたずらのすきなけんちくか),就是期望能讓孩子對書籍重新產生興趣,從中獲得知識,享受閱讀並樂在其中。未來他預計在神戶也同樣打造「以兒童為取向」的建築設施,相當令人期待!

こども本の森 中之島(Nakanoshima Children’s Book Forest)
開館日:2020年7月5日(日)
開館時間:9:30~17:00
休館日:每週一(若遇到國定假日則開館,隔日休館)、藏書整理期間、正月
入館方式:因應COVID-19疫情,採取預約制,每日限額50名
預約相關請參照:https://kodomohonnomori-osaka.resv.jp
館址:大阪市北區中之島1丁目1-28(中之島公園內)
交通方式:京阪中之島線「なにわ橋站」3號出口旁;地下鐵御堂筋線・京阪本線「淀屋橋站」1號出口;地下鐵堺筋線・京阪本線「北浜站」26號出口步行約400公尺

© Shopping Desig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DesignBIZ 專欄觀點】原來孩子需要的展覽,跟我想的不一樣!/王宗欣 Cowper

【DesignBIZ 專欄觀點】原來孩子需要的展覽,跟我想的不一樣!/王宗欣 Cowper
圖片來源/王宗欣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展覽體驗?從使用情境到認知歷程,設計該如何回應兒童的閱讀參與與感官探索?

專欄作者介紹
1978 年生,擅長新媒體創作,程式互動及錄像藝術,透過數位作品的體驗轉譯對社會文化現象觀察,對大眾提出反思的觀點。2008 年創立 dosomething studio 工作室,以用戶體驗為主要核心,透過策略、創意、設計、傳播四種維度,將藝術思維融入於商業中,提供品牌建構、數位策略、影像設計、數位傳播、策展...等跨領域的商業服務。作品曾得過第 32 屆金曲獎最佳 MV 獎、PromaxBDA Asia Best Sting, Gold Award、IF design Award、Red Dot Design Award、Golden Pin Design Award。

受孩子喜愛的展覽,不只是可愛圖像或球池玩具。過去對兒童展的想像,其實充滿刻板印象。成為父親後,我開始重新思考兒童權益,也從策展角度認真審視:什麼樣的展覽,才真正適合孩子?

今年受台北書展基金會邀請,為 2025 台北國際書展童書主題館「童話奇遇記 Mini Wonderland」策展,便是一次從頭理解兒童觀展需求的嘗試,孩子在商業書展中,需要怎樣的展覽體驗?

圖片來源/王宗欣

重構兒童觀展情境,從田調開始

童書的主要讀者是 0 至 12 歲的孩子,他們對圖像、文字的理解能力有所差異。從學齡前以圖像為主的繪本,需要親子共讀;低年級可透過注音逐步閱讀,偏好橋樑書;中高年級則能獨立閱讀圖文或科普書,對情節的需求也更高,而真正決定是否帶孩子參觀書展的,往往是家長或老師。對他們而言,書展是與孩子共同選書、實地翻閱的機會,減少「買了卻不讀」的風險。相較書店童書區選擇有限,書展更適合當作親子共選書的場域。

設計孩子真正能參與的展覽

傳統展覽方式對孩子吸引力有限,數位體驗是展覽的趨勢,多以手機為主要媒介,但多數孩子尚未擁有手機。因此,我們捨棄個人裝置,設計出可使用 ID 卡的互動系統,讓孩子在展場內建立帳號、記錄體驗。

互動設計也從兒童視角出發,包括視線高度的調整、注音與語音導引的搭配,讓孩子更容易理解與操作。我們整合過往策展經驗,建立一條孩子能輕鬆投入的參觀腳本。

一場好的展覽,不該只留下記憶,更能留下紀念,就像遊樂園販售雲霄飛車照片的經典場景。這次展覽希望讓孩子帶走的是「與體驗有關」的禮物,而非純粹的贈品,於是我們設計的展覽禮品,結合故事體驗與個人化互動,讓孩子不只能玩得開心,更能帶走一份專屬自己的回憶。

商展的核心價值:從人流轉為金流

商展不是純展示,更是產業的聚合場。我們觀察到,開館前各書商業務常進行業績目標喊話,展現強烈的銷售導向。

因此,官方展覽不只是吸引觀眾進場,更應引導他們前往攤位購書。今年,我們與參展書商合作,設計問卷與推薦書單,明確定位他們主打的作品,目的是讓每位孩子都能找到適合的書,同時為書商創造業績,發揮書展的最大價值。

逛展即冒險:屬於孩子的故事旅程

此次策展主軸——「童話奇遇記 Mini Wonderland」,透過一場奇幻故事冒險,引導孩子成為故事主角,從互動體驗中找到專屬的閱讀選書,進而將觀展人潮導入書商攤位。

展區體驗的設計:

➊ 奇遇的起點
小朋友在第一站領取體驗卡,拍照並完成心理測驗,即可獲得個人推薦書單。掃描體驗卡還能下載現場拍攝的照片。

圖片來源/王宗欣
圖片來源/王宗欣

➋ 冒險的路上
在數位表演區,孩子將透過 ID 卡化身故事主角,親眼看到自己出現在迷宮書架中,體驗沉浸式故事旅程。

王宗欣專欄06.jpg
圖片來源/王宗欣
圖片來源/王宗欣

➌ 巨人的國度
在投影互動區,小朋友將看到「巨大化」的自己與虛擬城市互動,還能帶走一張巨人紀念照。

圖片來源/王宗欣

➍ 想像力的魔法
策展論述區展示 70 本徵選童書,配合 16 款主題推薦書單,讓家長能依據孩子的興趣與閱讀能力挑選合適書籍,並直接至攤位選購。

圖片來源/王宗欣

體驗完成後的收穫:

➊ 專屬推薦書單
根據心理測驗結果,提供適合每位孩子的閱讀清單,讓閱讀更有方向也更有趣。

圖片來源/王宗欣

➋ 個人化冒險童話書
孩子將成為故事主角,擁有一本專屬自己的冒險童話書,激發無限想像力與閱讀動力。

圖片來源/王宗欣

這次展覽透過實地田調與兒童觀展行為的深入觀察,重新定義兒童書展的可能性。不只關注展覽的趣味與互動性,更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設計出兼具教育性與體驗型展覽,讓孩子在玩樂中愛上閱讀。

READ MORE

延伸閱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3
Vol.153 現在暫停!為自己設計一場休息

4 個步驟 ╳ 12 種休息的設計,展開自我修復的 20+ 練習——獻給所有用盡全力的你。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