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曾是金瓜石地區專屬的郵遞區號,雖已停用,卻承載著這座礦山城鎮的記憶與情感。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2025 礦山藝術季」以「寄到 225 的一封信」為主題,化藝術為信使,傳遞情誼與故事。
讓地景藝術成為寫給礦山的情書
本屆藝術季展出七件地景藝術作品,宛如藝術家寫給礦山的情書,以創作回應地貌、歷史與感知的交織。林祐聖與田調夥伴法辣——一隻傑克羅素犬,共同推出的《Aerscape: Mapping Error》氣場地景:路徑規劃中與《Jack Russel Territorial Marks》傑克羅素式抬腿測量,以犬類的嗅覺導航為創作起點,挑戰人類視覺主導的空間邏輯。在礦山的氣味中,導航不再依賴眼睛,而是讓鼻尖引領方向。法辣的嗅覺成為地景的測量儀,牠的抬腿與奔跑,是對空間的書寫。
雙人藝術家團體「太認真」佘文瑛與郭柏俞的《造山運動場》,則以時間尺度中的「運動」為核心概念,從地層推擠的造山運動、礦業開採的瞬間掠奪,到植物進行生態修復的中介速度,層層疊加出場域的能量流動。作品透過手工製作與材料實驗,回應場域中的勞動痕跡與能量流動。這是一封寫給時間的情書,在地層與植物之間,尋找生命的韌性。
另外五件作品為礦山藝術季續展作品,《空餘跡 Echoes of the Void》以如夢似幻的泡影遙想歲月;《聆聽的身態 The Listening Me》收集聲音地景及居民與礦山的故事;《時光之所》以水泥為媒材,重現礦坑與軌道的空間記憶;《洗衣場的秘密通道》再現礦山已消逝的場景與話家常歲月;《礦山共農計畫》則與居民一起培育礦山,以植物記錄四季更迭。每件作品均以不同的敘事角度,傳遞人們的心意給礦山。
以 3 封信為引,走讀礦山的三段生命線
第一封信〈金瓜石,信仰之書〉由在地文化達人張傳益領路,深入金瓜石的祭祀文化與聚落信仰。從青草祭的儀式美學,到地方信仰的故事脈絡,走入一座以信仰為核心的山城,閱讀礦山居民與神祇之間的精神對話。
第二封信〈水湳洞,自然之歌〉由耆老李文章與畫家李晨豪領路,以礦山自然色彩為主題,展開一場視覺與創作的旅程。聽聽在地人口述的地景記憶,也能親手創作蠟筆畫作,將自然的色彩轉化為個人化的藝術回應。第三封信〈九份,漫金之詩〉則由九份居民帶路,一起夜訪紅燈籠小徑,探尋藏在街角巷弄間的靈感,最後與詩人陳繁齊一起寫詩,用詩句紀錄淘金夢與人情味。
3 場演出,寫給礦山最真摯的動態詩
表演藝術成為最直接的情感書寫,由身體、聲音與節奏構成三場現場的告白。每一場演出,都是一封寫給礦山的信,由在地團體與學生共同完成,展現地方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開幕演出邀請在地書法名家謝慶興與鼓團「心鼓坊」聯袂演出,在鼓聲節奏中揮毫主題字,為這封藝術情書落下第一筆墨跡,展開民眾閱讀博物館與藝術家共同寫給礦山的真摯告白之旅。瓜山國小的學生則以烏克麗麗演奏,以純真的旋律回應礦山的記憶,讓童聲成為最溫柔的信使。最後由在地團體接力,以音樂、舞蹈或行動藝術形式,延續這場情感的書寫,讓礦山的回聲在表演中持續流動。
「寄到225的一封信」是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情感旅程。在金瓜石的山城裡,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地貌與記憶,居民以故事連結土地與生活,觀者則以感官與行動參與其中。無論你是藝術愛好者、文化探索者,或只是想在山林中尋找一段靜謐與感動,礦山藝術季為你準備的作品與周邊活動,正如一封封等待打開的信,邀你來細細閱讀。
2025 礦山藝術季-寄到 225 的一封信
活動時間:2025 年 6 月 27 日(五)至 8 月 24 日(日)
活動地點:金瓜石、水湳洞、九份
活動官網:https://mineartfestival.com
系列活動報名:https://reurl.cc/rYde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