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邁爾攝影展揭幕:113件作品、9大類主題探索為何而拍,還有超精彩周邊

2020/09/04
Stanley Kuo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揭幕:113件作品、9大類主題探索為何而拍,還有超精彩周邊
圖片提供 / Art Angle 異角藝術
分享
收藏
追蹤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本週六(7/4)於台北松菸一號倉庫登場!《Shopping Design》採訪展覽主辦單位,聊聊這次的規劃及展覽想討論的核心。

她平凡,又獨特,死後才出名,拍了一輩子照片底片大多數都根本沒有洗。這次攝影展的潛議題是「攝影者的本身」,探討身為攝影人,你究竟為了什麼而拍?

「這個展覽,從概念到設計,都對應著『薇薇安・邁爾式的探索』——視外在世界為一種日常。」引入展覽的異角藝術創辦人林子銘說。這是繼 2018 年主辦斯洛伐克攝影師 Maria Svarbova 的亞洲首展後,他再度帶領團隊潛入攝影世界進行另一個議題探討。

比起文青攝影女神 Maria Svarbova 鮮明的創作脈絡與主軸,要梳理薇薇安・邁爾長年累月的大量作品,想像當時她在保姆工作生活中拿起相機的動機狀態,試著釐清蛛絲馬跡拉出線索,這個偵探式的藝術研究功夫一點都不輕鬆。

薇薇安邁爾-20200703-DSC04681-HDR.jpg
熱騰騰的獨家展場照! 圖片提供 / Art Angle 異角藝術

對每一位攝影者的提問:你究竟為什麼而拍?

首次登台的「薇薇安・邁爾攝影展」,以超過 100 件攝影作品架構出探討的脈絡——「攝影者的本身」。有人稱薇薇安・邁爾為 20 世紀街拍始祖,而以保姆維生的薇薇安・邁爾,並非職業攝影師,卻能持續拍照 2、30 年不中斷,累積總共拍攝 10 多萬張的驚人數量;她行事低調,生前不僅默默無名,拍了一輩子照片絕大多數底片根本沒洗出來。身為攝影人,如果沒有機會見到作品出爐,你究竟為了什麼而拍?

薇薇安-20200703_165122.jpg
© Shopping Design

「從拍攝行為的本身出發,假設我們都是攝影人,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攝影行為,以及作品人生意義的連結點,都是本次展覽想要討論的核心。」

她獨特,又平凡,如果以拍照行為本身來看,可能與你我都無異:她並沒有追逐記錄歷史大事件,也沒有資源 setting 擺拍塑造強烈風格,但卻能夠引人設身處地,把每個攝影者心理的薇薇安・邁爾招喚出來自問:如果我是她?

展場設計,以紐約街頭為開場

現場有紐約街道牆,作為一種象徵進入時光隧道回到 50 年代,直接投影了薇薇安・邁爾所身處的芝加哥、紐約,也以此架構出其時代背景與傳奇性。「這個影片牆是由薇薇安・邁爾拍的超 8 釐米影片,最特別的是,裡面的人事物一點都不特別,就是一種日常。但看了這個資料我會想,如果我也在那個時空年代,是否我也能拍出那樣的畫面?」異角藝術創辦人林子銘的想法是,在這一個展覽裡,每一個觀眾,也都有可能是拍攝者。

薇薇安-20200703_170545.jpg
© Shopping Design

「為了呈現這個概念,從藝術研究、國際溝通、商品設計,團隊中每個人都有獨立項目,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一步步把展覽建構起來。」對於異角藝術團隊來說,這一次的薇薇安・邁爾,企圖建構實體展來討論攝影心理,比起前年的 Maria Svarbova 泳池系列所要討論的「打破攝影的印象」還要難許多。

薇薇安・邁爾全球展出的作品一共有 2 套,一套主題為(薇薇安・邁爾的)自拍,一套是街頭攝影,這次以街頭攝影主題,來發展空間概念。在空間設計上,垂直的牆面與牆面之間,往往也留有視線的縫隙,視覺的時空並沒有阻隔,而是繞道相連,交錯相疊的意識探索。「我們一開始就認定,要詮釋出她的世界觀,就不可能一條路走到底。」 沒有制式化設定的動線,鼓勵人們四處遊走,就像街拍的實景一樣。

薇薇安-20200703_170405.jpg
現場直擊:團隊如火如荼佈展中,《Shopping Design》編輯先帶讀者搶先看! © Shopping Design
薇薇安-20200703_165214.jpg
© Shopping Design

113件作品,9大類主題呈現薇薇安・邁爾的世界觀

這一次作品整理的難度,在於「取捨」,在薇薇安・邁爾大量遺留的底片中,不僅看不出明顯的邏輯線索,當然也沒有主題規劃,甚至更多沒有沖洗出來,到近期才重現在世人眼前。

本次登台的「薇薇安・邁爾攝影展」,總共 113 件作品,包括罕見的彩色 20 件,以 9 種主題作分類,例如肖像、紐約、彩色攝影、旅行、小孩等,而展區總共分 6 區塊,並未明顯區隔,用以來對應薇薇安・邁爾探索世界的方式,藉此表現薇薇安・邁爾的世界觀。

薇薇安-20200703_170216.jpg
© Shopping Design
薇薇安-20200703_165148.jpg
© Shopping Design

這個所謂的世界觀,就定調在薇薇安・邁爾日常的走動場域、1950-1980 年的紐約與芝加哥,因為保姆的工作,有上街才拍攝,並不是特意尋找;對她所經過的外在世界的一種日常邂逅,捕捉偶然性,並沒有事先經過設計,也沒有強烈的事件性,而是隨機地遇見這些風景。「街頭攝影不能算是有脈絡,她的脈絡就是她所身處的這個世界,難以統整梳理與定義。」

VM_門票設計.jpg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_ 門票設計 圖片提供 / Art Angle 異角藝術

曾經有資料拍到薇薇安・邁爾於自宅改建的暗房裡,跟她朋友進行暗房的工作,她拿著相機的時候,心理上產生什麼變化,意識到被注意,掌握互動關係的主導線?異角藝術創辦人林子銘說, 「我們認為,她不是在追求那些畫面成果,反而比較重視拍攝的過程,她雙眼所見,與什麼人互動,整個拍照過程對她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透過攝影的探索過程才是最有趣的,享受攝影,享受畫面是美好的,但也要思考我們為什麼拿起相機拍照。」

從紙膠帶到快門鈕,讓人流連忘返的周邊好物

薇薇安邁爾-20200703-DSC04720-HDR.jpg
這次的周邊商品區十分好逛,從攝影集、小工具、筆記本到薇薇安邁爾使用的同款相機都能買到。 圖片提供 / Art Angle 異角藝術

紀念品區也是令人驚喜的展中展,例如牆上的鏡子化身隱藏版「自拍點」,呼應著薇薇安・邁爾的招牌街頭自拍;以原作品構圖再製的筆記本、海報、書籤,襪子等周邊商品,圍繞以攝影核心主題,藉以推廣攝影文化。另外也有自行開發周邊商品,包括布包、文件夾、紙膠帶、刺繡徽章。現場還有 Rolleiflex 祿萊雙眼相機的二手骨董相機,這是薇薇安・邁爾絕大多數時間所使用的相機品牌,現場也買得到她生前使用過的機型。

「Vivian Maier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將於 7 月 4 日於台北松菸文創園區 1 號倉庫開展,為繼韓國首爾、中國北京後亞洲巡迴第 3 站。

V.M.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本展覽由diChroma photography授權;作品由Courtesy of Maloof Collection and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NY提供。
日期:2020年7月4日至9月6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四 11:00~18:00(17:30停止售票、最後入場);週五至週日 11:00~19:00(18:30停止售票、最後入場)
現場票價:一般票 280 元、優惠票 250 元、愛心票 150 元
授權單位:diChroma Photography
主辦單位:異角藝術
共同主辦: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松山文創園區

Vivian Maier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時間|2020/7/4(六)~2020/9/6(日) 地點|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追蹤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分享
收藏
由 StudioPros 設計公司發起的「品牌重塑實驗室」計畫,為市場上的品牌做實驗性重塑,原因為何?創辦人李宜軒解析 3 大品牌設計與設計過程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台灣設計師,StudioPros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曾任於 IBM Consulting 團隊,專注以User Experience 為出發導入各面向之設計,擅長於跨領域整合,建構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是由 StudioPros 發起的一個長期計畫,我們會定期帶領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實踐品牌體驗的研究方法,實驗性地為市場上的品牌進行重塑。我們認為品牌再造的議題並不僅是優化視覺,更需要將使用者需求及體驗導入品牌設計流程,以更有脈絡的方式研究並定義品牌,創造視覺與策略並蓄的成果。而這一篇文章,希望透過與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執行初衷與內容,說明 StudioPros 如何透過其實踐我們的設計理想。

品牌重塑實驗室會議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為什麼開始執行品牌重塑實驗室?

原因一、設計前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長期被忽略

過去我曾任職於 IBM,時常與團隊一起打造各種產品,當時我們總是會花許多時間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測試,透過各種設計方法,客觀地頗析產品遇到的問題,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內容,接著才往後進行產品開發。而創立公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關議題,我發現「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思維很容易礙於時程而被草草帶過,設計過程常為求快只考慮設計團隊或組織高層的主觀偏好,甚至是來自客戶窗口的臆測。這樣的狀態,雖然前期執行上會很迅速,但當進入設計決策時,極度容易懸而不決,發生走到最後卻全部重來、無法有共識的狀況。

設計偏好難免主觀,但著實不該將所有需求與討論都集中在設計團隊或內部組織的偏好上,除了過程沒效率外,最終也未必能為品牌帶來更好的銷售與成果,有可能只是產出一個「比較順眼」的視覺。也因此,在執行設計前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顯得非常重要,透過該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角度判斷設計方向,後續討論視覺方向時,才能客觀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實驗室品牌共識工作坊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視覺設計教育常只重視覺不重策略,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求學生涯裡,總是花非常多時間琢磨視覺,不斷追求技法或技術。可是當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總會發現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視覺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會過。專案會不會被客戶買單,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設計策略,以及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

設計策略並非只單就視覺討論線條粗細、字體風格、以及圖案的意義,而是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例如,對應不同市場切入點與目標族群而產出的視覺風格、專注於不同品牌技術特性的視覺詮釋方式等。而解決客戶問題時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法,在我的求學生涯裡無從學起,需要自己進入職場不斷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議題實驗,拓展參與者對設計的另一層思考。

從策略到設計的思考發散過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業專案中大膽的改變與創新不易

許多大型國際品牌在品牌重塑後,常受人詬病整體感覺沒有改變,卻花了一堆錢。但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當組織龐大,產品影響力也十分巨大時,就算是很小的改變,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企業要對消費者、投資者負責,一昧地改變也的確風險過大,但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變;既然商業上需與現實妥協,那實驗專案就必須可以更大膽地發揮,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方式,提供企業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創造的成果與影響

有許多問題難以一時被改變,我們也很難用一己之力去改變現況。但若希望環境有所不同,還是需要開始行動。因此我們帶領了許多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同學、設計師們一起創作與實驗。目前已經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屆共八組作品。以下舉幾個近期案例與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屆作品: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或 TSMC,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廠,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發現台積電在品牌系統與規範較為缺乏,導致對外或對內的禮品外觀與包裝常常沒有應用的標準,因此收禮者無法藉由視覺辨識出企業的品牌獨特性。此專案透過前期研究、洞察並擬定設計策略,為台積電重新定義品牌調性,替企業規劃品牌完整的面向,透過禮品部推出具辨識性、一致性和品牌價值的企業紀念品,以此加深員工及客戶對台積電企業形象的認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屆作品: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 設計團隊 : 楊皓鈞、顏沛沂、柯松佑 )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臺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臺北大縱走,是長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也是首都第一條長距離步道,以全民參與和感受臺北山林魅力為本,使大眾能從不同角度一窺臺北全景。然而,當大眾想到臺北大縱走時,可能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體的訊息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難以感受到這個品牌獨特之處與吸引力。

因此我們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過研究分析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及定位,重塑識別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以上兩組案例,過去我們也已深入不同議題,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貨、四海遊龍、台灣大車隊、台糖、維力炸醬麵;此外,我們也曾為防疫問題思考與設計解決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寫在文末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脈絡和心法外,更期待透過以上內容,提供對於品牌有興趣的設計師或業主不同的思維方法。設計師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除了花時間在視覺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試著去重新整理思維,或許會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結果。

願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設計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熱情。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更多關於「品牌重塑實驗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網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