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50週年推出全新大作《波》,藝術總監鄭宗龍:我們嘗試打開更多可能性,去靠近那個不可能

2023/08/04
Stanley Kuo
雲門50週年推出全新大作《波》,藝術總監鄭宗龍:我們嘗試打開更多可能性,去靠近那個不可能
圖片提供 / 雲門、兩廳院
分享
收藏
2023年馬不停蹄創造雲門新足跡的藝術總監鄭宗龍,聊及雲門新作《波》以及雲門現在與未來的方向,特別是與真鍋大度的合作,思考如何用 AI編舞以及其意義?

「黑壓壓的一大片,燈都關掉,只有舞台是亮的,而且很奇怪喔,這麼大型的集會一個小時裡你很少看到有人在走動。」 —— 鄭宗龍

殿堂的外面

幾萬人坐在一起看戲,安安靜靜的畫面不知道是感動還是莫名的震撼,然而在現場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國際場館來的藝術總監或者策展人看到這一幕也都非常驚訝,《紐約時報》、《 衛報》也有來到現場跟大家席地而坐看演出,他們都說這是地表最大的舞蹈盛會,就算在國外,也沒有這樣的場面。」鄭宗龍說。

2023 國泰雲門隨行吧 雲門戶外公演 《十三聲》現場演出照片一。攝影劉振祥.jpg
2023 國泰雲門隨行吧 雲門戶外公演 《十三聲》現場演出。 攝影 / 劉振祥

據說那一晚聚集了兩萬多人,這樣的戶外演出連續28年,已經不是一個公關活動,而是一項這個世代台灣觀眾看戲的傳統。不管在池上或在中正廣場,直接面對大眾的表演發生在眼前,在身邊,在殿堂外面,對艋舺出生長大的鄭宗龍來說,公眾演出的生猛力道,源自艋舺街頭,那就像台灣早期常見的野台戲。

第28年支持雲門戶外公演的國泰金控由國泰世華銀行李偉正總經理親自到場,以及國家兩廳院總監劉怡汝及雲門
(左至右)國家兩廳院總監劉怡汝、國泰世華銀行李偉正總經理、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 圖片提供 / 雲門、兩廳院

「我自己最初觀看表演的經驗就是這樣,以前說『竹篙湊菜刀』,舞台真的都是用竹竿與帆布這樣組裝起來的。」隨著雲門開始做戶外公演,舞作成為民間風景,舞劇也都不是單純是原本舞劇的「精簡版」,鄭宗龍笑說,戶外舞台的條件不比劇院,先天的技術條件限制下,許多機械裝置無法使用,舞劇不可能直接搬來演,因此每一次在構思下一年度表演時其實都傷透腦筋。

2023 國泰雲門隨行吧 雲門戶外公演 《十三聲》現場演出照片二。攝影 劉振祥.jpg
2023 國泰雲門隨行吧 雲門戶外公演 《十三聲》現場演出。 攝影 / 劉振祥

全新舞作《波》——雲門 50 年要翻越的浪

2016年有民間神性與人類靈魂相遇對抗的雲門2《十三聲》,2019年首次探索人性和科技主題的《毛月亮》;2020 接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同年探尋聲音身體連結的《定光》,再到今年底雲門50大作《波》,鄭宗龍奠定了新雲門怎樣的江湖地位或歷史姿態?他先是笑了,接著嚴肅起來,「雲門50年了,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國際上五十年的舞團也是非常少數,而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元,時代的軌跡也越走越快,雲門此時需要的創新是什麼?我覺得某方面跟我的個性有一點貼合,就是不安於室,或者是說對很多事物、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這樣的狀態。」

扛下雲門這塊招牌,鄭宗龍以出名的耐心和決心,完成雲門每一個當下的階段目標,而其中一個要嘗試的方向,就是要打開它更多的可能性。雲門今年的schedule是非常非常的滿,上半年跳《薪傳》,進行社區跟學校、偏鄉跟極偏鄉的推廣,在自由廣場戶外演出《十三聲》,下半年有新製作的《波》,同時 雲門還會在中國、歐洲幾個城市巡演,「這樣,才完成了今年的所有的事情」,他笑說,夥伴的臉都沉了。「 一定要弄得那麼滿嗎? 對啊,就五十年嘛難得一次,然後讓舞團可以繼續走下去。」

但,什麼是「波」?

維基百科裡的「波」、《波粒二象性》、路易·德布羅意的《萬物皆波》等等,成了最近雲門群組裡開始討論的題目,像是科普群或物理課科普教室,「透過創作,我們也是在了解自己,了解這個世界不同的知識,同時探索自己在世界裡的不同位置。」

波_橫式.jpg
雲門50週年新作,混合AI編舞的《波》。 圖片提供 / 雲門、兩廳院

鄭宗龍說,就像讓 AI 處理資訊一樣,當人的大腦輸入更多數據,它可以產生出來的語彙就更多元,所以他在《十三聲 》、《毛月亮》要舞者去看寺廟裡的雕像、去參加遶境,要舞者去爬山、要舞者發出聲音,「我們都一直在接受不同的挑戰,因為使用的是人體,而人體就是可見與不可見的意識共存:可見的是動作,不可見的是意識,『意識』這件事情是我和舞者工作裡面很重要的一塊,當他意識的資料庫裡面資料夠豐富,可以連接跟轉換的東西也就越多。 」

「創作對我有一些魔力,像是有一團黑黑的霧想要去把它看清楚。」當 AI 技術加入編舞,多了開放性的、集體的創作素材和資訊的轉換,有沒有可能製造出一道新的浪花?「《波》的根基還是雲門,是太極、東方武術的身體訓練,那個東西你沒有辦法一天把它拿掉,而且也不應該拿掉,否則它就不是雲門了,怎麼運用新事物,讓雲門有一個新的樣貌,我覺得是新時代的我們所應該探索的。」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波》於國家戲劇院舉辦宣告記者會,記者會上講述創作過程。攝影 張震洲.jpg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波》於國家戲劇院舉辦宣告記者會,記者會上講述創作過程。 攝影 /張震洲

在《波》這件作品中投射了許多事件變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鄭宗龍接連以三個比喻解釋《波》,「這就像 COVID,那邊感冒,你這邊也跟著感冒,遠方的戰爭影響到近身的糧食問題,朋友發了一個限動也影響到當下的你,這中間有一個無形的東西在傳遞,它其實就真的很像我們坐在觀眾席,台上的表演者做了一些什麼事,可是居然傳遞到你的身上,我覺得好像有一種無形的波,它在傳遞一種能量,它是一種震盪和一種頻率。」

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首度合作:以 AI 編舞?

操刀里約奧運閉幕式「東京8分鐘」、日本電音偶像女團 Perfume 演唱會等擅長多元媒材表現形式的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首先在網路上吸引了鄭宗龍的注意,「就像他跟美國搖滾樂團OK GO的合作,在MV裡面設置五百多台印表機,吐出不同顏色的紙張創造出超現實的像素世界的動畫般場景,都是用程式在驅動更多不同的表現語彙。」

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於新作《波》記者會上暢談創作過程。攝影 張震洲.jpg
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於新作《波》記者會上暢談創作過程。 攝影 /張震洲
Rhizomatiks X Mikiko08.jpg
Rio奧運閉幕式東京8分鐘(2016) 「一次都來不及彩排就得上場了!」由真鍋大度與石橋素擔綱科技總監、MIKIKO肩負舞台導演與編舞工作,運用遠端遙控LED框完美融合AR合成的投影影像與舞蹈動作。 Getty Images

AR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投影映射、無人機與機器手臂等裝置的靈活混用讓鄭宗龍相當驚豔,它們能與舞蹈連結嗎?並且呼應《波》這這個概念?這時正好真鍋大度提出「可不可能讓 AI參與編創的過程?」複合媒材的疊加運用科技應用,讓藝術家得以創造不同的表現語彙,取樣媒介多樣性與自由創作的狀態,一個令人期待的火花似乎已經準備誕生。

Pavilion Tokyo 2021_09_Rhizomatiks_01s_kioku_keizo
真鍋大度 + Rhizomatiks的《2020-2021》 攝影/木奥恵三
Rhizomatiks X Mikiko09.jpg
Particles(2011) 真鍋大度+石橋素在山口媒體藝術中心(YCAM)展出300顆LED球,在寬、高8公尺的巨型螺旋結構透過電波訊號與互動音讓參觀者置身仿若螢火蟲般飛動的光點的異世界當中。 Ryuichi Maruo(YCAM)

「我們的創作過程有一點複雜,首先,收錄舞者跳舞中所產生的音波、音頻,以及肌肉所產生的電波,再經由電腦 AI 組合生成一段音樂,我們再用這一段音樂去編排一支舞,然後收錄舞者身體的影像變成,再進入電腦以 AI 生成影像,它可能已經不是一個人型了,而是其他物件或者是一道光影、一個流動」,舞者再嘗試去演繹 AI 演算出來的內容,因而它的源頭以及所有素材都是從舞者身上而來,在這個根基上,科技作為一種介入,讓語彙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樣貌,「 AI 對於身體的動態,有怎樣的刺激與啟發,這個是在《波》裡我想要嘗試的。」

劇照-雲門50 鄭宗龍《波》_攝影 李佳曄_1.jpg
劇照-雲門50 鄭宗龍《波》。 攝影 /李佳曄
劇照-雲門50 鄭宗龍《波》_攝影 李佳曄_2.jpg
劇照-雲門50 鄭宗龍《波》。 攝影 /李佳曄

獨特的語彙、獨特的身體、獨特的運動方法,這些屬於雲門的核心不變,然而現在所有新嘗試的累積,都在為它的未來鋪路,「在三到五年間,我們希望打開更多可能性,然後把雲門帶出去,繼續往前走。」跨過五十年,鄭宗龍用身體和意識越過這波高速科技的時代大浪。

《波》演出資訊
《波》將於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巡演購票詳情請見雲門官網:https://www.cloudgate.org.tw/cg/latest-show

國家戲劇院
2023/10/12 (週四) 19:45
2023/10/13 (週五) 19:45
2023/10/14 (週六) 14:45
2023/10/15 (週日) 14:45
售票頁面

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3/10/28 (週六) 14:30
2023/10/29 (週日) 14:30
即將啟售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2023/11/04 (週六) 14:30
2023/11/05 (週日) 14:30
售票頁面

免費報名!Shopping Design ╳ NOKE 忠泰樂生活系列講座,一起收藏:設計、創作與收藏的寶藏故事!

2024/05/16
Shopping Design
免費報名!Shopping Design ╳ NOKE 忠泰樂生活系列講座,一起收藏:設計、創作與收藏的寶藏故事!
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Shopping Design與NOKE忠泰樂生活共同舉辦系列講座,邀請楊士慶、顏伯駿、黃紀滕等5位設計師、藏家,分享設計收藏故事,五月底接續開講!

❝ 收藏,因為分享而變得更有意義。❞ —— 三頁文藝術總監 顏伯駿

本期 Shopping Design 春季號 LIFESTYLE 特刊「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透過「收藏」與「分享」,重新觀看那些設計與物件,之於時間和生活的軌跡與意義。

我們特別將此次雜誌主題內容,延伸實體講座,讓收藏因分享更具意義。Shopping Design 也首次與 NOKE 忠泰樂生活共同合作籌辦 —— GOOD SENSE FESTIVAL 好品味節的系列主題講座,於 NOKE 館內好品味節活動期間,邀請設計師、商品總監、收藏家前來,分別從設計的人、收藏的人和買賣的人,透過不同視角分享他們的喜歡。

5.26、6.01 系列主題講座免費報名開跑!

分享給同樣喜歡收藏的你,歡迎把兩場講座內容一起收藏 ➫ https://lurl.cc/8tX1zk

第一場:5.26(日)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圖片來源/楊士慶、顏伯駿、黃紀滕

▝ Speakers▝

☆ 為收藏,而瘋狂
—— 楊士慶/平面設計師

♡ 關於裝幀,那些你想不到的事
—— 顏伯駿/三頁文設計 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 把旅行收納,成為收藏
—— 黃紀滕/HOUTH 創意總監

󠀠
收藏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什麼樣的物件吸引他們收藏?
讓他們為之瘋狂的愛件有哪些?
如何在設計裡看見生活的軌跡?
旅行也是人生中的一項收藏嗎?
...
從生活、音樂、旅行,收藏 3 位設計師的寶藏記憶!

第二場:6.01(六) 從有機設計到漂浮宇宙

—— 淺談 Alvar Aalto、Finn Juhl、Verner Panton 的設計與收藏。

▝ Speakers▝

𖠿 高鄭欽 Millais/北歐櫥窗 商品總監
𖠚 Design Mania 麥克雞塊/資深家具部落客

資深買手與藏家,他們都收藏什麼樣的經典設計家具?為何而收藏?
當收藏是興趣,也是工作,會迸發出哪些有趣的故事?
解析北歐設計大師 Alvar Aalto、Finn Juhl、Verner Panton 的經典之作、設計影響力與拍賣市場大小事!
...
家具迷、藏家們更不可錯過的,好品味節期間,館內也將同步展出稀有的大師經典之作!

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

分享給同樣喜歡收藏的你,免費報名,立即收藏!➫ https://lurl.cc/8tX1zk


活動資訊

✦ 場次時間

↪︎ 第一場: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 2024.05.26(日) 14:00 - 15:30(13:30 開放報到)

↪︎ 第二場:從有機設計到漂浮宇宙
󠀠 2024.06.01(六) 14:00 - 15:00(13:30 開放報到)

✦ 活動地點

NOKE 忠泰樂生活 3F 階梯沙龍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 館內資訊

NOKE 忠泰樂生活「GOOD SENSE FESTIVAL 好品味節」
↪︎ 檔期時間:2024.5.13 - 2024.6.3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活動報名連結 ▸▸▸ https://lurl.cc/8tX1zk

READ MORE

延伸閱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