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雄專欄】身體就在思想,身體就是思想!── 雲門2 × Sigur Rós《毛月亮》觀後感

2019/12/06
【詹偉雄專欄】身體就在思想,身體就是思想!── 雲門2 × Sigur Rós《毛月亮》觀後感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分享
收藏
雖然眼睛無法一次抓住從左到右的舞台,繽紛的群舞真的是目不暇給,但幾個獨舞卻是近距離、貨真價實般、直擊到身體最原始歡暢、難以言喻的悸動。

 
第二次去看雲門2的《毛月亮》,仍然溢出幾行熱淚。

上次看是在台北,太晚買票,只剩前兩排的座位,原本擔心視野會被擋掉不少,但實際現場卻出奇地好,雖然眼睛無法一次抓住從左到右的舞台,繽紛的群舞真的是目不暇給,但幾個獨舞卻是近距離、貨真價實般、直擊到身體最原始歡暢、難以言喻的悸動。

我的感受中,這種震撼和早年看雲門的表演有所不同,林懷民老師編的舞,身體是要舞出一種精神或思維的魂魄,譬如說舞者們張開四肢的時候,手指和腳趾也都張得好開好大,身體在空間中立體地切割或迴旋,總有靜默的片刻,像是一尊雕塑,召喚觀眾進行詩意的領悟。

在那個年代裡,雲門讓身體的律動成為嚴謹的藝術,在功利社會中獲得一方尊嚴,因為身體展演出思想、舞動表達了魂魄,不論是最早的《薪傳》、中期的《流浪者之歌》或後期的《狂草》,每一齣舞碼的標題都遙指著一種意在言外的思想。

 

不是「思想」來思想著身體,而是身體「就在」思想

但鄭宗龍的《毛月亮》,顯然不是走雲門經典的路數,在《毛月亮》裡,不是「思想」來思想著身體,想著用什麼樣的肢體,來表達出「思想」,而是身體「就在」思想,或者身體「就是」思想。

舞作裡沒有雲門傳統的文法,舞者們是由自己的身體,非常直觀、直覺、反射出身體遭遇某個生命情境時,那未經言語、兀自迸射出的歡喜或傷痛,在此,Sigur Rós的配樂作為情境的隱喻,挑起的,也是非常直覺的生理反應,你可以看到交媾歡愉的身體、家將出神漫走的身體、離群孤獨求索的身體、置身集體亢奮中發狂的身體、看不見眼淚但已然知道身體哭泣了的身體……,幕落前,女舞者那幾近超越時空的顫慄獨舞,幾乎已讓所有你想掛念的字句都摔落了,因為觀眾的身體在還不及說話前,都已然先「知道」了。

2019TIFA_雲門2 毛月亮_5.jpg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2019TIFA_雲門2 毛月亮_2.jpg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看著這齣舞碼,你費盡心思去考究《毛月亮》標題的意涵是什麼,是不太有意義的事,因為舞群邀請你用一種「前語言」的方法,參與到身體的共感中。謝幕時,親眼看到舞者身上散發爭氣的汗珠,明白他/她們有些肢體的表演,在我記憶中可是再也揮之不去了。

 

每個人既是有意義的1/14部分,也共享著一個整全感受的身體

這次到台中二看《毛月亮》,買的是四樓觀眾席的票,想說上次近距離看過一遍,這回總得把全場的佈局理解一下。果然,感受可是跟上次截然不同,例如一開場那如節肢動物般的群舞,這才看到了每個舞者可是用著身體的接觸與把握,經過無數次排練的默會,才能進入了群體的韻律,每個人既是有意義的1/14部分,也共享著一個整全感受的身體,因此那群體的扭動和俯仰,才會讓你那麼潸然欲泣—— 這是多少個夜晚身體得不眠奮鬥的結果啊,這是每一個身體要去知曉其他的身體,所必須果敢啟動的親密實驗啊。

又比如,獨舞與群舞的對峙、交織和併合,由高高的舞台看去,更可以看到每個舞者飛揚起來的個體性,說也奇怪,每個舞者也許練得久了、參得透了,他的舞與他的形,也正是他或她最恰當演繹的那個式樣,當然,這也可能是我被懾服後一廂情願的投射,但我也想著:用身體思想過後的人生,其外在的身體一舉手一投足地訴說著那樣的風情,不正是人最原始的本態嗎?

第一次看完已過了一些時間,我也會問自己,原本並沒有抱太高期望,但演後卻深覺全身有如被傾盆苦雨沖洗、被某些事物給拯救了的—— 那個關鍵的知覺機轉是什麼?看完台中場的《毛月亮》,我愈發地感受到那由舞者身體們所展演的「野性」,是我勉強能用口語訴說與解釋的回答。

當我們說「野性」,說的是文明化之前人的原始狀態,它當然帶著殘暴、粗獷、怖懼的意味,但也蘊含著行動的自由,人們遭遇危險,用的是身體統查環境後的一種電光石火的抉擇,二話不說地出手料理,在解決危機的行動中,人察覺、確信自己是個自由人。

文明化的弔詭在於:人們透過分工的組織、工具理性思維、取用自然以對抗自然的經濟學……逐步降低生存的外在威脅,人們也透過語言建構觀念,傳承價值與規則,使人脫離霍布斯所言「所有人殺戮所有人」(a war of all against all)的「原始狀態」,但在這個有如演化論般的童話語境中,人卻逐漸喪失了主動行動的能力,人身上的億萬個細胞被封阻了它們感知世界的能力,它們沈睡入生命的深處,而生命則淪落成例行化生活裡的行屍走肉,為著文化語言中所建構的各種社會勳章而奔走,卻忘卻了自身生而為人的自由使命。

女舞者們留著好長的頭髮是有道理的,這不僅讓她們的肢體更能舞出野性的姿態,我私下猜想,當她們恣意地搖頭甩頸,這些如風的長髮能帶著她們進入野性,成為野性。《毛月亮》讓我們聽見身體裡一席微弱的召喚:人得以為萬物之靈,仰賴的是身體,而非思想;我的身體被舞作的身體感召了,它開始思想,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圖片來源/Plan b、陳韻竹
分享
收藏
Plan b 與 Alife 作為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的團隊,如何管理近百名工作夥伴,有效傳授思考模式與企劃心法?5 個知識管理方法分享!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業,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夥伴最近舉辦了春酒及春季派對,這次活動不僅是歡聚的時刻,從前期籌備至活動當日的不同環節,剛好讓我有機會觀察團隊現況。活動前查看座位安排時,才驚訝地發現全體系已近百名成員。隨著招募對象的年齡層和職務內容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更有感管理制度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團隊夥伴
圖片來源/Plan b

作為一個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工作的團隊,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有效率地傳授屬於 Plan b 的思考模式(mindset)?即使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自認為相對完善的工作手冊——從企劃心法的提點、專案流程的各階段推進實務,再到各類文書作業的模板,期待讓夥伴更快上手。但 往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洞察或觀點,有時仍還是得經過一段實戰經驗的「對頻」後才得以發生。

由於每個人長期累積知識、資訊和生活經驗的內容建構了各自的思考模式,我們持續用以下方法,加速並完善組織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廣泛吸收,累積生命經驗
我們相信作為腦力工作者,要吸收好素材作為原料,才會有好的產出成果。企劃的本質是與人溝通,瞭解不同角色的田野調查,就是跳出舒適圈累積不同生命經驗。擁有豐富體驗後,大家對於「好」的標準會更有共識。

整理資訊,建立知識庫
不論是廣泛地瀏覽,或針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爬梳,大量閱讀的過程可透過多人協作共同知識庫降低資訊落差。先建立共同資訊分類結構,便可在閱讀過程同步整理重點,減少後續再查找的時間。心智圖、筆記軟體、雲端共編都是我們常用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舉重,鍛鍊創造性思考
像鍛鍊身體一樣,思想也需要持續鍛煉和提升,培養創造性思維,可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觀看啟發性的影視作品、參與開放式的討論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實現。Plan b 夥伴在到職時,會拿到必讀書單,之後則透過每週 Input 表單在週會與大家交流分享。每月慶生的趣味問答範圍更廣,涵蓋浪漫韓劇、議題電影或社會時事。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思想領域,將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

建立 PDCA 循環,持續優化
運用時間的狀態,是檢視工作流程能否可優化的關鍵指標。為什麼她做這件事只要10分鐘,我卻要花 2 個小時?藉由拆解任務的步驟,發現可以優化的空間。很常在處理突發狀況?「急迫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問題始終不急迫」,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建立 SOP,降低下次從 0 到 1 的時間,運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檢視組織狀態,確保持續學習成長。

可協助任務分類優先順序的艾森豪矩陣
圖片來源/Asana

現在只是現在,不要被現況侷限
最後,分享《The OA》影集中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西元 1954 年之前,世上從來沒有⼈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 1,609 公尺),⼈們認為這是人類速度的極限。有一天,一名英國選⼿用 3 分 59 秒完成了這項任務。六週後,又有另⼀位跑者以 3 分 58 秒破了紀錄,然後,一位又一位。現在,一個實力雄厚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到。正是我們無法想像這些事情才阻礙了我們。

“It’s our inability to conceive those things that holds us back.” ——《The OA》

圖片來源/Unsplash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