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設計最強團隊!專訪里約奧運「東京8分鐘」、Perfume演唱會幕後組合:Rhizomatiks x MIKIKO
2018/08/09 | 人物 | 劉 祥蝶 Show.D・包叔平 劉 祥蝶 Show.D・包叔平
這個受到全世界注目的新時代創作組合,作品中充滿著炫目的科技演進,與令人讚嘆的美感,問創作的想法是什麼?出乎意料地,他們更在乎「人」、「創新」與「誠實創作」,即使世人引頸期盼他們的表演設計,也不改「好好做自己」的初衷。
從里約奧運閉幕式的「東京8分鐘」,到流行偶像女團Perfume演唱會現場,模糊虛實間的界限,音樂節奏下魔性的舞蹈動作與眼界大開的視覺特效,「Rhizomatiks×MIKIKO」的組合像是相互制衡的天才競爭。七月初因應2018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Live/in the Moment創意現場》的邀請,這三位靈魂人物難得來到台北進行演出製作論壇與workshop,給創意人滿滿收穫與驚豔感受。
AR擴增實境、投影映射、無人機與機器手臂,將軟硬體隨心所欲揉合應用於廣告、娛樂產業與藝術展演,Rhizomatiks以媒介藝術(media art)為主軸製作發表新科技結合創意的公司,無法僅用「互動設計」侷限他們的範疇,Rhizomatiks細分為「Research」、「Design」與「Architecture」三部門囊括各項設計工作,其中真鍋大度與石橋素分屬Research軟硬體擔當的大台柱。
但在這些生冷技術名詞與數字編碼之前,Rhizomatiks 概念發想來自 「Rhizome(根莖)」,是創辦人真鍋大度讀到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著作《千高原(Mille Plateaux, 1980)》,書中預示世界將會從任何點都可能成為根系產生新的分支,否定傳統樹狀的上下階層、法則與既定構造。映證網路時代所見的世界,用非常複雜的方式交錯纏饒,更接近區塊鏈的精神,真鍋笑稱當時也不完全理解,但在不確定中感到非常有趣,不僅使用在團隊名稱上,更落實在專案的操作之上。
這位從小學音樂彈鋼琴的數學天才,其實一直都是電音團體Perfume的粉絲;他從07年開始就持續向其公司提案未果,直到一次公開講座與培養Perfume的編舞家MIKIKO同台,伺機用新科技作出Perfume的模擬演出,他表示過去Perfume是以正面向觀眾,Rhizomatiks提供全部觀眾各角度的視野。終於在2010年Perfume在東京巨蛋的演唱會,開啟電音與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體感光LED舞台服等加乘,也建構Rhizomatiks與MIKIKO科技與舞蹈的共同創作關係。
身兼編舞家與舞台總監的MIKIKO為女性舞者編舞時,會嘗試以男性視角呈現最理想女性的樣貌,綜合女性獨有特質與男性社會中的解構,在柔美與力道間相互應和科技演出,虛實之間沒有主客,創造一場場讓人目不轉睛的五感大秀,也讓「新媒體藝術」透過娛樂產業迅速影響大眾層面,讓人不禁期待 「Rhizomatiks × MIKIKO」還會有什麼新創舉讓我們驚呼連連。
難得機會讓Rhizomatiks與注入獨特靈魂的MIKIKO一同受訪。三人私下關係如何,透過Q&A真實呈現真鍋大度、石橋素與MIKIKO的率性創作特質。
真鍋大度(左)
全方位創意工作者、DJ、程式設計師、數位媒體藝術家、互動設計師。2006年創立「Rhizomatiks」,集結各種領域的專業人士,將音樂、科技與多元藝術媒材完美交融,在廣告、娛樂、新媒體藝術的領域持續帶來驚豔世界的作品。
MIKIKO(中)
編舞家暨導演,在廣告、音樂錄影帶、現場演出均有大量傑出作品。長期為Perfume、BABYMETAL、椎名林檎、星野源擔任編舞,日劇《月薪嬌妻》的「戀舞」也出自她手,以獨特舞風和日本美學元素受到矚目。和真鍋大度從2010年開啟合作,持續創作令五感產生共鳴的作品。
石橋素(右)新媒體藝術家、程式設計師、工程師,與真鍋大度同為「Rhizomatiks」總監。有著國際媒體藝術、機械工程、圖像處理工程與控制系統工程的專業基礎。他曾在DOLCE & GABBANA 2018-19秋冬時裝秀中讓無人機飛入會場展示商品,也曾為Perfume演出製作科技感服裝,打造出許多充滿未來美感的作品。
SD:公司成立 12 年,對新媒體產業的發展有什麼觀察,Rhizomatiks又有什麼樣變化?
石橋: 商業角度來看,「廣告」類型案量需求變多了。我們最初不是為了要接廣告而做新媒體的研發,廣告反映當下流行、需求也與流行相關,而恰巧我們在做的事搭上這個需求。在我看來,商業與純藝術最大的差別是觀眾數,傳播速率完全不同,比方Perfume一場演唱會是五萬人、里約奧運八分鐘就是全世界,但我們在做的事卻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真鍋: 投入產業的人,大約比初期多出十倍左右,我們比起以前更需思考如何做出差異;另一方面擅長行銷包裝的公司,也較過去多得很多。Rhizomatiks算是非常幸運,因Perfume受到大眾更多關注,但事實上產業現階段面臨到,不是做出好東西就會被買單的時代。不過Rhizomatiks創作的性質與內容是不斷推翻過去的自己,因此聚焦在如何不斷做出更好更新的作品仍是未來專注的方向。
SD:在Perfume或先前爆紅的「戀舞」(源自星野源的〈戀〉,日劇《月薪嬌妻》片尾曲)編舞與企畫發想時,MIKIKO是否以與「大眾」溝通作為主要考量?
MIKIKO: 其實我沒有區分「商業」或「藝術」的編舞。「戀舞」和我平時的編舞完全沒有差別,當時製作人提出不需刻意追求被模仿而簡單化,他們期待看見觀眾努力學但跳得不太好的可愛感。這讓我發現,刻意追求成為流行話題,花費心思通常都不會有用,對自己有自信、不需要妥協,大眾會理解。
SD:平常有在關注哪些創意團隊嗎?
MIKIKO: 加拿大Moment factory這個多媒體設計團隊是我會關注的團體,2012年瑪丹娜在超級盃的中場秀就是他們的作品。
石橋: 我參考素材的角度與別人有些不同,因為我的工作比較著重於硬體,因此在看一個影像的時候,看的不只是影像本身,而是揣想他的現場怎麼配置,設備怎麼互動,燈光怎麼設計,以及有沒有關於未來科技的驚喜體驗,簡而言之,就是要從一個2D影片中,去想像那個3D現場。
SD:真鍋有提到你們是工程師背景居多的團隊,但從事的是藝術方面的工作。Rhizomatiks通常在執行專案的時候是以視覺導向思考,再來想技術怎麼做?還是先研發技術,再想說能有什麼樣的視覺展現?
真鍋: Rhizomatiks比較特別的是,許多工程師本身是學藝術的,然後才開始學寫程式,或者是當他在學校的時候就是藝術與程式開發一起學習。到底是視覺先行還是技術先行,以無人機打聚光燈為例,研發者都知道目的是讓舞者身上出現不同的光影,這種藝術呈現的手法必須要有一個美學的大方向,但是具體怎麼做,會在研發接近完成的時候才明確,前期大部分的時間,團隊都在進行無人機整合技術的研究。
SD:聽說真鍋與石橋其實不太開會討論,MIKIKO需從中猜測兩位的想法,可否與我們聊聊團隊的工作模式?
MIKIKO: 其實講座上我說得稍微誇張了一點點!(笑)應該說,我們不進行非必要的會議。累積的默契讓我們很了解彼此,並相互知道各自職權設定的達成目標與時間規範,即使沒有當面溝通,我們仍保有相當程度的緊張感。
真鍋: 我們更接近「協作(collaboration) 」而不是以個人主義為優先的作品風格。以電影導演為例,各方面負起全責的角色在我們之中並不存在。不只我們三人,參與project的每個人將自己的專長活用,不是依據誰的指示動作。因現在的組成才呈現出現有作品,如果其中一兩個人離開,作品就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樣貌。
2018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自七月起開跑,由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必應創造承辦,希望透過全方位創意議題探討、分享,讓創意工作者們獲得更多的靈感養分,創造流行音樂的表演感官新體驗。除了本次的Rhizomatiks,接下來8/28也將有村松亮太郎(NAKED Inc.)9/4將有瑪丹娜御用影像導演之稱的Danny Tull在台北舉行論壇,機會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