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傾巢而出!林布蘭逝世 350 周年,荷蘭國立博物館《所有的林布蘭》近 400 件作品一次展出!

2019/10/09
好奇心日報/姜天涯
館藏傾巢而出!林布蘭逝世 350 周年,荷蘭國立博物館《所有的林布蘭》近 400 件作品一次展出!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分享
收藏
展覽包括林布蘭的《夜巡》、《猶太新娘》、《Marten Soolmans 和 Oopjen Coppit 肖像》、一系列自畫像,60 幅素描和 300 多幅版畫。

展覽包括林布蘭的《夜巡》、《猶太新娘》、《Marten Soolmans 和 Oopjen Coppit 肖像》、一系列自畫像,60 幅素描和 300 多幅版畫。

2019 年 2 月 15 日至 6 月 10 日,荷蘭國立博物館舉行《所有的林布蘭》(All the Rembrandts)展覽,這是 2019 年林布蘭逝世 350 周年的紀念活動之一。國立博物館首次展出了館藏的全部林布蘭作品,包括 22 幅油畫、60 幅素描和 300 多幅版畫。

荷蘭國立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林布蘭收藏,從他少見的靜物畫和山水畫,到早期自畫像 Self-Portrait as a Young Man 和晚期自畫像《扮成使徒保羅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s the Apostle Paul),到他最著名的肖像畫《夜巡》和《猶太新娘》,館藏陳列包含了林布蘭所有時期和風格的畫作。展覽將展示林布蘭一生的創作圖景,其中 17 世紀的版畫很少公開展出。

所有的林布蘭-02.jpg
林布蘭《扮成使徒保羅的自畫像》。Rembrandt van Rijn, Self-Portrait as the Apostle Paul, 1661. De Bruijn-van der Leeuw Bequest, Muri, Switzerland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03.jpg
林布蘭自畫像。Rembrandt van Rijn, Self-portrait, c. 1628. Purchase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Vereniging Rembrandt, the Stichting tot Bevordering van de Belangen van het Rijksmuseum and the ministerie van CRM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04.jpg
林布蘭自畫像。Rembrandt van Rijnb, Self-portrait with Tousled Hair, c. 1628 – c.1629. De Bruijn-van der Leeuw Bequest, Muri, Switzerland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05.jpg
林布蘭風景畫。Rembrandt van Rijn, Landscape with a Stone Bridge, c. 1638. Purchase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Vereniging Rembrandt and A. Bredius, Amsterdam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林布蘭於 1606 年出生在荷蘭萊頓,14 歲從萊頓大學哲學專業輟學。1621 年,林布蘭決定全身心投入於繪畫並在一個當地的畫室中做學徒。1631 年前往阿姆斯特丹,30 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

林布蘭所處的時代正是荷蘭的黃金時代,荷蘭在商業、科學和藝術領域都居於領導地位。這也是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繪畫類別,從風景到花鳥、從人物到靜物無一不有。畫家們可以大膽地摒棄過去千百年來禁錮個人和藝術的宗教,把人的現實生活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主題。

林布蘭致力於創作肖像畫,從《夜巡》的群像畫到為自己和周圍人所作的個人肖像畫,他將自身的經驗和觀察帶入作品,並精進了明暗對照法,著重捕捉光線和陰影。

所有的林布蘭-06.jpg
林布蘭《布商公會的理事》。Rembrandt van Rijn, The Wardens of the Amsterdam Drapers’ Guild, Known as ‘The Syndics’, 1662. On loan from the City of Amsterdam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27.jpg
林布蘭《猶太新娘》。Rembrandt van Rijn, Isaac and Rebecca, Known as ‘The Jewish Bride, c. 1665 – c. 1669. On loan from the City of Amsterdam (A. van der Hoop Bequest)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15.jpg
林布蘭《夜巡》。Rembrandt van Rijn, Militia Company of District II under the Command of Captain Frans Banninck Cocq, Known as the ‘Night Watch’, 1642. On loan from the City of Amsterdam.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林布蘭最為人熟知的《夜巡》也在展覽之列,在這幅 1642 年受班寧·科克上尉及其下屬委託的巨幅群像畫中,林布蘭一改以往肖像畫中人物按照尊卑順序排列的原則,另辟蹊徑作出舞台化的效果。

但結果是委託人不滿自己被畫得不清楚,而林布蘭「拒絕透過迎合愚蠢落後的大眾口味而出賣自己的藝術」,這也導致了其後半生的窮困。《夜巡》本身描述的並非夜間場景,畫作的名稱來源於褪色後的部分誤讀。在展覽結束之後,《夜巡》將於 7 月開始在一個 7 米見方的玻璃房間內進行修復,並向全世界直播。

所有的林布蘭-09.jpg
這次展覽也有許多林布蘭較私人領域且少為人知的素描。Rembrandt van Rijn, Jupiter and Antiope, 1659. Rijksmuseum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10.jpg
Rembrandt van Rijn, The Three Trees, 1643. Rijksmuseum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12.jpg
Rembrandt van Rijn, Saskia Sitting by a Window, c. 1638. Gift of C. Hofstede de Groot, The Hague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14.jpg
Rembrandt van Rijn, Nude Woman Resting on a Cushion, c. 1658. Purchase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Vereniging Rembrandt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除此以外,展覽還有 2015 年荷蘭和法國分別以 8000 萬歐元的價格買下的,繪於 1634 年的Marten Soolmans 和 Oopjen Coppit 的婚禮全身肖像畫。這幅畫由國立博物館和盧浮宮共有,展覽上兩幅單人肖像將並置展出。

所有的林布蘭-16.jpg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展覽透過不同主題探索林布蘭生活和作品的不同方面。

第一部分介紹了他作為一個年輕藝術家,在職業生涯中的里程碑作品。

第二部分著重於林布蘭的生活環境和他生活周圍的人。在林布蘭年輕時,他透過畫自己的母親、家人和熟人的肖像來磨練自己的繪畫技巧。同時,他也被自己周圍更廣闊的世界所吸引,畫下了乞丐、街頭藝人、流浪漢和演員等的許多肖像。

最後一部分著重於「善於說故事」的林布蘭,這一部分包括受《舊約》啟發所畫的《猶太新娘》以及《扮成使徒保羅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s the Apostle Paul,1661 年)。林布蘭早期的畫風精細細膩,而晚期使用了一種比較粗糙的實驗技巧,巧妙地運用色彩和光的效果,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敘事性。

所有的林布蘭-22.jpg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所有的林布蘭-17.jpg
圖片提供/Rijks Museum

 
林布蘭於 1669 年去世,葬於阿姆斯特丹的西教堂(Westerkerk)。今年是他逝世 350 周年,荷蘭也將 2019 年定為「林布蘭年」。除此以外,還有一系列正在和即將展出的林布蘭相關展覽。

2 月 1 日至 5 月 19 日,在林布蘭故居博物館( The Rembrandt House Museum )舉行 Rembrandt’s Social Network——Family,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展覽著眼於林布蘭身邊的一些關鍵人物,以及他們在林布蘭生活和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城市檔案館主辦的 The Private World of Rembrandt 於 2018 年 12 月 7 日至 2019 年 4 月 7 日進行,展覽利用 AR 技術重現林布蘭在阿姆斯特丹生活的 38 年間留下的信件、文件和藝術品。

而位於萊頓的布料廳市立博物館將於 2019 年 11 月 3 日至 2020 年 2 月 9 日將展出 Young Rembrandt 1624-1634 展覽,這將是第一次專門展出林布蘭早期作品的大型展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原文請點此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分享
收藏
由 StudioPros 設計公司發起的「品牌重塑實驗室」計畫,為市場上的品牌做實驗性重塑,原因為何?創辦人李宜軒解析 3 大品牌設計與設計過程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台灣設計師,StudioPros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曾任於 IBM Consulting 團隊,專注以User Experience 為出發導入各面向之設計,擅長於跨領域整合,建構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是由 StudioPros 發起的一個長期計畫,我們會定期帶領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實踐品牌體驗的研究方法,實驗性地為市場上的品牌進行重塑。我們認為品牌再造的議題並不僅是優化視覺,更需要將使用者需求及體驗導入品牌設計流程,以更有脈絡的方式研究並定義品牌,創造視覺與策略並蓄的成果。而這一篇文章,希望透過與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執行初衷與內容,說明 StudioPros 如何透過其實踐我們的設計理想。

品牌重塑實驗室會議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為什麼開始執行品牌重塑實驗室?

原因一、設計前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長期被忽略

過去我曾任職於 IBM,時常與團隊一起打造各種產品,當時我們總是會花許多時間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測試,透過各種設計方法,客觀地頗析產品遇到的問題,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內容,接著才往後進行產品開發。而創立公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關議題,我發現「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思維很容易礙於時程而被草草帶過,設計過程常為求快只考慮設計團隊或組織高層的主觀偏好,甚至是來自客戶窗口的臆測。這樣的狀態,雖然前期執行上會很迅速,但當進入設計決策時,極度容易懸而不決,發生走到最後卻全部重來、無法有共識的狀況。

設計偏好難免主觀,但著實不該將所有需求與討論都集中在設計團隊或內部組織的偏好上,除了過程沒效率外,最終也未必能為品牌帶來更好的銷售與成果,有可能只是產出一個「比較順眼」的視覺。也因此,在執行設計前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顯得非常重要,透過該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角度判斷設計方向,後續討論視覺方向時,才能客觀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實驗室品牌共識工作坊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視覺設計教育常只重視覺不重策略,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求學生涯裡,總是花非常多時間琢磨視覺,不斷追求技法或技術。可是當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總會發現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視覺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會過。專案會不會被客戶買單,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設計策略,以及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

設計策略並非只單就視覺討論線條粗細、字體風格、以及圖案的意義,而是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例如,對應不同市場切入點與目標族群而產出的視覺風格、專注於不同品牌技術特性的視覺詮釋方式等。而解決客戶問題時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法,在我的求學生涯裡無從學起,需要自己進入職場不斷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議題實驗,拓展參與者對設計的另一層思考。

從策略到設計的思考發散過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業專案中大膽的改變與創新不易

許多大型國際品牌在品牌重塑後,常受人詬病整體感覺沒有改變,卻花了一堆錢。但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當組織龐大,產品影響力也十分巨大時,就算是很小的改變,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企業要對消費者、投資者負責,一昧地改變也的確風險過大,但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變;既然商業上需與現實妥協,那實驗專案就必須可以更大膽地發揮,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方式,提供企業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創造的成果與影響

有許多問題難以一時被改變,我們也很難用一己之力去改變現況。但若希望環境有所不同,還是需要開始行動。因此我們帶領了許多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同學、設計師們一起創作與實驗。目前已經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屆共八組作品。以下舉幾個近期案例與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屆作品: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或 TSMC,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廠,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發現台積電在品牌系統與規範較為缺乏,導致對外或對內的禮品外觀與包裝常常沒有應用的標準,因此收禮者無法藉由視覺辨識出企業的品牌獨特性。此專案透過前期研究、洞察並擬定設計策略,為台積電重新定義品牌調性,替企業規劃品牌完整的面向,透過禮品部推出具辨識性、一致性和品牌價值的企業紀念品,以此加深員工及客戶對台積電企業形象的認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屆作品: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 設計團隊 : 楊皓鈞、顏沛沂、柯松佑 )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臺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臺北大縱走,是長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也是首都第一條長距離步道,以全民參與和感受臺北山林魅力為本,使大眾能從不同角度一窺臺北全景。然而,當大眾想到臺北大縱走時,可能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體的訊息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難以感受到這個品牌獨特之處與吸引力。

因此我們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過研究分析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及定位,重塑識別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以上兩組案例,過去我們也已深入不同議題,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貨、四海遊龍、台灣大車隊、台糖、維力炸醬麵;此外,我們也曾為防疫問題思考與設計解決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寫在文末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脈絡和心法外,更期待透過以上內容,提供對於品牌有興趣的設計師或業主不同的思維方法。設計師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除了花時間在視覺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試著去重新整理思維,或許會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結果。

願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設計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熱情。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更多關於「品牌重塑實驗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網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