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次個展!日本自然派建築師平田晃久個展揭幕,12 件近年代表作品一次看!
2019/03/15 | 展覽/活動 | 文字整理 Stephie Chiu
這不僅是平田晃久首次在台灣的個展,更邀請到日本重量級知名建築學者五十嵐太郎擔任策展顧問,市川紘司擔任策展人,以平田晃久近年代表作品,啟發對人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思考。
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師承伊東豐雄,以打造彷如生態系般的建築而獨樹一幟,他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論述與設計實力兼具,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這次台灣首展將於明天(3/16)揭幕,展出 12 件近年代表作品,展現其獨特的建築風格。
平田晃久親自操刀設計,如海洋般的全白展場!
這次的展覽空間由平田晃久事務所團隊親自操刀,以「纏繞」概念為基礎,將美術館改造成能延展出各種可能性、如海洋般的全白空間,漂浮其上的島嶼形成展台,觀眾可輕鬆愜意的徜徉其中,人、空間與作品在此相遇、交融,碰撞出的新可能令人期待。
藉由建築,連接起人與自然如生態系般的關係
「纏繞」是貫徹平田晃久所有創作的關鍵字。我們常認為,建築只指人類生活的空間,但在平田晃久的思考中,建築則是廣納各種生物的生態系。「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這樣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呢?」跳脫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平田晃久賦予建築更宏觀的視野。
從小就對生物有著濃厚興趣的他以蝴蝶為例,當蝴蝶在花朵間飛舞時,存在著一種沒有明確邊界的三度空間;同樣的,建築也不單只是內與外,人、自然與建築間的界面也應是彼此交融纏繞,所以他的建築裡,很少看到四四方方、規規矩矩的排列,而是各種「纏繞的相容性」,讓建築慢慢地把人居生活與自然連結起來,形成如同生態系般的關係。
展現「纏繞」哲學,12件作品精采呈現
在這次展出的多件近年具代表性的作品中,都能見到「纏繞」的概念展現其中。像是融合了美術館與圖書館空間機能的〈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2017),在設計初步階段,就邀請市民和營運單位進行多次討論,展現其開放包容的理念,也為作品帶來精采的成果。
〈Taipei Complex〉(2015)藉由框架與斜坡的大膽設計,傳達「人為」與「自然」非二元對立的關係,而是一體兩面,彼此共生牽連。此作品雖未具體落成,但創造出的新型態建築已足以讓人產生許多想像。位於臺北市的作品〈富富話合〉(2018),不同於大部分大樓的平整立面,而是設計出像小山丘般、充滿律動感的表情,住戶可擁有自己的露臺,平田認為此作品是最適合21世紀的亞洲高樓層建築原型。位於東京的〈Tree-ness House〉(2017),是一棟以大樹為概念的建築。房間與挑空、樓下與樓上、室內與露台彼此纏繞交織,此有機形式產生大大小小、如樹洞般的室內空間,人們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找到合適的使用方式。
人間與自然並非相對的二元對立
展覽由日本重量級知名建築學者五十嵐太郎擔任策展顧問,市川紘司擔任策展人,以「人間自然(Human Nature)」為名。中文裡,「人間」指人世間,不過在日文裡,「人間」指的是「人類」,展覽名稱想帶出的意涵,即「人間與自然並非相對的二元對立」,而是可以依照不同脈絡來解釋,就如同平田晃久所抱持的創作理念——開放且包容。透過展出的作品,再回頭反思兩者之間的關係,體會在平田晃久如生態系般的建築,遇見新的人為自然。
這次展覽也規劃了多場系列活動,帶來更多元角度的深度討論,包含開幕首日3月16日僅此一場的平田晃久專題演講及策展人對談(已額滿),以及由策展顧問五十嵐太郎企劃的「臺日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邀請日本與台灣的新銳建築師進行交流,於4月至6月每月一場輪番上陣,一窺亞洲地區新銳建築之時代切片。
相關閱讀:
簡潔通透的微型城市!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再次操刀,9 hours 膠囊旅店赤坂分店新開幕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
時間:2019年3月16日(六)至6月23日(日)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享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官網: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1453
Fb:https://www.facebook.com/JUTART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