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棟旅宿,試解建築的氣候挑戰!隈研吾示範、伊東豐雄幫手,打造北海道「MEMU EARTH HOTEL」
2019/06/28 | 旅宿 | 郭思妤
在冰天雪地裡,什麼樣的建築最適合人類,最能夠兼顧人與自然的關係?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有答案!
北海道芽武5萬多坪一望無際的寬廣草地上,有一幢隈研吾的實驗性住宅,靜靜等候旅客上門體驗。以「適應嚴峻寒冷氣候的建築」為題,隈研吾延續過往「負建築」理念,援引北海道原住民傳統智慧,打造牧地中央的白色靜謐小屋「Même」,去年11月已開放入住。
這個實驗計畫,來自於「LIXIL國際大學建築競賽」。同樣以極端氣候為題,歷年冠軍哈佛、慶應、早稻田、奧斯陸建築學院等團隊的作品,在隈研吾的監製之下,也已在芽武牧場完工。總共五棟房屋組成的飯店,合稱「MEMU EARTH HOTEL」(芽武地球飯店),其中公共空間邀請到伊東豐雄設計,陸續開放預約訂房。
以下,讓我們一一介紹有世界罕見「建築聖地」美譽的MEMU EARTH HOTEL:
01 隈研吾|Même (已開放入住)
Même是隈研吾的示範作品,以北海道原住民族傳統建築Chise為發想基礎。愛奴族是北海道的原住民族,習慣將暖爐置於房屋中心,並以蘆葦草遮覆屋頂和牆面。
經由隈研吾的詮釋,Même利用現代技術使中央壁爐的熱輻射傳遍整棟房屋,並選擇雙層半透明膜材覆蓋於外牆和屋頂,除了通風、調節空氣,也提供自然光、具保溫作用。隈研吾認為,被自然光所環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渴望。因此在Même小屋中,人們能嘗試回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
一向強調建築的意義在於凸顯地景地貌自然的美好,並非在天然環境裡標新立異,Même 小宅在各個面向皆是隈研吾理念的實踐。
02 哈佛大學團隊 | HORIZON HOUSE (已開放入住)
同樣佇立在大草原之中,哈佛大學團隊的HORIZON HOUSE傾斜的屋頂引人注目。以「回歸自然」為主題,他們的設計廣受讚許:建材講求降低能量損耗、因應大風雪而拉高的地板、360度的景觀,都是備受肯定的細節。
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且對當地經濟有所貢獻,生產、搬運、建造的過程中,水泥的使用被降到最低限度,並選用當地木材。四面皆是窗戶,給予居住者零死角的視野,真正融入於大自然之中。除此之外,考量到大風雪來時積雪可能影響景觀,地板因此離地一公尺高,一年四季都能愜意欣賞好風景。
03 奧斯陸建築學院|INVERTED HOUSE (將開放入住)
這棟房子不僅各處地板高度不同,屋頂也有許多不同角度的傾斜,這樣的設計,用意在於讓居住者深刻感受四季的更迭。以兩道牆劃分出4個不同用途的空間:冬日集雪、夏季賞花的「花園房」、「室外客廳」是最主要的生活空間、「烹飪空間」以傾斜的的屋頂抵抗強風,以及最受保護的「室內」空間。最特別的是,料理、用餐、沐浴、就寝等活動空間都在室外進行。
當年的競賽主題是「能好好享受冰冷氣候的住宅」。一般來說,建築的設計會有明確的室內外之分,將冷冽天氣拒於門外,並維持室內的溫暖舒適。INVERTED HOUSE挑戰傳統觀念,讓嚴峻的氣候融入屋內。設計上來說,有暖氣的室內空間被壓縮到最小,並搭造諸多能遮風避雨的室外空間,兼具日本與北歐精神。奧斯陸團隊的設計,利用風、雪、日光,讓居住者感受自然的變換,學著享受寒天凍地的氣候。
04 慶應大學|BARN HOUSE (將開放入住)
MEMU EARTH HOTEL所在地前身是飼養健壯馬兒的「大樹牧場」,慶應大學團隊的BARN HOUSE(穀倉之屋)繼承了牧場的記憶與文化,旨在追尋馬匹與人類共存的新方式。該建築分為居住空間以及替馬匹打造的穀倉,希冀為人和馬提供舒適溫暖的環境。馬糞不僅用作堆肥,堆肥過程中的熱能也用來加熱房間。牆上的木炭可以吸收馬糞中的氨氣,而不能再吸收氨氣的木炭,首先被當作熱源,之後再作堆肥。
這棟實驗性住所,充滿了人類、動物和建築之間新關係的獨特嘗試。
05 早稻田大學 | Machi Mato House - A RECIPE TO LIVE(將開放入住)
2011年Machi Mato House抱得第一屆「學生家居設計比賽」大獎,該項競賽以「適合地震後新時代的新型住宅」為主題。
我們該如何從現有的東西獲得更豐富的體驗?從這個角度出發,早稻田團隊專注於象徵著大樹町的「牧草」。不僅將牧草用於外牆,收割時保存於透明密封箱中的乾燥牧草,也堆疊成為牆壁的裝飾。此外,他們也進行了一項示範實驗,乾燥的牧草在水分蒸發後,成了具有隔熱效果的屏幕,不僅如此,在寒冷的冬日,也能透過發酵作用為室內增溫。這棟單層的住宅作品以野心勃勃的嘗試,融入於當地社區之中。
MEMU EARTH HOTEL
官網:http://memu.earthhotel.jp/room/?la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