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real 1976,這系列海報拍攝於1972年慕尼黑奧運現場,從200,000張照片中選出21張用於製作海報。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Los Angeles 1984,創作者:April Greiman & Jayme Odgers。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奧運海報從「宣傳」逐漸走向「藝術」,不僅負責傳達奧運的舉辦,更重要的是預示了當屆奧運的視覺形象,傳達每一屆奧運的氛圍與風格、價值觀與理想。正如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所說:「即使現在電子通訊居主導地位,圖形藝術所包含的訊息也難以被取代,或許甚至更重要了。」
Munich 1972,創作者是藝術家David Hockney。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Seoul 1988,設計師Kim Hyun。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Barcelona 1992,設計師Enric Satué。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London 2012,創作者:Rachel Whiteread。海報名為「LOndOn 2012」,以相互重疊的圓圈暗示了奧林匹克代表性的五環。這些圓圈像是桌上瓶子或杯子留下的印痕,象徵著各種奧運的社交會議,例如:開幕式、運動員會議,或是觀眾為了欣賞奧運而組成的聚會。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Rio 2016,創作者:Beatriz Milhazes。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Chamonix 1924,創作者:Auguste Matisse。一隻翱翔的老鷹與冬季的阿爾卑斯山景相對。老鷹爪子上握著一根棕櫚樹枝和勝利的王冠,還有一條顯示法國國旗顏色的緞帶。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Innsbruck 1976,創作者:WalterPötsch。他也是該屆奧運會吉祥物的創作者,他創作了一系列海報,展現羅爾州農民嘗試各種冬季運動的情況。有趣的是,海報做完之後,發現一位名為Gustl Penz的農民和旅館老闆不僅與海報上的人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就住在因斯布魯克地區。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Pyeongchang 2018,創作者:Kim Joo-sung。以韓文字母的基本元素組成幾何形狀,勾勒出彷彿山水畫般的意象,展現江原道的山脈與山谷景色,落雪則增添了詩意。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Pyeongchang 2018,創作者:Jeon Chang-hyun。巧妙運用工藝作品的曲線,結合雪橇運動。
圖片來源/Olympic World Library
除了文中我們精選的奧運藝術海報,想更進一步了解的人,可以上奧運官方資料庫「Olympic World Library」線上觀看或下載官方整理好的歷屆夏季奧運官方海報以及冬季奧運官方海報。檔案裡有作品的簡單說明,創作者、創作過程的相關資訊(不一定詳盡),實體海報則收藏於奧林匹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