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度 10 大建築!第 2 屆 Dezeen Awards 揭曉,評審標準講求突破與融合

2019/10/30
郭思妤
2019 年度 10 大建築!第 2 屆 Dezeen Awards 揭曉,評審標準講求突破與融合
攝影/Shengliang Su 圖片來源/Archdaily
分享
收藏
自去年起,全球最受歡迎的建築設計網站 Dezeen 推出 Dezeen Awards,在這裡整理2019 年建築類十大獎項的第一名。

全球知名建築與設計網站 Dezeen,在去年滿 12 歲之際,推出了 Dezeen Awards 獎項,分別設有建築室內設計設計三大類別。

 
今年度第二屆 Dezeen Awards的建築類別中,共有 53 件來自全球 31 個國家的作品入圍。建築類由 25 位初選評審選出入圍者,再交給由日本建築師 藤本壯介,以及奈及利亞 NLÉ 創辦人 Kunlé Adeyemi、印度 Morphogenesis 創辦人 Sonali Rastogi、紐約 So-il 聯合創辦人劉晶(Jing Liu)和上海如恩設計創辦人郭錫恩組成的 5 人評審團決定獲獎名單。

建築類共分為 10 個獎項,以下是 10 大獎項的得獎名單以及評審講評。在 10 月 30 日,Dezeen 將公布最大獎「年度建築」獎落誰家!
 

01 年度最佳觀光業建築

陽朔喜岳 雲盧酒店

建築師事務所: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陽朔喜岳 雲盧酒店_03_2019 Dezeen Awards_ShengliangSu.jpg
攝影/Shengliang Su

 
位在廣西漓江峽谷,景觀壯麗的陽朔喜岳 雲盧酒店是一家高級生態度假村。這家飯店將當地村落的5棟農舍改建成 23 間客房,建築師保留了原本的木頭結構、黃土牆以及屋頂透光的涼瓦。建材上則選擇了素面水泥、再生老木、竹子和黑色鋼板,力求融入在地村落的自然環境。

評審講評:
單就建築師對於建材挑選和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就非常值得頒獎給他們。劉宇揚建築事務所在新舊融合上,也展現了極高的品味。

陽朔喜岳 雲盧酒店_01_2019 Dezeen Awards_ShengliangSu.jpg
攝影/Shengliang Su
陽朔喜岳 雲盧酒店_06_2019 Dezeen Awards_ShengliangSu.jpg
攝影/Shengliang Su
陽朔喜岳 雲盧酒店_05_2019 Dezeen Awards_ShengliangSu.jpg
攝影/Shengliang Su

 

02 年度最佳改建建案

LocHal 圖書館

建築師事務所:Civic Architects, Inside Outside\Petra Blaisse, Mecanoo and Braaksma & Roos Architectenbureau

LocHal Library_01_2019 Dezeen Awards_Stijn Bollaer
攝影/Stijn Bollaert

 
LocHal 圖書館與其活動空間佔地寬廣,前身是荷蘭 Tilburg 火車站的火車車棚。這次的改建案,共有 3 家設計公司參與其中。LocHal 圖書館是對於舊建築體的現代詮釋,原有的架構加上新的黑色鋼筋、玻璃、橡木,以及高掛的可移動式布簾,在空間裡創造出彈性。

評審講評:
建築團隊提出對原空間了完美的回應,評審團對於結構的保存以及空間內的特色都給予好評,另外,使用柔和的元素為整體帶來驚喜,也使得氛圍變得融洽。(延伸閱讀:顛覆你對公共圖書館的想像!舊火車廠改造的荷蘭LocHal圖書館,像個知識自由伸展、連結的小城市

LocHal Library_12_2019 Dezeen Awards_Ossip Archite
攝影/Ossip Architectuurfotografie
LocHal Library_14_2019 Dezeen Awards_Ossip Archite
攝影/Ossip Architectuurfotografie
LocHal Library_09_2019 Dezeen Awards_Stijn Bollaer
攝影/Stijn Bollaert

 

03 年度最佳鄉村住宅

Casa Campinarana

建築師事務所:Laurent Troost

Casa_Campinarana_Laurent_Troost 05_Credito_Maira_A
攝影/Maira_Acayaba

 
位在巴西靠近亞瑪遜河的城鎮 Manaus,這幢兩層樓的混凝土建築,周遭由森林樹木環繞。巴西設計公司 Laurent Troost 建造了起居室、廚房一應俱全的鄉村住宅,高於周邊森林的露天游泳池是一大特色。

評審講評:
這塊地位在森林裡,條件很極端,從成品看得出建築師非常重視環境永續。整體環境極具包容性,陽台的設計讓住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Casa_Campinarana_Laurent_Troost 03_Credito_Maira_A
攝影/Maira_Acayaba
Casa_Campinarana_Laurent_Troost 02_Credito_Maira_A
攝影/Maira_Acayaba
Casa_Campinarana_Laurent_Troost 01_Credito_Maira_A
攝影/Maira_Acayaba

 

04 年度最佳商業建築

Star Engineers Factory and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建築師事務所:Studio VDGA

Star Engineers Factory and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攝影/Hiroyuki Oki

 
位於越南河內,這次獲獎的建築是 Star Engineer 公司的辦公大樓暨工廠,佔地約1,124 坪。

本次由來自印度的 Studio VDGA 負責此案,樸實的風格與建材,符合業主要求的同時也適合這塊建地的特性。外牆是一整面彩色金屬網,附近有不少植栽點綴。在辦公大樓和工廠之間,則是多個庭院錯落其中。

評審講評:
商業大樓總是採取那些常用的解方,但這個建案營造出一個環境,而不是建造一個讓人在裡面工作的大盒子。Studio VDGA 挑戰了我們對「辦公大樓」的理解。

Star Engineers Factory and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攝影/Hiroyuki Oki
Star Engineers Factory and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攝影/Hiroyuki Oki
Star Engineers Factory and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攝影/Hiroyuki Oki

 

05 年度最佳社會住宅

MLK 1101 Supportive Housing

建築師事務所:Lorcan O’Herlihy Architects (LOHA)

MLK1101_05_2019 Dezeen Awards_Creditto_Paul Vu.jpg
攝影/Paul Vu 圖片來源/Dezeen

 
MLK1101 Supportive Housing 是提供無家可歸的退伍軍人、無家者、低收入戶的社區住宅,4 層樓高的建築集結了植栽屋頂、社區中心、香草花園、零售空間等機能,讓居民感受到社區支持互助的力量。

評審講評:
要在有限資源之下完成這樣的作品,實在不簡單。對這群人來說,住宅是個大問題,MLK1101 因為對社會的助益以及公共性的機能獲得肯定。

MLK1101_04_2019 Dezeen Awards_Creditto_Paul Vu.jpg
攝影/Paul Vu 圖片來源/Dezeen
MLK1101_01_2019 Dezeen Awards_Creditto_Paul Vu.jpg
攝影/Paul Vu 圖片來源/Dezeen
MLK1101_03_2019 Dezeen Awards_Creditto_Paul Vu.jpg
攝影/Paul Vu 圖片來源/Dezeen

 

06 年度最佳住宅改建案

Casa Morgana

建築師事務所:J Mayer H

27.JMAYERH_CasaMorgana_David_Franck.jpg
攝影/David Franck

 
位在藝術家、景觀設計師 Tita Giese 所設計的花園內,原為野獸派風格的 Casa Morgana 是三層樓高的建築,由德國設計師事務所 J Mayer H 操刀改建,室內外的牆都採大面積的混凝土,室內則在大片混凝土牆中安插鏡面。

評審講評:
突破以往改建案的一貫手法,使原建築變得現代化。J Mayer H 事務所為原本的建案,發想出強而有力的新點子。

5.JMAYERH_CasaMorgana_David_Franck.jpg
攝影/David Franck
9.JMAYERH_CasaMorgana_David_Franck.jpg
攝影/David Franck
18.JMAYERH_CasaMorgana_David_Franck.jpg
攝影/David Franck

 

07 年度最佳小型建築

給考古學家和孩子們的房間

建築師事務所:Studio Tom Emerson, Taller 5 at PUCP

給考古學家和孩子們的房間_01_2019 Dezeen Awards_ETH Zurich + PU
圖片來源/ETH Zurich + PUCP

 
由 45 位來自蘇黎世和利馬的建築學生合作設計、共同建造而成,「給考古學家和孩子們的房間」為在祕魯 Pachacamac 的考古學家提供工作空間。

白色織物做成棚子遮蔽豔陽,竹子牆圍著泥土地,考古學家們可以在這裡檢驗挖掘出土的物件。學生們設計了開放式的架構,讓路過的訪客和附近學校的學童,經過時能一窺究竟。

評審講評:
具敏感度、小巧、人性化,因結構「呼應環境」而被選為年度最佳小型建築。評審團很欣賞這幢鼓勵「動手」的建築,尤其是這是學生們親手打造而成的。

給考古學家和孩子們的房間_04_2019 Dezeen Awards_ETH Zurich + PU
圖片來源/ETH Zurich + PUCP
給考古學家和孩子們的房間_08_2019 Dezeen Awards_ETH Zurich + PU
圖片來源/ETH Zurich + PUCP
給考古學家和孩子們的房間_05_2019 Dezeen Awards_ETH Zurich + PU
圖片來源/ETH Zurich + PUCP

 

08 年度最佳文化建築

Rong Cultural Center

建築師事務所:ZAV Architects

Rong Cultural Center 06_2019 Dezeen Awards_Soroush
攝影/Soroush Majidi

 
Rong Cultural Center 是僅有 13 坪大的遊客中心,同時提供腳踏車租借服務,還設有咖啡店與資源回收站。位在伊朗 Hormoz 島上,Rong Cultural Center 俯望著波斯灣,左右兩側水泥建造的圓頂,由中間長條階梯連接在一起。長型的階梯為各種文化活動而設計,可以是表演的舞台,也可以是觀眾席。建築結構簡單,建造過程和複製都十分容易。

評審講評:
很討喜,這個作品雖小,卻很有份量。不僅僅是個避難所,也能作為公共空間使用。

Rong Cultural Center 02_2019 Dezeen Awards_Soroush
攝影/Soroush Majidi
Rong Cultural Center 03_2019 Dezeen Awards_Soroush
攝影/Soroush Majidi
Rong Cultural Center 02_2019 Dezeen Awards_Soroush
攝影/Soroush Majidi 圖片來源/Dezeen

 

09 年度最佳公共建築 

越南電信集團 Viettel 學院

建築師事務所: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Viettel_Academy_02_2019 Dezeen Awards_Hiroyuki Oki
攝影/Hiroyuki Oki

 
Viettel 是由越南國防部公營的電信公司,在河內附近有一個教育培訓中心 Viettel Academy,Z字型的培訓中心除了課程教室外也包含員工住宿,附近由大量綠地和湖水環繞。

評審講評:
體驗式設計令人驚豔,非常聰明、經過精密計算的建築。動線、庭院、建築的安排極為出色,徹頭徹尾的好設計。

Viettel_Academy_03_2019 Dezeen Awards_Hiroyuki Oki
攝影/Hiroyuki Oki
Viettel_Academy_07_2019 Dezeen Awards_Hiroyuki Oki
攝影/Hiroyuki Oki
Viettel_Academy_06_2019 Dezeen Awards_Hiroyuki Oki
攝影/Hiroyuki Oki

 

10 年度最佳都市住宅

T Noie

建築師事務所:佐佐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

T型屋 佐佐木勝敏 01_Dezeen Awards 2019.jpg
圖片來源/Katsutoshi Sasaki + Associates

 
這幢 30 坪大的房子,因為有著 T 型結構而被暱稱為 T 字屋。採用美國香柏打造的外牆漆上黑色,與採光良好的明亮內裝形成對比。專為小家庭設計的房屋,建築師佐佐木勝敏從以人為本的出發點,創造家居舒適感。

評審講評:
設計簡單,建材選擇以及空間配置都十分出色。

T型屋 佐佐木勝敏 02_Dezeen Awards 2019.jpg
圖片來源/Katsutoshi Sasaki + Associates
T型屋 佐佐木勝敏 03_Dezeen Awards 2019.jpg
圖片來源/Katsutoshi Sasaki + Associates
T型屋 佐佐木勝敏 10_Dezeen Awards 2019.jpg
圖片來源/Katsutoshi Sasaki + Associates

 

2019 Dezeen 大獎
官網:https://www.dezeen.com/awards/

相關閱讀:
- 全球最知名的建築與設計網站 Dezeen,是如何從拓荒者成長到今天的?
- 顛覆你對公共圖書館的想像!舊火車廠改造的荷蘭LocHal圖書館,像個知識自由伸展、連結的小城市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分享
收藏
由 StudioPros 設計公司發起的「品牌重塑實驗室」計畫,為市場上的品牌做實驗性重塑,原因為何?創辦人李宜軒解析 3 大品牌設計與設計過程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台灣設計師,StudioPros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曾任於 IBM Consulting 團隊,專注以User Experience 為出發導入各面向之設計,擅長於跨領域整合,建構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是由 StudioPros 發起的一個長期計畫,我們會定期帶領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實踐品牌體驗的研究方法,實驗性地為市場上的品牌進行重塑。我們認為品牌再造的議題並不僅是優化視覺,更需要將使用者需求及體驗導入品牌設計流程,以更有脈絡的方式研究並定義品牌,創造視覺與策略並蓄的成果。而這一篇文章,希望透過與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執行初衷與內容,說明 StudioPros 如何透過其實踐我們的設計理想。

品牌重塑實驗室會議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為什麼開始執行品牌重塑實驗室?

原因一、設計前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長期被忽略

過去我曾任職於 IBM,時常與團隊一起打造各種產品,當時我們總是會花許多時間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測試,透過各種設計方法,客觀地頗析產品遇到的問題,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內容,接著才往後進行產品開發。而創立公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關議題,我發現「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思維很容易礙於時程而被草草帶過,設計過程常為求快只考慮設計團隊或組織高層的主觀偏好,甚至是來自客戶窗口的臆測。這樣的狀態,雖然前期執行上會很迅速,但當進入設計決策時,極度容易懸而不決,發生走到最後卻全部重來、無法有共識的狀況。

設計偏好難免主觀,但著實不該將所有需求與討論都集中在設計團隊或內部組織的偏好上,除了過程沒效率外,最終也未必能為品牌帶來更好的銷售與成果,有可能只是產出一個「比較順眼」的視覺。也因此,在執行設計前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顯得非常重要,透過該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角度判斷設計方向,後續討論視覺方向時,才能客觀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實驗室品牌共識工作坊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視覺設計教育常只重視覺不重策略,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求學生涯裡,總是花非常多時間琢磨視覺,不斷追求技法或技術。可是當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總會發現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視覺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會過。專案會不會被客戶買單,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設計策略,以及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

設計策略並非只單就視覺討論線條粗細、字體風格、以及圖案的意義,而是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例如,對應不同市場切入點與目標族群而產出的視覺風格、專注於不同品牌技術特性的視覺詮釋方式等。而解決客戶問題時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法,在我的求學生涯裡無從學起,需要自己進入職場不斷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議題實驗,拓展參與者對設計的另一層思考。

從策略到設計的思考發散過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業專案中大膽的改變與創新不易

許多大型國際品牌在品牌重塑後,常受人詬病整體感覺沒有改變,卻花了一堆錢。但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當組織龐大,產品影響力也十分巨大時,就算是很小的改變,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企業要對消費者、投資者負責,一昧地改變也的確風險過大,但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變;既然商業上需與現實妥協,那實驗專案就必須可以更大膽地發揮,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方式,提供企業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創造的成果與影響

有許多問題難以一時被改變,我們也很難用一己之力去改變現況。但若希望環境有所不同,還是需要開始行動。因此我們帶領了許多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同學、設計師們一起創作與實驗。目前已經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屆共八組作品。以下舉幾個近期案例與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屆作品: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或 TSMC,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廠,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發現台積電在品牌系統與規範較為缺乏,導致對外或對內的禮品外觀與包裝常常沒有應用的標準,因此收禮者無法藉由視覺辨識出企業的品牌獨特性。此專案透過前期研究、洞察並擬定設計策略,為台積電重新定義品牌調性,替企業規劃品牌完整的面向,透過禮品部推出具辨識性、一致性和品牌價值的企業紀念品,以此加深員工及客戶對台積電企業形象的認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屆作品: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 設計團隊 : 楊皓鈞、顏沛沂、柯松佑 )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臺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臺北大縱走,是長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也是首都第一條長距離步道,以全民參與和感受臺北山林魅力為本,使大眾能從不同角度一窺臺北全景。然而,當大眾想到臺北大縱走時,可能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體的訊息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難以感受到這個品牌獨特之處與吸引力。

因此我們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過研究分析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及定位,重塑識別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以上兩組案例,過去我們也已深入不同議題,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貨、四海遊龍、台灣大車隊、台糖、維力炸醬麵;此外,我們也曾為防疫問題思考與設計解決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寫在文末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脈絡和心法外,更期待透過以上內容,提供對於品牌有興趣的設計師或業主不同的思維方法。設計師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除了花時間在視覺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試著去重新整理思維,或許會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結果。

願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設計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熱情。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更多關於「品牌重塑實驗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網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