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未來只會更壞?忠泰美術館新展「殘山剩水」,12位藝術家以現地裝置、互動情境、錄像攝影回應
2021/01/18 | 展覽/活動 | 文字整理 林亞璇
在2021全球進入疫情時代中,忠泰美術館推出最新當代藝術展《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由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擔任策展人,邀請台灣、德國、韓國、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國共12位藝術家,從5個子題回應在疫情時代下,因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對抗、族群衝突及氣候變遷下的城市樣態,邀請觀者共同深思「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打破樂觀主義,5個子題探問人與城市的未來可能
「城市」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相遇之所,在彰顯主流價值的同時,卻也同樣壓抑著其他相異群體的都市體驗和生活現實。本展從5個子題闡述,透過藝術家的現地製作裝置、情境互動設計、錄像與攝影紀錄創作等多元詮釋,藉由提問打破現代性進程裡的樂觀主義,思考城市在高速發展中面臨的複雜處境。
策展人胡朝聖表示:「當人們置身於無常變動的生命狀態當中,如何掌握時機並回應當下的處境,正是《殘山剩水》一展試圖藉著藝術家們的敏鋭感受和直覺般的預言所欲表達的核心概念。⋯⋯我們不能對這些城市的現實面視而不見。城市的成敗與否,正反映著人類文明的未來可能,這全端看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
子題1:消失以及不可見的存在
資本主義不斷擴張下,原本存在於城市中的歷史、自然生態和文化傳統逐步消失。
子題2:破壞與重生的極致風景
建設與破壞被視為一體兩面的關係,而城市開發帶來的巨大利潤,讓都會景觀在人們眼前像是大型賣場和電腦影像般的快速幻化,本區特別邀請到3件第一次在台灣亮相的國外藝術家作品,以及台灣藝術家廖建忠首度亮相的2件新作。
子題3:囚禁所和寄生之處
戰爭引發的流離、環境變遷與城市空間商品化等,為這個世界製造了更多新的弱勢階級與延伸的居住問題,城市成為了政治和經濟難民的囚禁之所。
子題4:他者戰場
隨著科技與金融資本的蓬勃,其對空間的操控更甚過往任何的治理模式,以資本劃分的城市逐漸成為階級的競技場。
子題5:明日預言的應許之地
最後,當人類在經歷過新冠疫情肆虐、天災人禍叢生的2020年後,必須重新適應新的空間密度、距離感受、消費模式以及人際關係,人類與城市的未來,到底有哪些可能性?
美術館作為平台,觸發對未來生活的反思與想像
忠泰美術館長期聚焦「未來」與「城市」議題,自2016年開館以來,陸續舉辦《不存在的地方》、《逆旅之域》及《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等展覽,試圖透過多元的作品類型與觀點,思考當代的城市、居住空間,以及人類與城市文明之間的關係。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表示:「我們期許忠泰美術館能持續作為一個平台,透過實際的展演活動與長期的探問行動,提供人們一個超越往常觀看經驗的場域,觸發更多對未來生活的思考及想像。」
展期間將舉辦本展策展人、藝術家及專家導覽,透過不同從業者的視角,解讀「殘山剩水」。更多展覽活動與看展優惠資訊,詳見美術館官方網站。
《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策展人:胡朝聖
參展藝術家(依中文姓氏字首筆畫順序排列):石孟鑫(台灣)、吳燦政(台灣)、何孟娟(台灣)、安德列亞.格爾斯基(德國)、徐道獲(韓國)、袁廣鳴(台灣)、陳界仁(台灣)、張立人(台灣)、賈茜茹(台灣)、廖建忠(台灣)、利安.摩根(加拿大)、豬股亞希(日本)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展覽時間|2021/1/9(六)~4/18(日)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優待票$80(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展覽官網|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