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百年銀行華麗變身!Hall des Lumières 推出小狗瑜伽、品酒、變裝秀,挑戰傳統展覽形式

2024/07/15
紐約百年銀行華麗變身!Hall des Lumières 推出小狗瑜伽、品酒、變裝秀,挑戰傳統展覽形式
圖片來源/Hall des Lumières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紐約 Hall des Lumières 大膽轉型!推出小狗瑜伽等多元活動,為百年建築注入新活力,重新定義沉浸式體驗。

曾以克林姆(Gustav Klimt)沉浸式特展轟動一時的紐約 Hall des Lumières,近日宣布了一系列新的轉型活動!包括小狗瑜伽、品酒和變裝秀。新系列活動能讓參觀者在這座華麗的前移民儲蓄銀行大廳裡與毛茸茸的瑜伽伙伴一起伸展,甚至進行太空之旅,為這座百年建築開啟了更多新機會。

Hall des Lumières 小狗瑜伽
圖片來源/Hall des Lumières
Hall des Lumières 小狗瑜伽
圖片來源/Hall des Lumières

以舉辦數位沉浸式展覽聞名

位靠曼哈頓下城市政中心的 Hall des Lumières,因為獨特的建築與空間設計,過去曾舉辦多場數位沉浸式展覽,幾乎每場展覽都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包括克林姆特展、《夏卡爾》、《巴黎 - 紐約》、《康丁斯基》、《抽象奧德賽》、《目的地宇宙:與 NASA 合作的沉浸式空間體驗》等。

和一群小狗一起進行瑜珈伸展

為了逐步轉型展覽空間,Hall des Lumières 日前推出 Puppysphere x Hall des Lumières 活動,將瑜珈課程打造成一場太空之旅。旅程分為 2 個部分:首先參與者會與一群可愛小狗一起進行瑜珈和伸展,同時空間中展示 NASA 的旋轉投影,帶領小狗和參與者穿越星系、探索宇宙。

Hall des Lumières 小狗瑜伽
圖片來源/Hall des Lumières
Hall des Lumières 小狗瑜伽
圖片來源/Hall des Lumières

之後參與者將前往地下室,進入展覽《目的地宇宙 - 太空探索》。這個展覽是與 NASA 合作開發的沉浸式體驗,期望帶領觀者進入一個星星、行星、星雲和超新星的迷宮。在觀展過程中,觀者還能品嚐 1915 年的歷史保險箱內的免費模擬雞尾酒,這是一場融合藝術、歷史、健康和小狗帶來的快樂元素的獨特體驗。

這個套裝行程包含每人 45 分鐘的小狗體驗、模擬雞尾酒、拍立得紀念照片、客製手提袋、沉浸式太空探索影片、瑜珈墊,以及 20 分鐘的與小狗玩耍和合照時間。

Hall des Lumières 小狗瑜伽
圖片來源/Hall des Lumières
Hall des Lumières 小狗瑜伽
圖片來源/Hall des Lumières

還有皮拉提斯、品酒活動,和變裝秀

除了小狗瑜伽,Hall des Lumières 還推出一系列皮拉提斯課程,讓參與者在這座歷史建築中鍛鍊身體。還有沉浸式威士忌鑑賞活動,這些活動會邀請愛爾蘭的專業說書人,在品酒的過程中講述有關歷史文化的故事。

Hall des Lumières 更邀請到歌手兼詞曲作家 VINCINT 領銜演出變裝秀,這個表演不僅在這座莊嚴的老建築中增添了繽紛氣息,同時展現創新並擁抱多元文化的理念。這次的轉型重新定義了「沉浸式體驗」,為紐約市民提供更多樣化的文化活動選擇。

引起大眾反思:沉浸式藝術式微?

不過另一方面,這種轉型也引發藝術界廣泛的討論,許多人質疑這是否意味著沉浸式藝術的式微。無論如何,Hall des Lumières 的嘗試給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在數位時代,藝術空間應該如何吸引觀眾?如何在保持藝術性的同時,滿足大眾對多元化體驗的需求?

在這座百年建築中,無論是參加瑜伽課程、品酒活動還是觀賞表演,每種體驗都是對感官的全新探索。Hall des Lumières 的轉型或許正好詮釋了藝術與生活相互交融的理念。

【DesignBIZ 專欄觀點】當數位設計師開始 Vibe Coding 的感性創作革命/李明

【DesignBIZ 專欄觀點】當數位設計師開始 Vibe Coding 的感性創作革命/李明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當 AI 與 NoCode 工具進入設計流程,Vibe Coding 讓設計師得以用感覺主導網站氛圍,走進創作自主的新時代。

專欄人物介紹
版塊設計 Block Studio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自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畢業後,即成立版塊設計。深耕設計領域逾十年,密切關注國內外網站趨勢,並梳理成自身觀點賦予新的定義與規範,持續透過作品、社群媒體與大眾互動,引領台灣網站動態特效領域發展及數位設計產業。曾任金點概念設計獎評審委員、台灣數十間大專院校設計系所評審及商業演講講者;擅長網站動態特效、介面設計、品牌識別、3D 動畫等多元設計,經典作品曾獲國內外設計獎肯定,涵括德國設計獎、AWWWARDS、臺灣金點設計獎,作品代表有台灣設計研究院線上簡介、可不可熟成紅茶、總統聊天室、RAW、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

為什麼設計師越來越在意「氛圍」?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一打開網站,還沒讀到內容,心裡就浮現出「這個品牌感覺不錯」的直覺。這種「氛圍感」早已取代過去單純講求資訊架構或設計美感的網頁標準。當畫面樣式與字型選擇都日趨一致,真正能讓人記得的,往往是明確強烈的視覺、互動的節奏、物件進場的方式,或某段滾動時的情緒節點。當網站加入動態特效時,品牌就不再只靠 Logo 與色彩,而是靠網站整體的體感來說話,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出品牌的個性與故事,讓使用者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

因此,越來越多設計師從「做出好看的畫面」轉向「如何讓畫面在對的時候、用對的方式出現」。這代表一種創作觀念的轉向,數位設計師不再只是靜態排版者,而是網站節奏的導演,是數位情緒的建構者。

「網站不是頁面,而是一種氛圍體驗,一種能讓人記得的感覺。」

金色三麥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NoCode 與感性設計的交會點

當設計師希望掌控節奏與氛圍,卻又不擅長撰寫程式,NoCode 工具自然成為關鍵解方。近年國際上的主流 Webflow、Framer、Readymag 等平台提供了視覺化的編輯介面,讓設計師可以透過拖曳、參數設定,就能完成切版、動態、互動等程度。這類工具更可以讓設計師「不用碰程式」也能參與網站的體感建構。這樣的進展讓設計師從單純設計稿,開始介入到頁面開發建構、動態節奏安排、特效互動選擇的策略。

NoCode 解放的不是技術,而是讓設計師「腦中的感覺可以被製作出來」。這也是我開設 Webflow 動態網頁線上課程 的初衷,希望能將這種「設計師也能掌控互動」的創作模式,變成可複製的學習流程,讓更多非工程背景的創作者也能主導網站的氛圍節奏。

而當這些工具已經讓設計師能夠做出基礎的氛圍調性,下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那更複雜的互動效果與邏輯,設計師還能掌控嗎?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動態元件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Vibe Coding : 以「感覺」為中心的程式創作

這時候就是 Vibe Coding 出場的時候了!

程式設計過往被視為工具,但現在進入了「感受導向」的創作階段。Vibe Coding 並不是一種語法,也不是某個技術框架,而是一種新的創作邏輯。設計師透過自然語言與 AI 對話,把「我想要圖片會根據滑鼠游標位置移動」這種「情境描述」轉換為具體可執行的語法片段。

指標性的 AI 工具眾多,像是 ChatGPT、Claude、Grok…等。我擅長使用 Claude.ai 來協助我設計製作,因為 Claude 除了寫作能力強以外,它也非常擅長撰寫程式。只要透過 Vibe Coding 這種自然語言的描述,Claude 就能回應我完整程式語法 Demo,且還能夠下載。我將這些動態互動程式放入進 Webflow,接著調整更多動態細節、版型…等,改變了原本「設計想法完整 → 工程師實現」的線性工作流程,讓一場設計邏輯的轉變正在發生。

MCP 與 AI 協作:從語法到設計流程的共創

Vibe Coding 的真正潛力是搭配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協定,成為你的共同編輯者。

在我使用 Claude 的過程中,語法生成的體驗非常直覺,但仍需我手動將語法放入 Webflow,調整節奏、控制觸發條件。這讓我開始思考:如果 AI 能讀懂我現在正在設計的畫面、理解元素的層級關係與使用者流程,它是否能自動判斷應該套用哪些語法、在哪裡出現?

這正是 MCP 正在實現的方向。它是一種讓 AI 能夠「看懂上下文」的開放協定。當 AI 能讀取設計工具中的元件架構、頁面狀態,甚至使用者體驗流程圖,它就不再只是被動接收指令,而能主動協助設計決策與技術實作。從「生成語法」到「理解脈絡並協作建構」,是 Vibe Coding 未來真正強大的潛力點,設計師將成為節奏與氛圍的導演,而 AI 會成為可溝通、能理解場景的協作編輯夥伴,讓「感覺、氛圍」也可以系統性建構。

claude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NoCode 不是終點,而是感性創作的起點

過去,NoCode 常被視為降低技術門檻的解法,但當它結合 Vibe Coding 生成式 AI,讓設計師得以參與「感覺控制」,就像是一場感性覺醒,讓設計師從平面走向時間軸,從畫面走向氛圍,從設計者成為敘事導演。

我們不一定要會寫程式,但我們需要會「調整 Vibe」。這股新趨勢是一種設計角色的進化,讓這個時代持續檢視領域中各種角色的邊界與可能性。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3
Vol.153 現在暫停!為自己設計一場休息

4 個步驟 ╳ 12 種休息的設計,展開自我修復的 20+ 練習——獻給所有用盡全力的你。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