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寫一本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日記,隨時可自由選擇封存上鎖或大方分享情緒的印記,「影像」大概是最能滿足如此任性的載體——按下快門的瞬間,心情寫照也如實存進畫面裡。
曾舉辦《時區檔案》、《Passage 路徑》攝影展,並出版多本攝影集的演員林予晞,和以模特兒、演員身份出道,發行過攝影集《みつめ》的姚愛寗變熟識的契機,正是同樣有著對攝影無法自拔的著迷,兩人都喜歡用攝影記錄生活、用畫面說故事,近期更帶著 Sony α7C II 一起到首爾旅遊,將沿途迷人風景與彼此自在的相處輕巧地捕捉下來。
攝影,是自我凝視與對話的重要媒介
兩人接觸攝影、愛上攝影的起點,皆可從學生時代說起。
林予晞分享在美國念互動多媒體設計系時,「老師總要求我們把素材拍回來『做舊』,但我想挑戰直接『拍舊』,先知道何謂舊的質地,再仿舊也比較有底氣。」
生性帶點叛逆的她,不只玩數位相機,更從此愛上底片的世界,比起後製調色,直接拍出想要的氛圍感、留住那不多也不少的片刻畫面,是她更在意的事,而攝影也逐漸成為異地中自我對話的重要媒介。
個性較為害羞內斂的姚愛寗,迷上攝影則是因為大學修習的攝影課,是少數可以一人獨自完成作品的課程,「一直對於自己是『誰』感到困惑,但『攝影』可以讓事件、人的存在定格,再不確定的東西都有實質的成像,可以讓我一次次穿梭回不同時期的自己,透過挖掘與整理,探索自己真正的形狀。」
用影像取代文字,盛放最真實的情感
「攝影是很自然的輸出過程,創作亦是如此,回頭看才會發現自己留下了許多作品。」林予晞話匣子一開,開始說文解字起來,「攝影(photograph)這詞很有趣,從它的原意來看,photo 是光、graph 是書寫,也就是『用光書寫著時間的流動』,不覺得是很入木三分的迷人描繪嗎?」
她笑說,至於不想用「文字」,而是透過「攝影」書寫,其實和不喜歡父母偷看日記的童年有關,「我把我的密碼 coding 進攝影裡,如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電影《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敘事方式,只有我看得懂當時發生的事,過了十年也能重新讀取當下的快樂與悲傷,分享的自由在於我自己,而這樣的『加密』行動會一直持續下去。」
姚愛寗也深有共鳴表示,影像紀錄藏著不同面貌的自己,這些痕跡幫助她自我和解,也更善於表達,「比起真實的言語互動,用影像來傳遞情感、演繹眼中的世界,是我更擅長的語言。」
將攝影作為度量衡,為演員與創作日常配重
對於既是表演工作者,也是影像創作者的兩人,攝影的出現已悄悄改變著她們的生活和心境。
林予晞務實說道,相機不離身的日常裡,她特別在意「配重」,假如今天要帶的鏡頭、機身較重,可能就需減少化妝品甚至水壺承裝水量的佔比。「無論是外出包的重量分配,還是從預算思考美學勞動、創作投入的配比,當『攝影』開始分掉你生活中的資源,自然就成為一種你做決策的度量衡。」
姚愛寗若有所思地延伸回應,「很多時候創作是狼狽不堪的,你要懂得分配自己扮演的角色,接受自己不會永遠都處在仙氣滿溢的狀態。」有時可能是鏡頭主角中的漂亮女明星,有時則是扛著設備,滿頭大汗等待一個好畫面的攝影師。
對此,林予晞有感表示,自己常出現完妝後又拿起相機拍照的「阿伯蹲」姿勢,看似矛盾的違和畫面,卻是她們在多重角色切換中,與熱愛的「攝影」相輔相成的迷人相處之道。
旅拍設備揭秘!輕巧貼心夥伴為旅遊注入驚喜
此次赴首爾旅遊,兩人用 Sony α7C II 拍下了各自精彩的畫面,在訪談中雀躍分享著她們意外悠哉且優雅拍攝的驚喜體驗。
姚愛寗拿起相機滿足表示,她平時外出旅遊一切以輕便優先,「此次背這款相機搭配人像鏡頭 FE 50mm F2.5 G,在外面逛一整天都不覺得累,輕巧的機身對於力氣不大的女生相當友善。」負重減輕的同時,代表有更多餘裕享受旅遊的純粹。
在構造上,林予晞則是對於靈活的多角度觸控翻轉螢幕情有獨鍾,無論想自拍,或從超低角度取景,都不用再出動艱辛的拍照姿勢,也無需配合畫面需求大幅度調整站位重心,可以低調安靜又精準地對焦,在不驚擾眼前一切事物下放心按下快門。
為強調這份拍攝舒適感之於自己的重要性,她引述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著作《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傳達的核心觀點,「你拍的不是物件、不是人,而是你們之間的『關係』,當拍照等同建立關係時,會不斷提醒自己作為拍攝者的存在,寧願放下相機,也不應破壞眼前的這片寧靜。」
發揮拍攝直覺,用攝影恣意訴說各自的旅途收穫
從白天到黑夜、戶外到室內,兩人以獨有風格詮釋著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擅長把日常場景拍得像畫般唯美的姚愛寗表示,自己特別為此次旅拍設定了主題——旅行中發現的電影場景。「我沒有想美化這個世界,只是這世界往往也沒有我們想得那麼醜陋,希望可以透過攝影尋找生活裡的電影場景,帶大家換個濾鏡、換個觀點看待眼前的一切。」
對姚愛寗來說,想留住情感在畫面當中的流動,「光影」是她最重視的拍攝主體。林予晞也從旁讚嘆,「PP(姚愛寗的綽號)就像天生的美感監督,明明站在同個空間,她總能快速找到最漂亮的視角跟構圖,用她的拍攝直覺為場景上妝。」
姚愛寗接著興奮分享,自己很喜歡在夜晚或低光源的地方拍攝,此次發現無論在行駛中的車裡,還是昏暗的咖啡廳取景,「高 ISO(感光度)的情況下一樣能快速自動對焦,且無論是光影的表現還是畫面細節的呈現都很令人驚艷!」
熱愛探險的林予晞,習慣在出發前先調好偏好的色溫、對比等相機設定,帶著隨機拍攝的心情遍覽眼前事物。心中常駐著叛逆魂的她表示,如同學生時期想挑戰老師的心情,她向來樂於打破約定成俗的「合理性」,「並非是想跟這世界對抗,只是想找到另一種敘事方式,因此在選擇拍攝主體時,我最在意的是主要重點以外的其他事情。」
她笑著回顧,多年前第一次見到巴黎鐵塔時,本來也想興奮拍下人生難得解鎖的知名景點,卻在看到所有人都拿起相機對著它拍攝時,萌生「大家一定都拍很好,無需為此再多按一次快門」的想法,把鏡頭慢慢移開、往低處探索,最終相機中留下的,滿滿都是巴黎鐵塔旁的垃圾桶。
這次旅行捕捉的畫面,除了從不同角度拍攝的旅伴或生章魚、冰品等美食,也可見到多種「角落生物」現身,像是停靠在變電箱旁的紫色滑板車,以及各式植物的葉片紋理特寫。見證這系列作品誕生的姚愛寗表示,「予晞的攝影風格俐落又有個性,看似沒有刻意為畫面主角尋找美的角度,卻又在拍攝的過程中,照顧到對方的完整存在。」
自定貼合個人風格的畫面氛圍,詮釋更具個性魅力的攝影日常
林予晞與姚愛寗拍攝風格截然不同,但同時身為底片愛好者,作品多帶有復古感,這次兩人格外被 α7C II 「風格外觀」的多樣選擇與高質感氛圍打中。
喜歡拍黑白底片的林予晞,從中找到適合自己、以單一黑白色拍攝的風格外觀 BW 搭配;偏好冷色調氛圍的姚愛寗,則相中帶有藍綠色調的風格外觀 FL,拍攝出帶有電影感的日常大片。
此外,兩人在拍攝人像時,不約而同選擇了帶有磨砂紋理的風格外觀 IN,即使有想細部調整的色溫等設定,也可直接在風格外觀中微調後套用,成為自定義的客製化格式。林予晞表示,「將相機調教到自己最想要的數值後,只需開開心心出門拍攝,拍完直出的畫面表現就很迷人,無需再費心後製調色。」
相信無論時間如何流轉,攝影不只是林予晞與姚愛寗生命中獨具份量的存在,更會持續帶著獨有的感受力,用影像詮釋更多日常生活留下的刻痕,也將有群人靜靜等待她們準備好的時刻,加入解密的行列。
了解更多 Sony α7C II 相關資訊: https://go.sony.tw/8b1meqxf
採訪・撰文/葉冠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