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島秀夫編劇、製作、設計與執導的《死亡擱淺》,在 2025 年 6 月下旬正式迎來續作《死亡擱淺 2:冥灘之上》,現已上線 PlayStation 5 平台。
這款以末日後世界為背景、以連結與孤立為主題的「送貨遊戲」,在 2019 年推出首集時,即被譽為「當年度最有趣的暢銷作品」,也進一步奠定了小島秀夫在遊戲界的重要地位,他不僅是知名遊戲設計師,更是透過遊戲「說故事」的頂尖創作者。
《死亡擱淺 2》作為 2025 年最受期待的遊戲續作之一,背後亦有不少值得關注的創作亮點,包括:遊戲內容與前作有何不同、為何選擇澳洲作為續作舞台⋯⋯等,以及,小島秀夫竟曾因試玩評價太好,而大改《死亡擱淺 2》的主線劇情?本文將一一盤點。
《死亡擱淺 2》7 大創作亮點一次看
#01 曾因評價太好而大改劇情
參與遊戲配樂的音樂人 Woodkid,在接受滾石專訪時表示,小島秀夫曾因《死亡擱淺 2》的試玩評價太好,而決定修改劇本與關鍵橋段。
「遊戲試玩評價太好了,當玩家一面倒地喜歡這款遊戲,表示某些地方出錯了。」小島秀夫說。
他期待,《死亡擱淺 2》應該要是一款具有爭議性、能夠引發兩極反應的遊戲,「如果大家都喜歡,就代表它太主流、太保守了。我想要打造的是:『一開始不喜歡,後來卻越來越著迷』的作品,我認為,這才是『愛』的過程。」
#02《死亡擱淺 2》和前作最大的差異
「我的建議是,別在玩完《死亡擱淺 2》後,才回頭玩《死亡擱淺 1》。應該先玩《死亡擱淺 1》,接著再繼續玩《死亡擱淺 2》。」小島秀夫說。
他解釋,《死亡擱淺 1》是第一款以「送貨」為核心的遊戲,因此,試圖讓玩家理解這樣的遊戲概念,是當時的主要目標之一。
「如今,玩家已經對『送貨』有了更明確的概念,所以我希望在《死亡擱淺 2》加入更多節奏感,有更多武器、道具,供玩家自由選擇行動方式——它仍然是一款送貨遊戲,但無論你想戰鬥、潛行、閃躲,都可以。」
此外,《死亡擱淺》細膩縝密的故事劇情,也是遊玩的亮點之一,甚至即將被改編為電影。因此,小島秀夫也提出,為《死亡擱淺 2》打造更接近「小說」的遊玩體驗,為那些看重故事劇情,而非遊玩挑戰的玩家,設計了通關更簡單的「故事模式」,在輕鬆、普通難度皆適用。
#03 在已知的世界中創造驚喜,是續作的挑戰
「你知道雷利・史考特導演的科幻恐怖片《異形》嗎?那部電影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你到了電影的最後,才真正看到異形的模樣。」
小島秀夫形容,《死亡擱淺》也是同理,「當玩家看到手印、BT 現身,之所以感到害怕,是因為不知道那是什麼。但事到如今,玩家已經知道大部分的真相,因此,它也不再可怕——要在已知的世界中創造驚喜,是續作最大的挑戰。」
那麼,小島秀夫如何尋找問題的解法?他延續《異形》的舉例,分享道:「《異形 2》改由卡麥隆擔任導演,他的做法非常聰明:把電影類型從『恐怖片』轉為『動作片』」,《死亡擱淺 2》也採用了類似的概念,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確實提高了遊戲中的「動作」成分。
#04《死亡擱淺 2》以澳洲為舞台的原因是:冰島太冷?
《死亡擱淺 1》以北美洲為背景,因此,當小島秀夫思考續作場景時,首先考量的是:哪塊大陸與前作有類似之處?「歐亞大陸太大、非洲大陸太長,思來想去,澳洲是最適合的選擇。」
如眾所知,《死亡擱淺》這款遊戲,有著「走路模擬器」的別稱,主角山姆在遊戲中長途行走、跋山涉水,「因此,我們需要很多元素,包括:壯麗的景觀、沙漠、山脈、動物,而澳洲獨特的物種多樣性,恰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小島秀夫說。
「但其實,選擇澳洲的最主要原因是,通常在遊戲場景定案後,我會去實地勘景、取材、訪談等。在《死亡擱淺 1》我去了冰島,景色真的非常棒,但有點冷,所以我這次想去個溫暖一點的地方。但,不!疫情爆發了⋯⋯。」
#05 小島秀夫的「繩與棍」遊戲哲學
自稱「自己的身體有 70% 是由電影組成」的小島秀夫,再次引經據典,以經典名作《2001 太空漫遊》為例,「當猿猴進化成人類,他們發明的第一個工具就是棍棒,用來攻擊;第二個則是繩子,將事物往自己拉近。這兩種工具類型,構成了人類的文明。」
「如果你觀察所有電玩遊戲,會發現它們絕大部分都是『棍棒遊戲』,即使在線上與他人連結,本質上仍是在彼此對打」,小島秀夫指出。
「因此,在《死亡擱淺 1》,我想做的是一款建立連結的『繩索遊戲』。但回看現實世界,我又發現單靠繩索,是無法連結一切的——而這也成了《死亡擱淺 2》的核心命題之一。在續作中,玩家會擁有更多武器,而這些武器的存在,也有其象徵意義。」
#06 《死亡擱淺》是一款非常孤獨的遊戲
儘管《死亡擱淺》的核心主題是「連結」,但它其實是款非常孤獨的遊戲,既被設計為單人遊玩,在遊戲中也無法看見其他玩家。
「然而,玩家們可以共享資源、共同建造設施,打造一張龐大且精巧的基礎設施網路,讓漫長的送貨旅途,少去那麼一點艱辛。」
小島秀夫接著說道,「我希望玩家們能把遊戲中的體驗,帶回現實生活。當你關掉遊戲,走出門時,也許會有某些全新的感受:某條馬路、某座電力設施、某座橋,都是由某些人所打造,也許他們已經不在人世、即使你們從未相遇,但雙方之間,仍因為這些可被共享且正存在著的物件,而有所連結。」
#07 小島秀夫的下一步是——外太空?
隨著《死亡擱淺 2》的問世,眾人也不禁好奇,小島秀夫的下一步計畫是什麼?
「我一直想去太空」,小島秀夫說。不是那種豪華快閃旅行,而是接受完整訓練,學習相關技術,也許在國際太空站上待幾個月,「雖然我不是科學家,但說不定,我可以在太空中設計遊戲,我想成為第一個這麼做的人。」
最後,小島秀夫半開玩笑地表示,「而且,太空裡沒有重力,這樣腰痛就不會來煩我了!」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Rolling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