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雜貨生活】蘑菇Booday:好的雜貨就像好吃的甜點!
2017/06/10 | 生活選物 | 陳羿緻
在《shopping design》41期「雜貨‧手感設計」,我們拜訪了蘑菇創辦者的家,聽他們分享在雜貨生活中所獲得的樂趣,以及這些在生活中因緣相遇的雜貨如何妝點美化了他們的家。
SD:什麼時候起,你發現自己開始愛上雜貨生活?
嘉行:最早開始對雜貨發生興趣並且想特意搜集,是剛踏入社會時,和美瑜兩人去峇里島旅遊,事前就對柚木折疊椅很感興趣,所以特意去工廠選買一整組餐桌椅海運回台灣。那個年代還沒有什麼家具店進口這類物件,感覺特別興奮!
SD:你喜歡的日用器物偏向哪一類風格?如何將它們運用/融入生活空間?
嘉行:我們都喜歡實用性高一點的物件,造型材質也儘可能貼近使用者生活,不太在乎獨特的設計語彙或創意。不論物件本身造型是否特異突出,或價格高低,只要感覺體貼,就是生活好物件。
SD:有特別欣賞的手感雜貨創作者或品牌嗎?這些作品為何吸引你?
美瑜:12年前我們剛結婚不久,第一次去東京旅行時,逛到一家雜貨店,發現了很棒的餐具,設計師是柳宗理,那時還不認識他。覺得應該是日本有名的設計師,但價錢怎麼這麼親切?後來看到《Casa Brutus》的介紹,才發現他和國外著名的家具設計師Ray Eames是同一時期的設計師,也是朋友。柳宗里的設計耐看也耐用,很符合人們的生活需求。
SD:目前日常生活中你不可缺少的一件雜貨物件是?為什麼?
美瑜:布巾。對於雜貨,既然名為生活雜貨,就應該要有生活的影子,我喜歡能天天使用的物品。布巾有著潛沈低調的美感,它自然而然地貼近每天的生活,而且經過日常的使用後,會有使用者的樣子。這樣是不是很獨特並且無可取代?!
SD:對你而言,好的生活雜貨設計需具備什麼特質?
美瑜:好的雜貨不一定要有響亮的品牌,重要的是會讓人想經常使用它,甚至成為生活一部分,而且使用起來心情特別愉快,就像好吃的甜點一樣。
SD:通常你都在哪裡找到這些很棒的生活物件?
美瑜:我們不常特定在哪個地方購買,現在許多店都是複合經營,有時在咖啡館看到了不錯的物件也會買。不過因為我們平日住在民生社區,地緣關係常會逛逛那附近的小店,像是funfuntown、Beher廚房。也會逛單車店,裡面有些零件、配件都很好看。
SD:你會透過什麼刊物或管道獲知關於雜貨相關訊息?
美瑜:《Ku:nel》、《Casa Brutus》、《暮しの手帖》是現在較常關注的日文生活類雜誌,也會看雜貨達人的專書,從中留意到一些設計師和生活用品。
李美瑜/蘑菇設計總監
張嘉行/蘑菇手帖總編輯
學美術出身的夫妻檔,2003年與朋友共同創辦生活品牌《蘑菇》。
本文出自《Shopping Design》41期「雜貨‧手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