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時尚經典】從後街小巷翻起的彩色旋風:Paul Smith
2017/06/16 | 服裝/配件 | 邱禮穎
該替所有的女孩謝謝Paul Smith,因為他把色彩、印花放進男裝的細節裡,襯衫上的小碎花、褲管下的彩色棉襪,讓男人的古板西裝看起來可口多了!
Paul Smith──英國最會賺錢的設計師,但他不是那種倫敦典型前衛風格、或在服裝史上掀起狂風巨浪的那種驚世駭俗的設計師;你得親自穿上他的服裝,然後像尋寶遊戲一樣,在不經意的時刻,帶你會心一笑。
60、70年代英國上流社會的男孩,正流行著Dandy風潮,「試圖」叛逆的紈褲子弟拿著女裝布料到Savile Row上的老店訂製西裝,事業剛起步的Paul Smith抓緊這股潮流,以色彩鮮艷的條紋作為西裝內襯、窗簾印花作為襯衫圖案;從1976年在巴黎推出個人第一個男裝系列開始,他在拘謹英倫西裝中,灑下一點不修邊幅的自在,再加上他喜愛的搖滾元素,螢光色針織背心、小星星印花……,一瞬間,他挑起紳士們的玩心,全世界的男士開始為自己灰暗的衣櫥添加色彩,Paul Smith的彩虹般旋風悄悄在男士衣櫃裡蔓延。
他這麼形容自己的風格,「經典中帶點小花樣」(Classic with a twist),將倫敦Savile Row打版精緻的傳統英式西裝,點綴唾手可得的小靈感,讓紳士們嚴肅單調的服裝多了衝突的幽默趣味,卻不會如小丑般好笑失禮。
Paul Smith從諾丁漢的後巷小店起家,先以綜合店的方式販賣Kenzo、Margaret Howell等設計師男裝;接著,他以僅有的600元英鎊買下Dovert Garden的麵包店,開始設計事業。將近40年的時尚生涯,Paul Smith成為淘氣活潑的代名詞。全球有超過200家專賣店,在最難打進的日本市場,擁有超越全歐洲設計師的傲人業績。在集團收購風潮下,仍然保有自我風格,堅持著Paul Smith的簡單風格。
1979年,Paul Smith成立第一家專賣店,這裡也是他靈感蒐集的基地。其實,他早在1976年就到處籌錢買下這家店鋪,不過,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直到1979年才完成裝潢,正式成為Paul Smith第一家專賣店。至今,這裡依舊擺著他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家具、擺飾,是最能代表Paul Smith設計精神的地方。
創意靈感來自「懂得生活」
Paul Smith的經典名言:「生活裡隨處都是靈感,如果你找不到,那是你沒有仔細觀察。」
店鋪裡擺滿他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紀念品,有珍貴的初版書籍,有掛滿歲月痕跡的老沙發。甫上映的紀錄片《Gentleman Designer》細述Paul Smith的生活點滴,曾經夢想成為單車手的他,依舊騎著腳踏車開啟他的每一天。不像其他設計總監的大排場或神經質,他就像個紳士,不爭寵、不爭版面,鮮明、優雅、從容地販賣著「Paul Smith」的生活態度。
從搖滾名人堂裡的David Bowie、Zeppelin,到年輕的地下樂團,對了,還有偶像約翰.藍儂,都是頑童般的Paul Smith創意的主要來源。隨身不離相機的他,會在平凡細節中印上他拍下的喜愛照片,為鬱悶的男裝設計帶來清新氣息。只做服裝設計當然無法滿足好動的Paul Smith,除了自己品牌的家飾、香水、瓷器、眼鏡之外,他還不斷與其他產業結合,例如被收入當代美術館MOMA的Paul Smith條紋版mini cooper、鉛筆、家具、滑雪用品,2012年倫敦奧運的紀念郵票也是由他設計,Paul Smith的精力和靈感永遠用不完。
品牌設計關鍵字:lively
Paul Smith將特殊印花、有趣布料暗藏在設計細節裡。在他的各種設計中,都找得到輕盈愉快的色彩條紋。影像也是他重要的創作精神,一張張精采的圖片成了Paul Smith的布料,也是他最經典的設計指標。
Desinger Profile
Paul Smith進入時尚界的際遇很幽默,15歲立志成為單車選手、輟學,被布商爸爸逼著去成衣廠打工,一場車禍讓他放棄了單車手的夢,上帝卻開啟了他的時尚之門。認識了念時尚設計的女孩Pauline教他打版、車縫,一點一滴累積基礎,而在1976年正式登上巴黎男裝周舞台。他是全英國最有經濟影響力的設計師,2000年還獲冊封為爵士,不過,他還是過得輕鬆自在,從爸爸那裡遺傳的搞怪因子和攝影興趣依舊延續著,騎著他喜愛的單車在倫敦小巷裡穿梭,以影像記錄他的趣味人生:
訂閱6期《Shopping Design》+【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英國設計鬼才 Paul Smith世界巡迴特展】雙人入場券 720元 >>馬上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