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條河,而是五感豐盛的旅程!「川游不息─綠川展 2018」重點導覽
2018/03/04 | 展覽/活動 | Stephie Chiu
該如何訴說一條河為城市帶來的故事?若只有景色的描述絕對不夠,一條河川如同城市的一卷文明史,乘載了人與這座城市的生命情感。2月初於台中開展的《川游不息─綠川展二○一八》帶著城市旅人的心情,邀請參觀者跟隨鳥的視野、河的旋律、花草的氣息、川流的質地、土地的豐味,一步步打開身體細微感官,透過五感重新認識這條河流。
策展人為嶺東科技大學創意產業研發中心許哲瑜及郭中元老師擔任,匯集台灣不同領域、超過12位藝術家:林強、Barkher 與DJ ALLOWILL、游璨賓、良根、洪添賢、施真穎、徐至宏、黃湘、葉依柔、陳小曼、張皓福、廖浩哲、川顏團隊等,透過不同媒材來表現綠川的五感印象。
展覽位在具有百年歷史的臺中市役所,這座建築落成於1911年,所在位置曾經是農田遍佈的聚落、舊城中心心臟地帶,本身就擁有豐富的故事。為了保護這座建築,策展團隊小心翼翼的布展,盡可能減少對建築空間損壞的可能性。展場位於二、三樓,一樓往二樓的階梯年歲已有,每次僅能容納 6 個人通行,而其實,踩在這很可能比自己還年長的階梯上時,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小心了起來,也願意耐心等待。
「旋律區」對拷一卷林強、BARKHER、ALLO WILL的聯合創作!
在旋律區可看到許多復古的老物件,以前台中中區的冰宮或舞廳總會播放西洋流行歌曲,感傷唱片行老闆游璨賓整理了1970年代到2000年之間的錄音帶,挑選出 100 卷每年的流行代表性西洋音樂歌曲,在現場展示。
「豐味區」點出記憶鄉愁的滋味
豐味區由慢食堂 陳小曼、 TU PANG 地坊餐廳 張皓福合作,他們沿著綠川水脈軸線的 6 個駐店,在當地尋找料理創作的靈感及食材,有台中傳統小吃,例如:大麵羹,也有東協廣場附近東南亞特有的食材,結合在一起後創作出新的 6 道料理。
展覽現場使用早期餐廳的復古招牌製作燈箱,燈箱上的字就是每一道菜的名字。乍看很可能認不得,因為字的組成是拆解各食材名字的一部分,一一組成的新字。彷彿猜謎遊戲般,從文字尋根、穿梭時光流轉的食物故事。
「視野區」6 位插畫藝術家的 6 幅創作
視野區想呈現對於歷史不同的觀看角度,邀請 6 位插畫家:Croter、葉依柔、慢熱、良根、徐至宏、施真穎,以綠川水脈軸線的 6 個駐點:台中火車站、新盛橋、第一廣場、第一市場、吊腳樓、台中州廳,各自繪製一幅作品,隨著他們的筆下穿梭過去與未來。
「氣息區」台中老城的青草香
三樓的氣息區每次僅容最多 3 人參觀。廖浩哲以花藝師及植物創作者的角色,重新觀看綠川周遭區域的生活樣貌與氣味的關聯,搜集來自包含綠川、青草街、第一廣場及布街周遭的氣味元素,以植物為媒介,以視覺輔助嗅覺的感受,重新演繹一個潮濕而有點古老、傳統又有點異國的綜合氣味。
綠川限定商品
《THE RENEWAL川游不息──綠川展二○一八》
展覽時間:2月3日至3月11日(平日11:30-19:00;假日11:00-19:00;除夕及初一休館)
展覽地點:台中市役所 藝術中心
網址:www.lyuchuan.com.tw
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LyuChuan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