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環永樂街的中遠大廈裡,一場以「Emerald City」(翡翠城)為名的藝術聯展,便想透過「藝術」,刺激、啟發人們對世界的想像與認識,打開嶄新視野。展覽由香港 K11 Art Fundation(KAF)呈現,切入點就以「丈量地球的學問」,也就是「幾何學」(geometry)來探討其如何牽動我們對世界的想像。
Clarissa Tossin 作品《Ch'u Mayaa》。藝術家來到美國建築師萊特設計的住宅「蜀葵之家」,以取材自瑪雅陶器和壁畫上的動作和姿態圖案編舞,身穿美洲豹花紋裝的表演者在井然有序的正負空間中移動,穿梭虛實與光影之間,以肢體動作把大宅聯繫到前哥倫布時期中部美洲建築的歷史脈絡。(萊特設計此建築時,即深受瑪雅的建築風格影響)
K11 Art Foundation
K11 Art Foundation展覽「Emerald City」展品之一:Ashley Bickerton,《Seascape: Floating Ocean Chunk No. 1》,2017,樹脂、纖維玻璃、油彩、搪瓷、鋁及合板,144.8 × 188 × 53.3厘米。
Elisabeth Bernstein
Adrian Villar Rojas 作品《Films Before Revolution》。將工作室的潛藏空間以水彩及鉛筆變成全新的想像領域。
K11 Art Foundation
陸浩明、Alexis Mailles、Peter Nelson 作品《Autosave: Redoubt》,電腦遊戲裝置、連線電腦網路、場域特定裝置
Stephie
陸浩明、Alexis Mailles、Peter Nelson 作品《Autosave: Redoubt》,電腦遊戲裝置、連線電腦網路、場域特定裝置
Stephie
陸浩明、Alexis Mailles、Peter Nelson 作品《Autosave: Redoubt》。以香港醉酒灣防線上的地堡結構為原型,按照真實比例製作 FPS 地圖,讓玩家有如身臨戰爭前線。透過這件作品,探討如何把真實場景的歷史意義呈現於虛擬世界當中。讓參觀者/玩家透過第一視角的親身體驗,創造出一種重現地方歷史的新方式。
Stephie
K11 Art Foundation展覽「Emerald City」展品之一:王凝慧,《無題》,2016,來自摩洛哥的三億年海百合化石鍍金,尺寸可變。
K11 Art Foundation
周思維作品《Images Carrier 02》。把網路上隨意下載的彩色廣告照片列印出來,貼在不同形狀的幾何板材上,然後把板材疊放成一件「臨時」的立體雕塑,再用相機在室內空間裡進行拍攝。照片傳輸到電腦後,再列印在半透明的壓克力膠板上,最後安裝到LED廣告燈箱裡。圖像細節在虛擬與實體空間來回轉移之際,平面與立體之間的界線也變得模糊。
K11 Art Foundation
楊沛鏗作品《園中莨苕》。裝置中的莨苕圖案被漂去了自然色彩,放在綠色LED射燈下,人工還原植物的翠綠。現實與虛擬、真實與傳播的神秘混合,從根本上對象徵性的再現方式和文化形式的情感流通提出了質疑。
K11 Art Foundation
Emerald City 聯展
K11 Art Fundation 臨時展覽空間
地址:香港上環永樂街 33 號中遠大廈地下
時間:2018 年 3 月 28 日至 4 月 22 日,11:00~19:00
Chi art space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18 號新世界大廈 2 期 8 樓
時間:2018 年 3 月 28 日至 5 月 31 日
KAF
K11 Art Foundation (KAF) 由鄭志剛 (Adrian Cheng) 於 2010 年創立,是個推動中國當代藝術持續發展的非營利機構。培育藝術人才,也扶植有潛質的年輕策展人的專業發展。積極與國際知名的藝術機構合作,策劃多個大型展覽,包括去年與 MoMA PS1 聯合主辦的「.com/.cn」,以及 2016 年與倫敦蛇形藝廊共同呈現的「HACK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