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克文化對平面設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2019/09/18
好奇心日報
龐克文化對平面設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Cranbrook Art Museum
分享
收藏
「如果龐克孕育了一千個車庫樂隊,它無疑也孕育了一樣多的設計師。」
文字=王倩蔚

龐克圖像設計最鮮明的特點在於,它們通常都會以挪用、拼貼、戲仿等手法進行創作,儘管經歷過不同階段的風格演變——從興起時風格樸素的簡約主義,發展到後來鮮豔明麗的色彩表現和新浪潮( New Wave )的表達方式。

70 年代中期,作為對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 )、重金屬( heavy metal )在內的流行音樂形式的「反叛」,龐克(punk)在美國、英國和澳洲的搖滾界誕生

起源於 1960 年代的車庫搖滾(garage rock ),再加上對流行音樂歌手英雄崇拜式的偶像塑造不滿,這時候的龐克樂隊發展出以地下音樂( underground )、極簡搖滾(minimalist rock )為代表的反烏托邦音樂風格——只運用非常簡單的樂器,製作出短而快節奏的歌曲,旋律原始卻有力。在當時席捲西方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下,龐克的歌詞始終帶有「鼓吹個人自由、反建制主義」的政治訴求。

龐克
PD Rearick

 
「反抗」,是龐克音樂從一開始就對外傳遞的訊息,它也形塑了之後更為廣義的龐克文化( punk culture )的表達方式。你可以在龐克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產物中找到答案。

這個文化群體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時尚邏輯」,例如:具有挑釁性的T恤、皮夾克和馬汀鞋;引人注目的花俏髮色和莫霍克斯(mohawks)髮型;誇張的紋身、珠寶甚至經歷過身體改造;女性在「硬核」(Hardcore)相關的場所通常會穿著男性服飾等。

還有平面設計。

6 月16 日至 10 月7 日,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克蘭布魯克藝術博物館(Cranbrook Art Museum)將推出展覽: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追溯 1976 年到 1986 年間龐克視覺設計的風格和技巧。展出的 500 餘張圖像涵蓋了傳單、海報、音樂專輯和雜誌等領域——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從紐約收藏家 Andrew Krivine 的收藏中挑選出來的。龐克圖像設計最鮮明的特點在於,它們通常都會以挪用、拼貼、戲仿等手法進行創作,儘管經歷過不同階段的風格演變——從興起時風格樸素的簡約主義,發展到後來鮮豔明麗的色彩表現和新浪潮( New Wave )的表達方式。

龐克_平面設計展覽.jpg
Cranbrook Art Museum
龐克_平面設計展覽.jpg
Cranbrook Art Museum
龐克_平面設計展覽.jpg
Cranbrook Art Museum
龐克_平面設計展覽.jpg
Cranbrook Art Museum

 

以下是展覽中幾個經典的龐克視覺設計:

龐克
好奇心日報

 
平面設計師 Arturo Vega 是受僱於雷蒙斯合唱團( The Ramones )的平面設計師。他曾為樂隊設計了著名的LOGO:挪用了美國國徽的標識,用棒球棒取代雄鷹緊握在手中的箭,並將國家的座右銘「E pluribus unum」替換成「Ramone's Hey Ho, Let's Go」。自和雷蒙斯合唱團建立合作後,「雄鷹」也成為了 Vega 藝術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

1975 年, Vega 為雷蒙斯樂隊設計了這一張競賽海報。他拍攝一位藝術家佩戴著雄鷹皮帶扣的照片。整個畫面顯得有些模糊不可辨,只有「雄鷹」的標識被刻意突出。

傑米・里德( Jamie Reid )算得上是最出名的一位龐克平面設計師了。他的創作汲取了異軌( detournement )、文化劫持( cultural hijacking )等來自情境主義國際的技法。

情境主義國際,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簡稱SI。是一個由先鋒派藝術家、知識分子和政治理論家組成的左翼國際組織,於1972 年解散。)

這是里德為以性手槍( Sex Pistals )為主角的偽紀錄片電影《 The Great Rock 'n' Roll Swindle 》設計的海報——他挪用了美國運通( American Express )為其信用卡所做的廣告宣傳「Your Name Here」。與電影的主題一致,將音樂產業本身作為「攻擊目標」:藝術家是「妓女」;唱片公司則是「皮條客」;整個音樂行業就是一場從頭到尾的「騙局」。

不過,這張海報的命運就沒那麼順利了。當美國運通以採取法律行動相威脅後,海報被撤下,大部分的拷貝也隨之銷毀。

龐克
好奇心日報

 
這張海報是圖像設計師彼得・薩維爾(Peter Saville )為歡樂分隊(Joy Division)的首張唱片所做的宣傳海報。它的原型來自樂隊成員 Berbard Sumner 在天文教科書中發現的「脈衝星被記錄下的連續波」。薩維爾「顛倒」了原有圖像中的顏色,以帶出專輯音色所營造出的較為陰暗的氛圍。近來,這個設計逐漸被推升到一個標誌性的地位。你可以在資料視覺化領域找到它的衍生物——「 joyplot」。這種新的作圖方式會生成連續性的、接近直狀圖的圖像,以呈現一種「山巒疊嶂」的視覺效果。

龐克
好奇心日報

 
這是 M&Co 唱片為美國新浪潮樂隊傳聲頭像(Talking Heads)1980 年的專輯《Remain in Light 》製作的海報。樂隊的貝斯手 Tina Weymouth 和鼓手 Chris Frantz 與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Walter Bender、Scott Fisher 一同創作了被使用在海報上的計算機生成圖像:Weymouth 和 Fisher 首先對樂隊成員的肖像進行了模糊化的數字處理;四架戰鬥機組成的隊列則暗示著專輯的原始標題「Attack Melody」,它也同時對 Weymouth 在美國海軍部隊服役的父親致意。有了局部的方案後, M&Co 完成了海報的平面設計和版面編排工作,包括對「Talking Heads」中的「A」字母做了倒置的處理。

龐克
好奇心日報

 
1985 年, 男同唱片( Rough Trade )的產品經理 Jo Slee 為史密斯樂隊設計了一張海報。

史密斯樂隊一系列極具辨識度的專輯封面設計都和主唱兼詞曲創作者莫里西( Morrissey )的個人偏好有關——他會避免使用已經變得「模式化」的樂隊肖像。作為替代,其他流行歌手和電影明星都有在史密斯樂隊的專輯封面上「露臉」的機會,詹姆斯・迪恩、坎迪・達林……都在名單之列。

在為熱門單曲《 The Boy with a Thorn in His Side 》設計的海報中,莫里西選擇了一張由著名攝影師塞西爾・比頓拍攝的青年時期的杜魯門卡波特( Truman Capote )的照片——Jo Slee為其做了一貫的雙色調處理。可以看出,這畫面也和單曲的主題形成了巧妙的呼應。

龐克運動不只是小圈子裡的自娛自樂,作為一種「強調差異和多樣化的設計實踐」,它對日後的漫畫、科幻小說和恐怖電影等領域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另外,根據策展人Andrew Blauvelt 的說法,「龐克雜誌和傳單中對拼湊和戲仿的運用,還可以幫助我們探索 DIY 文化的發展歷程。」在他的理解中,龐克在平面設計歷史中留下了一個清晰的軌跡,「如果龐克孕育了一千個車庫樂隊,它無疑也孕育了同樣多的設計師。」——早在電腦出現前,以「未加工的業餘主義」為特色的龐克圖像就解放了平面設計,使其開始走向「去技能化」。

這裡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龐客促成了一種更加民主、開放的文化生產方式,「如今的繪本小說、另類音樂電台和街頭時尚的發展,都有需要感謝龐克的地方。」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原文請點此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圖片來源/Plan b、陳韻竹
分享
收藏
Plan b 與 Alife 作為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的團隊,如何管理近百名工作夥伴,有效傳授思考模式與企劃心法?5 個知識管理方法分享!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業,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夥伴最近舉辦了春酒及春季派對,這次活動不僅是歡聚的時刻,從前期籌備至活動當日的不同環節,剛好讓我有機會觀察團隊現況。活動前查看座位安排時,才驚訝地發現全體系已近百名成員。隨著招募對象的年齡層和職務內容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更有感管理制度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團隊夥伴
圖片來源/Plan b

作為一個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工作的團隊,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有效率地傳授屬於 Plan b 的思考模式(mindset)?即使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自認為相對完善的工作手冊——從企劃心法的提點、專案流程的各階段推進實務,再到各類文書作業的模板,期待讓夥伴更快上手。但 往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洞察或觀點,有時仍還是得經過一段實戰經驗的「對頻」後才得以發生。

由於每個人長期累積知識、資訊和生活經驗的內容建構了各自的思考模式,我們持續用以下方法,加速並完善組織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廣泛吸收,累積生命經驗
我們相信作為腦力工作者,要吸收好素材作為原料,才會有好的產出成果。企劃的本質是與人溝通,瞭解不同角色的田野調查,就是跳出舒適圈累積不同生命經驗。擁有豐富體驗後,大家對於「好」的標準會更有共識。

整理資訊,建立知識庫
不論是廣泛地瀏覽,或針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爬梳,大量閱讀的過程可透過多人協作共同知識庫降低資訊落差。先建立共同資訊分類結構,便可在閱讀過程同步整理重點,減少後續再查找的時間。心智圖、筆記軟體、雲端共編都是我們常用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舉重,鍛鍊創造性思考
像鍛鍊身體一樣,思想也需要持續鍛煉和提升,培養創造性思維,可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觀看啟發性的影視作品、參與開放式的討論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實現。Plan b 夥伴在到職時,會拿到必讀書單,之後則透過每週 Input 表單在週會與大家交流分享。每月慶生的趣味問答範圍更廣,涵蓋浪漫韓劇、議題電影或社會時事。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思想領域,將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

建立 PDCA 循環,持續優化
運用時間的狀態,是檢視工作流程能否可優化的關鍵指標。為什麼她做這件事只要10分鐘,我卻要花 2 個小時?藉由拆解任務的步驟,發現可以優化的空間。很常在處理突發狀況?「急迫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問題始終不急迫」,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建立 SOP,降低下次從 0 到 1 的時間,運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檢視組織狀態,確保持續學習成長。

可協助任務分類優先順序的艾森豪矩陣
圖片來源/Asana

現在只是現在,不要被現況侷限
最後,分享《The OA》影集中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西元 1954 年之前,世上從來沒有⼈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 1,609 公尺),⼈們認為這是人類速度的極限。有一天,一名英國選⼿用 3 分 59 秒完成了這項任務。六週後,又有另⼀位跑者以 3 分 58 秒破了紀錄,然後,一位又一位。現在,一個實力雄厚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到。正是我們無法想像這些事情才阻礙了我們。

“It’s our inability to conceive those things that holds us back.” ——《The OA》

圖片來源/Unsplash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