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連俞涵、陳漢聲等藝術家的房間!在公館寶藏巖藝術村,度過非日常的一夜
2019/09/24 | 展覽/活動 | 林亞璇
位於公館新店溪邊、觀音山上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以其蜿蜒錯落、地勢特殊的聚落型態,吸引不少遊客一探究竟。其中除了「寶藏家園」的原住戶居住於此,也開放藝術家申請駐村、辦展;幾間有意思的咖啡館、手作料理、販售創作品的小店隱身其中,讓曾經面臨拆除的聚落有了豐富的生命力。
2014年起開放申請住宿的閣樓青年會所,是遊客唯一能體驗寶藏巖住宿的地方。有別於一般旅店,入宿於此將緊密接觸藝術發生的種種現場;7間客房由原居民建造的房子所改建,房型、景致各自獨立有別,直面河濱、高架道路的交通匯流處,擁有難得一見的城中風景。
今年9月下旬為期一個半月的「青年會所藝術房間計畫」,以「脫離日常在睡與不睡之間」為題,邀請8組藝術家在7間房與一處神祕空間留下作品。作為一個城市中的住宿場域,策展人蔡易衛認為應營造暫時脫離日常的氛圍,讓旅人得到沈澱、思緒重整、靈感的啟發。8位藝術家以刺繡、繪畫、多媒體、編織、文字等媒材創作,賦予每個空間不同的主題與情境,也讓旅人能沈浸其中,真正與這些作品共處、對話。
301房:連俞涵
作為整棟會所裡最接近天空的房間(俞涵的說法是「懸空感」),連俞涵將這裡視作她暫時離開的家,在不少角落留下紙條,以CD上的文字、床頭的繪本、牆上掛的手繪風景、藏在客廳門後的書籍……隱形地互動、陪伴著留宿的旅人。怕黑的她點了許多昏黃的燈,還帶來植物盆栽們安置在陽台上,在這個不大卻溫暖的房間中,處處可以閱讀到連俞涵的語氣與性格。
「寶藏巖聚落是一個具有現在、過去意義的場域,就像這些文字在寫下的同時就成為了過去,成為可以被讀取的記憶。」
302房:吳昭君
全白色系的房間中,藝術家吳昭君以撿拾蒐集而來的舊紙張、線材、羽毛球編織創作,其中包括著生物的骨骸,以一種惜物、廢物再創造的概念,賦予生命延伸的意義,也象徵生命無限循環的旅程。
201房:陳漢聲
看似素靜的房間裡藏著一些小小的騷動,來自木頭櫥櫃裡微微擺動的春仔花盆栽,也來自床邊那一幅在大社農村拍攝的照片,一隻水牛站在工廠林立的背景裡悠哉吃草,這是陳漢聲高雄家鄉的風景。手工結合陶藝、釉燒、纏花的裝置,與一幅城市人看來不可思議、卻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照片,是陳漢聲在離鄉後對家鄉的遙想,帶一點鄉愁,一點面向自身的沈思。
202房:蘇子涵
這是會所最大的房間,寬敞通鋪能睡下8個人,也是外國背包客最喜歡long stay的住處。好奇問蘇子涵,空間這麼大是否很難佈置?她說因為太喜歡這房間的大片窗景,便決定用樹脂在窗上做點綴,與外頭的樹景相互應。也用樹脂塑造一間間形色各異的房子,並在拉門上繪製了高高低低的房子與階梯,形成如寶藏巖中錯落、堆疊的山城風景。
103房:應可潔
長期關注流浪動物議題的藝術家應可潔,以溫暖色彩、帶點抽象線條的插畫包圍這個房間,將與狗狗「阿波」相處的記憶、夢境,甚至是秘密,都藏在裡頭,讓旅人觀賞、感受這些私密的的經驗與情感。
102房:說說刺繡工作室
這間房沒有對外的風景,像是一個隱密的巢穴,關起門來,牆上掛的刺繡暗示著這是愛麗絲夢遊仙境那隻兔子的房間,循著牆上的刺繡作品,像是跟著兔子經歷一趟睡夢中的旅行。說說刺繡工作室將刺繡以亮色絲線、工整精緻的手法編寫,也在桌上擺設一組刺繡工具,讓旅人在布面上創造屬於自己的夢境。
101房:簡詩如
帶點典雅、藝術家個人氣息的房間,簡詩如將立體的現成物、畫作、複合媒材……等等,結合在這個小小的空間中,利用物件本身所帶有的歷史和記憶、異材質的拼接和結合,創造出屬於不同記憶維度的私密感受。
秘境通道:張乃仁
房間之下,地底是旅人共用的廚房與用餐空間,張乃仁以翻牌式的舊媒體,連結此種裝置通常出現在車站、機場等處的印象,呼應有別於房間的公共性;以兩台裝置一快一慢的速度對比,創造兩個不同的敘事時空。一顆霓虹燈管形塑的鮮紅心臟,則以強烈視覺引發觀者感受。
位居城中邊陲的聚落,無論地景或組成的元素,閣樓青年會所本身已夠獨特,這回讓藝術走進房間裡,將藝術家個人的性格、記憶、情感投射置於其中,來住一晚,除了更暸解這個神秘的聚落,說不定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靈感與對話。
脫離日常在睡與不睡之間: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藝術房間計畫
入住限定展期:即日起~11/3
參與藝術家:連俞涵、吳昭君、陳漢聲、蘇子涵、簡詩如、說說刺繡工作室、應可潔、張乃仁
9-10月住宿套裝推薦「一夜藝居藝術之秋」
享用尖蚪下午茶、Mechanman暗房體驗、秋紅肚房腱肚糖心蛋麵
詳情:http://attic.artistvillage.org/news_list.aspx?MN=1023
寶藏巖閣樓青年會所
粉絲專頁:facebook.com/attichostel/
官網:attic.artistvillage.org/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