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台灣最美人孔蓋!台中「魚川巷」翻轉後巷風景,邀藝術家打造「原生魚洄游」鋪面
2019/11/22 | 創意靈感 | 文字整理 Stephie Chiu
「樸實創意」繼去年「腳下最美的風景」策劃出台灣最美的人孔蓋之後,再度思考城市美學實踐的可能性。這次他們把目光轉向不起眼的「後巷」,配合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污工科的後巷計畫,邀藝術家為後巷鋪面設計美麗的「原生魚洄游」,透過美學設計,翻轉城市邊緣的後巷風貌。
民生用水管線重整,用雖然緩慢但正確的方式守護河川
長期以來,台中城市的地底管線,無時不刻都流動著280萬市民排出的日常生活廢棄污水,如果當家庭廢水無法正常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而是直接排放至巷弄水溝中,長期下來將成為城市藏污納垢之處,這一切不該習以為常。
目前,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污工科推動「後巷計劃」,重新接管市區民生用水管線,盤點台中污水下水道處理系統,利用有效分流來保護不同等級水的資源,避免污染物直接排入河川,降低河流污染指數。雖然緩慢但以正確的方式守護河川修養生息。
台中麻園頭溪旁巷弄,尋找藝術家的「原生魚洄游」
此次汙水接管工程地點位於台中麻園頭溪旁巷弄,里長與居民們一起將後巷清空後,水利局將家庭污水重新接管,讓污水接管分流順利完成。在重新接管的同時,樸實創意特別邀請了小路映画藝術家丁原生,創作後巷鋪面設計上的原生魚,除了協力工程的完成外,希望透過美學設計,同步翻轉城市邊緣的後巷風貌。
傳遞「河流乾淨了,魚也跟著洄游」的初衷
抱持著「河流乾淨了,魚也跟著洄游」的初衷,丁原生透過拿手的符碼轉譯設計出新物種,其特有的視覺張力,眨著大眼望向未來的原生魚群;混搭質樸的抿石與混擬土媒材,並銜接金屬部件的原生魚,搭配細膩而安靜的河流磚面穿越巷底,讓原本伴隨髒亂或異味的巷弄,重新回到恬靜安穩的日常生活。
透過日常腳下風景來拉近民眾與城市發展建設中所遺忘的事物與距離,用情感的連結,讓城市建設的過程更容易被理解,進而包容與接受,也試著利用工程概念來傳遞美學的整體設計,重新轉換著城市角落的新風貌!
演繹人、城及河的連結,三者洄游共好,創造新式的台灣巷弄風光。
「魚川巷」
地點:台中華美街372巷(訪客請共同維護巷弄寧靜)
污水接管單位:台中市政府水利局
美學設計統籌:樸實創意
藝術創作:小路映畫/丁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