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線上平台《MUBI》不僅提供電影串流服務,他們的電影專欄也相當精彩,專欄作家 Adiran Curry 的每周電影海報賞析更是值得追蹤。天天都在看電影海報的 Curry,這次精挑細選 2010 - 2019 10 大電影海報設計,從賣座電影、cult 片、到紀錄片都囊括其中。
相信大家平常看電影,大多是靠預告片做決定。有沒有興趣試試看,從名單裡挑 1 張喜歡的海報,今天就看這片?(更多 SD 片單推薦請點此。)
#10 《小偷家族》(2018)
是枝裕和的作品《小偷家族》拿下 2018 年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這款插畫海報名為「希望不散」,浮世繪的畫風獨樹一格。《小偷家族》藉由故事探討親情與緣,設計師黃海選擇了電影中全家人溫馨共度海邊時光的這一幕,作為海報主視覺。據說那支撐著的傘是取自「散」的諧音,隱隱預告了電影的走向。
#09 《The Airstrip》(2013)
《The Airstrip》是德國紀錄片導演 Heinz Emigholz 的作品,設計師 Stefan Kanter 曾多次為他的電影製作海報。合作過程中,通常導演 Emigholz 對海報已有非常清楚的想法,他會挑幾張紀錄片裡有趣的影像,再和設計師 Kanter 討論。
#08 《江邊旅館》(2019)、《睡著也好醒來也罷》(2019)
《江邊旅館》是韓國導演洪常秀的作品,由《下女的誘惑》金珉禧擔綱女主角,今年夏天曾在台灣上映。MUBI 的電影海報評論家 Adrian Curry 這麼形容海報設計:「單色極簡的上乘之作,字體精美細緻。」
導演濱口龍介被譽為日本電影大師接班人,《睡著也好醒來也罷》講述女主角朝子先後戀上 2 個面孔相同的男子,電影海報卻放上了 2 個朝子,似乎隱喻著女主角猶豫不決、左右兩難的心情。
#07 《該死的中產階級》(2014)
男子拉開西裝,裡面露出一棟建築和一群牽著手的人們,《該死的中產階級》集懸疑、喜劇、恐怖、荒誕於一身,海報如同電影本身,著實令人摸不著頭緒卻又為之吸引。左上角以白色 Helvetica 字體呈現的電影名稱 Borgman ,則流露出一股與之對照的清新。
#06 《法蘭克》(2014)
《法蘭克》的主角是個樂團主唱,但這位主唱大人卻戴著大面具,不願流露自己的身分或表情。評論家 Adrian Curry 認為,好萊塢習慣在海報採用大堆頭的明星照片,而《法蘭克》海報卻將電影裡的明星演員藏在這顆「大頭」之後,顛覆了海報設計一貫的手法,也與劇情相呼應。
#05 《黑色宇宙》(2016)
波蘭設計師 Adam Maida 的才華在電影圈備受肯定,他曾獲 Criterion Collection邀請,為好幾部經典電影重新設計海報。評論家 Adrian Curry 形容《黑色宇宙》的海報鮮明而粗曠,是「設計師 Maide 無聲的尖叫」,手寫字體、右邊掛著的小鳥,種種畫面安排都備受肯定。
(Criterion Collection公司:以嚴謹的數位科技及製造標準,挑選對世界影壇有深遠影響的電影作品並重新發行,所選的電影極具參考價值。)
#04 《舊金山最後一個黑人》(2019)
被紐約時報列為 2019 上半年最值得看的電影之一,《舊金山最後一個黑人》的海報設計同樣受到好評。Akiko Stehrenberger 所設計的畫面別具巧思,帶有雙關意涵:一個站在斜坡上的黑人,悄悄地透露故事背景是以陡峭坡地著稱的舊金山,同時也暗喻他正在面對英文俗稱的「uphill battle」——如上坡般艱難的戰鬥。
#03 《下女的誘惑》(2016)
由John Calvert設計、Rob Cheetham 負責插畫,這個版本的《下女的誘惑》海報,靈感來自韓國傳統畫作,質感則有如織品。其實除了最後獲選的設計,當初 John Calvert 也提出了好幾的不同的選項,在我們過去的文章裡,可以讀到更多細節。
#02 《單身動物園》(2015)
《單身動物園》這個版本的海報,是為了坎城電影節特別設計的。設計師 Vasilis Marmatakis 接受英國媒體 Creative Review 訪問時表示,這次主要在於透過視覺傳達「孤獨」與「需要人陪伴」這兩個相對的感受,也暗喻著一種空虛而令人痛苦,所謂「不完整」的感覺。
#01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2011)
設計師 Chris Ware 以講求格線和對幾何圖形的熱愛而聞名,但 2011 年為泰國電影《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設計的海報,大大突破了他先前的風格。Chris Ware 在對稱的整體畫面中心放了卡通化的曼陀羅,加上波米叔叔的長毛兒子,一起訴說這個怪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