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歷代 iPhone 外型演變全解析!直角與圓弧,從 iPhone 12 回看蘋果的設計之變

2020/11/06
木斯 / ifanr
蘋果歷代 iPhone 外型演變全解析!直角與圓弧,從 iPhone 12 回看蘋果的設計之變
圖片來源/Apple Newsroom
分享
收藏
每當蘋果一推出新款iPhone,都會成為大眾爭相議論的話題。iPhone每個時期的最佳型態都會有不同的詮釋,即便是最新的機種,也能看見前代的元素。

每年新iPhone才剛亮相,色彩的搭配、形狀的選擇以及外觀的美醜,都毫無疑問地成為大家最關注的熱門話題。

iPhone 12也不例外,它摒棄圓潤、重回方正的造型,一改過去7年來iPhone所採用的型體設計,但對於十年前曾經用過iPhone 4、5的人來說,新iPhone更像是一次舊時光的重現。

這是蘋果在向經典致敬嗎?不可否認,人們常說時尚就是一圈又一圈的輪迴,而歷代iPhone的外觀,其實也經歷了4個階段、4種形態的設計變化。

iPhone的定型之路

在造型和工藝上,前三代iPhone並沒有多少亮眼之處:它們都留有寬大的邊框,整體偏向圓潤。而三代機型的差異,僅在於背蓋的弧度,以及所選用的材質上。

iPhone設計
愛范兒

其中,初代iPhone的背蓋選擇了「鋁合金+黑色塑料」的拼接方式,而iPhone 3G和3GS更是在外殼上全部裹上塑料,皆是為了方便網路訊號的傳輸。

iPhone設計
iPhone與iPhone 3G 愛范兒

不過,此時iPhone為手機業帶來的改變,也並非涉及到單一設計或功能——畢竟在那個時候,iPhone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硬體系統,人們更願意談及的,是它的圖形使用者界面、多點觸控螢幕,以及虛擬鍵盤操控。

這些核心要素,不僅確立了iPhone的「外在」,也讓它與市面上其他功能的手機產生明顯差異。也只有在iPhone的樣式確立後,蘋果才能夠將設計放在優先的順序上。

玻璃與金屬共舞

走向iPhone 4,蘋果迎來了一次設計上的分水嶺。這也是蘋果在累積iPhone、iPhone 3G和iPhone 3GS三代產品的經驗後,第一次開始重視iPhone的設計。

iPhone設計
愛范兒

簡單來說,iPhone 4是將兩塊透明玻璃覆蓋在前後的機身上,搭配金屬中框,形成了一種方正型態,其風格與前三代iPhone極為不同。

這種「三明治」風格的設計方向,也曾經是蘋果初代iPhone的原型設計之一。只不過在那個時候,蘋果還無法在確保產品美觀的前提下,將所有元件都塞進去,直到iPhone 4才獲得了成熟的時機。

iPhone設計
iPhone、iPhone 3GS和iPhone 4 愛范兒

往後的iPhone 5時代,整體仍然延續了iPhone 4的方正風格,但因為它的外殼是由一整塊鋁合金削切而成,機身厚度與重量得到明顯的下降。不過,為了避免訊號被金屬層屏蔽,iPhone 5和5s都將背蓋的上下兩段鏤空,替換成玻璃蓋板,形成了三段式的風格。

iPhone設計
愛范兒
iPhone設計
蘋果官方釋出的iPhone 5製造過程片段 愛范兒

多彩的iPhone 5c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這是蘋果第一次採用聚碳酸酯材質,來打造彩色iPhone。由於塑料外殼比金屬更容易接收到訊號,iPhone 5c不需要在外殼上另外開孔,邊框與背蓋也不再有連接的痕跡,實現了比iPhone 4、5更高的一體性與圓潤感。

iPhone設計
iPhone 5c 愛范兒

另外,iPhone 5c也一改當時人們對於塑料手機的偏見。就算它選擇的是成本較低的聚碳酸酯,但在蘋果的精湛工藝下,卻做出了猶如陶瓷般的光滑亮澤。材料無貴賤,工藝見高低,當年的iPhone 5c便是最好的例子。

iPhone設計
愛范兒

遺憾的是,這個階段的iPhone也爆出不少爭議。比如說iPhone 4的「天線門事件」,還有iPhone 5的倒角割手,以及會掉漆的陽極處理背蓋等,這些都是iPhone在結構、材料層面所暴露出來的問題。

但不管怎麼說,蘋果這一次對方正型體的嘗試還是非常成功,也為之後的iPhone留下許多寶貴的設計經驗。

一體化工藝

2008年,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強納生.艾夫在某次活動上,向大家介紹MacBook Air的製作工藝。

不同於過去由多種金屬材料焊接的方式,在Air上,蘋果採用了一種新的加工方式:它的主體框架是由一整個金屬塊慢慢削切、打孔而成,其鋁合金一體成型的外殼,也由此而來。

iPhone設計
愛范兒

在MacBook試水溫成功後,這種「一體成型」的工藝,也逐漸被運用在iPhone、iPad等其他蘋果產品上。比如在iPhone 5時期,其金屬外殼同樣是由一系列銑床研磨製成。只不過在這個階段,蘋果還需要靠玻璃來完成背蓋拼接,而當不同材質組合成一起時,必然會留下連接的痕跡。

iPhone設計
愛范兒

直到iPhone 6,iPhone才真正開始走向一體化。工藝精進後,iPhone 6在輕薄度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而它的型體也發生了改變。

從側視圖中能看到,iPhone 4、5時期的方正結構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圓潤的側邊,以及帶有些微弧度的2.5D螢幕玻璃。這也是iPhone發展中的第二次設計更迭,不管是往前、向後,大眾看到的,又是兩種不同風格的iPhone。

iPhone設計
愛范兒

但選用了一體成型的金屬外殼後,iPhone 6也衍生出新的設計問題。出於對天線訊號的考量,蘋果不得不在金屬背蓋上切出四段塑料條,這些「白帶」對於視覺的影響,甚至比原來的「金屬+玻璃」的三段式結構更甚。

iPhone設計
iPhone 6、6s實現了更高的一體化,但視覺上卻不太美觀。 愛范兒

正因如此,當時人們對於iPhone 6深空灰以及白色版本的吐槽較少,因為這兩個款式的天線條顏色,更接近於背蓋原本的配色,而不像金色與玫瑰金那麼突兀。

到了iPhone 7時期,為人詬病的背部天線才得到緩解。

iPhone設計
相較於iPhone 6、6s,iPhone 7 背部的天線已被好好地隱藏起來。 愛范兒

一來,蘋果減少了天線的數量,並讓「白帶」盡可能地與機身上下邊緣貼合,同時還重新啟用了深黑色,進一步來掩蓋天線對視覺的影響。

二來,iPhone 7時期的蘋果還拿出全新的「曜石黑」版本,這也是蘋果在工藝上的「炫技」。

iPhone設計
愛范兒

蘋果曾在一段工藝影片中講解了亮黑色的生產原理。它先將鋁金屬進行拋光處理,之後是陽極氧化和染色工序,最後再使用磁化鐵粉對表層進行浸浴,得以將金屬打磨成和玻璃一般的質感。更高的生產難度,讓「曜石黑」獲得如工藝品般的質感,而且它還消除了天線與鋁合金這兩種材料的差異,實現了極高的一體化型態。

iPhone設計
愛范兒

但走向極致也是有代價的。成本顯然是一方面,而且「曜石黑」非常不耐刮,稍有摩擦就會在機身上留下痕跡,因此,它注定無法成為一款走向大眾的產品。

全螢幕的變化

被定義為iPhone十週年紀念機的iPhone X,型體上依舊是圓潤的。若是單看側視圖的話,你並不會感覺到它與iPhone 6、7的差異。

iPhone設計
愛范兒

但iPhone X的改變比前幾代更大,因為它主要改變的是在螢幕上。

隨著全螢幕設計的到來後,iPhone標誌性的元素Home鍵,被滑動手勢所取代,螢幕上下兩端也進一步延展開來,得以與邊框保持等寬。唯一的不適,就只在於頂部的劉海上了。它為Face ID而生,也成為了全螢幕時代下的iPhone新特徵。

iPhone設計
愛范兒

為了迎合全螢幕型態,蘋果也在這個階段完成一系列的設計轉變。比如Home鍵消失後,像Apple Pay、呼叫Siri的功能,就得由雙擊、長按鎖屏鍵來完成。這也是為什麼,iPhone X上的側鍵會變得更長,且更容易被按到。

iPhone設計
愛范兒

還有一點是無線充電功能的引入,這使得iPhone拋棄金屬一體化的設計,再次選用了和iPhone 4時代類似的「金屬中框+玻璃背蓋」的型態。至此,礙眼的天線條被徹底消滅,背蓋重新回歸純色,iPhone 8系列也成為了非全螢幕iPhone的設計終點。

iPhone設計
iPhone 6至iPhone 8的背蓋演變歷程 愛范兒

但如果談論起一體化,iPhone X乃至是iPhone Xs時期的產品,其實都比iPhone 7的曜石黑還要差。當機身背蓋與中框選用的材料不同,裝配痕跡也會重新出現,此時,蘋果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抹除這種差異。

iPhone設計
愛范兒

iPhone 11時期其實有過一種嘗試。當時蘋果啟用了全新的背蓋工藝,直接在一整塊玻璃上開孔,並打磨出鏡頭的凸起區域,等於是在一塊玻璃上做到了霧面及亮面兩種質感,進而解決鏡頭與玻璃背蓋的連接縫隙。

至於更細節的部分,就要靠iPhone 12來解決了。

重返十年前的經典

iPhone 12發布完沒多久後,圍繞設計的討論已經不絕於耳。直角邊框、超瓷晶盾面板,這些都是你初次上手後就能感覺到的變化。

iPhone設計
愛范兒

但iPhone 12更重要的意義,是蘋果願意在iPhone上做一次「刪繁就簡」的處理。

首先是邊框區域。對比iPhone 11會發現,當我們在正視iPhone 12螢幕時,已經不會再看到外圍那一圈「凸」出來的金屬框體了。這也是直角邊框帶來的好處之一,它可以讓螢幕顯示區在正面視覺下的佔比變得更大,進一步提升用戶的觀感。

iPhone設計
iPhone 11外圍邊框至螢幕顯示區的寬度為5.57 毫米。到了iPhone 12,其寬度被縮短至3.47 毫米。 愛范兒

iPhone 12機身上的其他細節也被盡可能地簡化。削切工藝的進步,使得蘋果不再需要像iPhone 5那樣,靠一圈切邊來做中框過渡;還有前後玻璃在抗跌落性能上的改善,也令螢幕與中框之間的塑膠緩衝圈得以消失。

iPhone設計
愛范兒

這也是iPhone 12看上去更為簡潔一體的緣故。你不會再看到因曲面結構而導致的反射光;在金屬和玻璃的銜接處,也不會再有多餘的裝飾性要素,線條極為簡練。但就算如此,不銹鋼邊框與螢幕、背蓋,同樣能緊密貼合在一起。

最終,iPhone的正面將只會留下一塊螢幕,並盡可能地縮短與中框的距離,這也是全螢幕時代下,iPhone所追求的終極形態。

iPhone的未來樣貌?

在特定時期下,iPhone的最佳型態都會有不同的詮釋,但從發展史中能看到,這個轉變的周期大概是3–4年,每一輪週期開始後,蘋果就會對iPhone做一次性的調整,注入新的設計語言,並重複使用部分前代的元素。

而iPhone 12,正好是新一輪週期的開始。

iPhone設計
愛范兒

或許對蘋果來說,保持這樣的更迭節奏,是為了配合iPhone用戶的平均換機週期以及網路環境的轉變節點;另一方面,這也使得蘋果有時間去將新技術變成了一個真正實用且每個人都願意使用的功能,而非流俗於表面和形式。

十多年過去,iPhone的走向日趨明朗、清晰。按鍵、接口的取捨,仍吸引著人們的關注。未來iPhone每一次的更新換代,仍然是突破自我的挑戰,亦或是又一輪的昨日重現。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原文請點此

【DesignBIZ 專欄觀點】你的品牌值得被在乎嗎?/劉維公

2024/04/18
【DesignBIZ 專欄觀點】你的品牌值得被在乎嗎?/劉維公
圖片來源/Fast Company
分享
收藏
由全球知名雜誌《快公司》發起的競賽獎項「值得在乎品牌獎」,卻不見 Apple、Nike 等經典品牌案例,其獎項評選標準為何?又代表著什麼趨勢的興起?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6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值得在乎品牌獎」(Brands That Matter,簡稱 BTM)是全球知名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在 2021 年新設立的競賽獎項。第一屆 BTM 得獎者有 95 個品牌,第二屆 144 個,去年(2023年)第三屆評選團則是從超過 1,000 個入圍名單中選出 165 個得獎者,表彰這些品牌在社會行動、永續發展、群體共融、以及粉絲互動上激勵人心的表現,值得大家的推崇。

非常特別的是,你在 BTM 得獎名單上看不到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和泰(Toyota)、賓士(Mercedes-Benz)、可口可樂(Coca-cola)、耐吉(Nike)、寶馬(BMW)等常常出現在眾多品牌價值排行榜上的公司。舉例來說,英特品牌(Interbrand)公司所發表的「最佳全球品牌」(Best Global Brands),已經有 24 年的歷史。上述的 10 家品牌就是其 2023 年排行榜上的前 10 大品牌。

跟其他多數品牌價值排行榜一樣,英特品牌公司將調查重心完全放在品牌的市場競爭力,而且用貨幣單位去呈現品牌的市場價值。2023 年「全球最佳品牌」第一名的蘋果公司,其品牌價值高達 5,026.8 億美元;排名第一百名的佳能(Canon)品牌價值則是 60.32 億美元。在這些調查的定義下,品牌等於會賺錢的企業。

品牌價值排名失去參考意義

BTM 獎名單上有哪些企業呢?以第三屆 2023 年為例:

▍案例一

秉持「從觀影座位到街頭捍衛」(from the seats to the streets)理念的美國獨立製片公司參與者(Particpant),致力於透過電影刺激社會變革 ,不僅製作《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驚爆焦點》(Spotlight)等票房得獎電影,也拍攝《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後裔》(Descenfdant)等社會議題紀錄片,呼籲人們重視生活世界的公平正義。

獨立電影製片公司參與者的座右銘是「從觀影座位到街頭捍衛」,堅信說故事可以改變世界。
獨立電影製片公司參與者的座右銘是「從觀影座位到街頭捍衛」,堅信說故事可以改變世界。 圖片來源/participant

▍案例二

兩全其美(Two Good)希臘優格邀請消費者一同來對抗食物浪費與食物吃不飽問題 ,發揮「對你好、對大家也好」(Good for You, Good for Others)的善行。這家優格公司是由跨國食品集團達能(Danone)於 2019 年成立的品牌,至今減少的食物浪費超過 5,200 萬磅,贊助的供餐則有 480 萬份。兩全其美的 2022 年年營收高達 2.27 億美元,帶動美國整體優格產業從 2020 年到 2023 年 31% 的成長。

使命感企業兩全其美成長速度驚人,2020年到2023年美國優格產業近1/3的成長都是由這家公司所帶動。
使命感企業兩全其美成長速度驚人,2020年到2023年美國優格產業近1/3的成長都是由這家公司所帶動。 圖片來源/twogoodyogurt

▍案例三

歌手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所創立的彩妝品牌珍美(Rare Beauty),希望在 10 年之內募得 1 億美元的珍美影響力基金(the Rare Impact Fund),珍美自己固定每年捐出營收的 1%,投入全球青年的心理健康與教育推動議題 。投入這類型議題的原因,是來自於戈梅茲曾經精神崩潰的切身之痛。珍美目前在全球有 23 個合作夥伴,總資助金額超過 500 萬美元。珍美鼓勵青少年接受自己外貌的不完美,這種價值觀深受Z世代的喜愛。2023 年,珍美的營收超過 3 億美元。

賽琳娜.戈梅茲積極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她在傳記紀錄片《傾聽我心》(My Mind & Me)揭露自己從掙扎到重生的親身經歷。
賽琳娜.戈梅茲積極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她在傳記紀錄片《傾聽我心》(My Mind & Me)揭露自己從掙扎到重生的親身經歷。 圖片來源/IMDb

BTM 獎希望企業成為激勵人心的品牌,而不是最會賺錢的品牌 。上述的案例僅是 165 個品牌中的三個事蹟。企業值得被消費者在乎,是因為它努力推動善良的具體事蹟,而不是因為它酷炫的行銷內容與手法。BTM獎沒有排名順序,更不會有市值大小的統計。它的名單按照字母順序與範疇分類,因為每個品牌所從事的使命工作一樣重要。

倫理學是新品牌學、新商業運動

在使命感經濟(purpose economy)時代,公共利益的投入不該被視為企業的活動支出項目,使命感與影響力是企業應積極發展的投資經營項目。 從參與者、兩全其美、珍美等BTM獎的得獎者案例上,可以清楚看到,使命感與影響力能夠為企業創造強健的獲利條件。

21 世紀之初設計狂潮興起,維吉尼亞.波斯特瑞爾(Virginia Postrel)在其經典著作《風格主旨》(The Substance of Style)(2003)指出美學當道,企業經營都必須遵循美學律則(the aesthetic imperative)。企業的創新關鍵往往在於如何結合美學與商業,企業的競爭力奠基在於有多少美學人才與內容資產。

今日,商業營運新的律則已經成立。我稱之為倫理學律則(the ethic imperative)。想要成為一家使命感企業,人們需要倫理學的創新知識與才華。倫理學是新品牌學、新商業運動。

台灣有各式各樣的品牌課程,但就是欠缺倫理學課程。

參考資料
BTM 2023 年:https://www.fastcompany.com/brands-that-matter/list
Participant:https://participant.com/
Two Good:https://www.twogoodyogurt.com/
Rare Beauty:https://www.rarebeauty.com/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6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