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古道,踏溯最美的水路入山|PatagoniaX桶後越嶺 今晚,我想來點溪水聲入夢
2020/12/22 | 旅人 | Fion Tsao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2020/ISSUE03「Wild 山形人.野行者」
桶後越嶺古道,早年是泰雅族往來台北、宜蘭之間的重要通道。沿著桶後溪蜿蜒入山,路上有晶瑩澄淨的淺溪、深潭和水簾瀑布。伏流於森林中的小溪,成了熱鬧的生物棲地,是台北近郊充滿生命力的綠色驚歎號!
這個夏日高溫屢破紀錄,讓人忍不住想躲進山裡避暑。戶外裝備品牌 Patagonia 店長智名,推薦了烏來桶後溪。第一次去是十年前的家族旅行,那時候很震撼台北近郊竟然有這麼原始、天然的地方。和家人一起在溪邊野餐、日光浴、泡在涼爽的溪水裡,是最美的夏日回憶!之後的每個夏天都會去桶後溪避暑,而最近,是和朋友相揪去溯溪。
Day_1
下班後,先跟朋友約 21:00 在新店捷運站集合,再一起開車入山。22:30 抵達桶後溪紮營,一些人忍不住衝到溪裡抓蝦涼快一下。睡前,大家聚在一起生火、煮蝦、看星星。
Day_2
06:30 收帳出發!把車開到桶後林道 13k 終點停車場,整裝起走。林道約 2k 處有個高繞(上切約 3、40 公尺),直接走桶後溪主流反而輕鬆愉快,還可以享受溪澗的風,和溯源上行的涼快。不久,遇到四米簾幕瀑布,由於直攻不易,決定從左側直接高繞。在桶後溯溪的好處就是,雖然一路走在溪床,但遇到太難的地形還是可以切上去古道的山徑。接著經過可由左右側上的三米簾幕瀑布。走著走著再接一個三層瀑,決定從左側切上後,再從右側直上。
最後來到急流區最後一個瀑布地形—— 小九華瀑,大家先沿左側小心翼翼爬岩階往上,之後往左切入林道高繞。走回到溪床時已是一路平坦。大家開始放慢腳步,欣賞腳下碧綠溪水,與身旁披滿青苔的山石。找了一片平坦的溪床煮水、稍作休息。桶後溪上游是如此原始、天然、沒有汙染。脫光了鞋泡泡水,沖刷在小腿的溪流是最天然的 SPA。
繼續上行,漸漸遠離了水路步入山徑,接近中午時抵達了視野絕佳的烘爐地山山頂!這座 1,166m 的小山,腳下就是遼闊的蘭陽平原。
回程山徑,充滿芒草,路基不實且濕滑泥濘。將溯溪鞋換成野跑鞋會好走很多。15:00 討厭的牛蠅大軍開始出沒!幸好打包時沒忘了防蚊液。大家邊走邊跑下山,18:00 全員到齊回到了桶後林道終點。本日路程紀錄約 20 km,耗時 12 個鐘頭,水路佔 8 小時、山徑佔 4 小時。
登山筆記 (by 智名)
身為 Patagonia Taiwan 最資深員工之一的智名,24 歲開始爬山。那時候沒什麼網路資訊,也沒登山社團,是一個大家看報紙公告,週末在台北車站集合,就一起去爬山的年代。為了學會安全爬山,智名特地去上了登山技能的課。最近開始接觸溯溪的他,對於訓練與準備很有感。面對一定難度的地形,學會如何找踩點和抓點,攀岩技巧要有。溯溪鞋、頭盔、救生衣、手套等都是基本裝備。離線地圖、防蚊液、快乾衣物也不可少,背包別忘了要做防水。初學者一定要有教練或領隊帶路!水有阻力,加上溪石滑,走起來會比較費力,記得專心走路避免扭傷。
推薦裝備 01_洞洞帽
推薦裝備 02_快乾長褲
推薦裝備 03_T-shirt
桶後越嶺古道 路線圖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2020/ISSUE03「Wild 山形人.野行者」,走進山的國度,找自己的高度⋯⋯,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