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畫作多是寧靜的,在色調乾淨宜人的畫面之下,隱藏著些許想討論的議題。藝術家周芳聿歷經 7 年 13 個駐村點,走訪過金瓜石、內灣、桃米、中壢馬祖新村、金門、萬大部落、三義、都蘭、鹿野、大港口部落(cepo')、礁溪、草山、台南,在旅途中認識了台灣各地的風土人情、地景地貌,將所見所聞幻化為一幅又一幅的畫作,紀錄駐村地帶給她的靈感與觸動。
周芳聿與藝術家男友從 2013 年金瓜石開啟的駐村體驗,演變成一場 7 年間幾乎不曾間斷的「我們在此相遇——環島駐村計畫」,原本以裝置藝術和紀錄片的方式創作,或許是受到男友的影響,她在 2016 年開始拿起畫筆,畫下金門令她印象深刻的在地建築,也就是《家園》系列作品的開端。
《家園》:每一幅畫都是沒有主角的劇場佈景
《家園》系列以劇場佈景為概念創作,這或許來自周芳聿過往擔任偶像劇美術設計的經歷,她將駐村時遇見的特色建築作為主題,並在畫面前景加上些許線索,讓觀看者自由探索畫中的訊息。《家園》系列作品中,可以見到台灣的特色建築鐵皮屋、如廢墟般的山中建物、風韻猶存的老房子、海岸邊的島嶼風情。
許多人會問起,若是以劇場為概念,為什麼畫面裡沒有男女主角呢?「我的作品裡面幾乎都沒有人,但是對我來說,觀看的人本身就是那個角色了,因為我們觀看的時候就會去思考裡面為什麼會這樣子,可能會有怎樣的故事,所以我是用一種開放性的方式,希望大家來詮釋我的作品。」
《家園》畫作前景:隱藏的環境議題
環境是周芳聿所關心的議題之一,她也將這些思考灌注在創作之中。例如《家園》系列〈糖甘蜜甜〉,畫的是高雄旗山的老房子,畫作前景的香蕉紙箱,暗示著這棟房子位在旗山,旗山香蕉原本以外銷為主,但遇上黃葉病的關係,產業因此有些沒落,周芳聿從朋友那裡得知這個地方故事,便把它融入在畫面裡。
《食物地景》系列:山林如甜點般脆弱
另一個系列《食物地景》當中,〈行走山路請小心〉畫裡倒垮的水果派像是經歷了一場山崩,〈保麗龍塊熱可可〉則將棉花糖比擬為保麗龍。這是在萬大部落開啟的創作,居住在高山上,這才對高山地質稍微了解,「以前覺得高山地質屹立不搖,住在山上才發現,下個午後雷陣雨就山崩了。」
發覺山林的脆弱,加上住在高山上想吃甜點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她將同樣脆弱的甜點融入地景畫面當中。此外,在萬大的前一個駐村點桃米生態村,也影響了「食物地景」的創作,周芳聿當時每天跟著社區居民做生態田調,接觸到生態的規律,她也領悟到「動物生存的環境跟我們的食物之間的連結」。
畫圖是一件令人安心的事情
周芳聿的父母都是美術老師兼藝術創作者,從小也跟著家裡的畫室學畫,但後來大學讀建築,研究所進入北藝大學劇場設計,對她來說,「畫圖是很讓人安心的事,會讓人靜下心,沉溺在畫面當中。」一方面因為不是科班美術出身,周芳聿對畫畫並沒有太大的得失心,覺得自己一直處於學習狀態,面對空白畫布感受到的不是壓力,而是可以去玩、去實驗的機會。當遇上瓶頸的時候,她會停下腳步讓作品慢慢發酵,遇上倦怠期,她則會用看展覽來消化情緒,這對她而言是很重要的刺激。
或許正是因為周芳聿創作時的安心感,讓她的作品傳遞出一種平靜祥和的氛圍,畫作中探討的環境議題,也是透過溫柔的口吻,循循善誘。周芳聿在畫作裡紀錄台灣各地的建築特色,同時暗暗指引觀看者去思考,建築、人、生態之間的關係。
周芳聿
官網:swi326.wixsite.com/choufangyu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ou_f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