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一個無人的小漁村單日破千造訪人次?專訪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共同主理人 Jimmy Juan

2022/10/13
他讓一個無人的小漁村單日破千造訪人次?專訪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共同主理人 Jimmy Juan
圖片提供/Jimmy Juan;攝影 / 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
分享
收藏
Jimmy橫闖餐飲界二十多年,從洗碗端盤到做起有趣的顧問工作,兩年前他意外來到花蓮這個小漁村,透過他用創意手法包裝在地,為地方帶來前所未見的可能性。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2 秋季號 / THE TRIP ISSUE:另一種旅行

你也許沒有想過,七星潭的海水可以抽來養蝦、過濾後製成深層水,過程中的鹽可以做海鹽冰淇淋,「這個循環也很好,項目多元,我們就可以去對應他們的產品去做消費塑形。」

Jimmy 兩年前來到花蓮這個小漁村,當時大家都無感於這塊地的可能性,他先在腦中畫出想像,雖然實際面與其相差甚遠——先說工作內容條件面,「在台北,你想學英文可能樓下就有補習班,想學跳舞你可能還要挑教室,但這裡不是,你有與大家不同的內容想做時,可能就要離鄉背井,才有辦法完成一些很基礎的想法。」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圖片提供/Jimmy Juan

✦ 當地方文化行銷成為趨勢,如何真正做到差異化的永續經營?
10/21(五) 聽Jimmy 談「打造品牌集客力」的操作心法→ https://bit.ly/3Mmvj53

從什麼都沒有開始,把創意帶入產業結構

留不了人,地方產業會變得沉悶,「這個城市不夠好吃、不夠好玩,但它擁有的好山好水是全台第一,這裡的寧靜生活,像是我們到了峇里島恬靜的鄉下。」Jimmy的任務是要把這裡的工作內容變有趣,最快的方法,就是先從品牌願意來花蓮辦一場活動開始,也讓當地年輕人有機會跟其他市場接軌,跟有趣的品牌合作,創造他們不同的工作經驗值。Jimmy以他過去累積的行銷資源整合連結各樣活動資源,例如瓶裝調酒品牌WAT駐店,最近又把台北知名烤物店路邊烤肉請到基地裡快閃,接下來還有週末炸雞俱樂部等。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圖片提供/Jimmy Juan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圖片提供/Jimmy Juan

「這裡的人們擁有的是很棒的漁獲、善良的心性,可是沒有被看見,他們才是台灣需要被幫忙的人。」Jimmy在船長俱樂部直接用空心磚搭建牆面,原因是漁村隔壁就有一座空心磚工廠,「我希望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讓這邊的居民受益,無論是大量觀光客收入的回饋,或是直接跟他們購買漁獲、購買建材、購買他們的工人,讓他們因為我在這邊投資做生意而有實質上的收穫,而不是熱熱鬧鬧,或只是請很多時髦人士來站台。」

DSCF6716
圖片提供/Jimmy Juan

觀光客以外,也能把花蓮人拉過來

以當地資源為基礎,補齊當地所沒有的做法與創意,同時能吸引外地觀光人潮造訪外,更希望做出讓本地人為傲的內容和模式。這個小漁村基地裡有五個創意單位,分別是私廚 TIPI HOUSE、魚刺人雞蛋糕咖啡店、漁場鍋物三代目,以及一間海鹽冰淇淋專賣店,再加上以依季節變換主題聯名企劃的漁夫俱樂部,也展現整合力成功吸引人潮。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圖片提供/Jimmy Juan

但即使這樣,對當地人來說七星潭邊的漁場鍋物三代目這個基地還是太遠,「當地的距離和時間感與城市完全不同,騎車十五分鐘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遠的距離,五分鐘是極限,三分鐘是最合理的距離(笑)」Jimmy 與團隊絞盡腦汁利用更多有趣的產品、內容跟手法,融入了更多在地的食材,並調降店家的營業價格,設法把花蓮市的人拉回到這邊,希望能改變消費型態的樣貌。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圖片提供/Jimmy Juan

要對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

「當地人如果對自己的城市不感到驕傲,這樣的城市絕對發展不起來。」Jimmy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在做市場規劃時,目標就是把花蓮人的消費佔比拉高,相對於以往幾乎 90% 觀光客、10% 花蓮人的比例,透過調整營業內容和售價拉到40%花蓮人、60% 觀光客,因為原本許多店裡的商品對在地人來說還是太貴。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圖片提供/Jimmy Juan

以漁場鍋物三代目為例,幾乎使用 90% 的在地食材,不使用大骨粉,也不從外縣市叫豬肉,而是用這裡的魚和魚骨來熬煮,搭配當地所產的蔬菜肉品,價格能相對壓低,「菜單都超簡單,一進來就無敵在地,可是它的差異性就會拉到很高,或許你直接的聯想可能會是『不好吃』,魚骨湯頭就好比臭豆腐、豬血糕或是起司等這種獨特性產品,它們其實都來自於『不好吃』的概念,但同時也可能是藍海利基,在習慣養成以前需要建立哪些觀念與溝通,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當地的東西其實都很棒,只是沒有被看見

「你會發覺台灣還有好多很酷的東西,在台北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習慣放在外來品牌,從新聞價值來看,國外品牌訊息的觸及跟點擊都相對較高,媒體不得不寫,但其實台灣還有太多在地的事物值得挖掘。」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圖片提供/Jimmy Juan

一支漁場鍋物三代目店員下班自拍的唱歌短影片,在東森ETtoday上紅了,每個分享都是幾十萬瀏覽數起跳,甚至都比傳統做法來得更直接有效,「這讓我再重新思考,如果現實條件就是我們在相對資源比較少的地方做事,應該要用什麼方法去行銷跟包裝它?也許需要顛覆以往在台北所慣用的一切邏輯,在這裡,每天都在衝擊你原本的想法。」

花蓮漁場鍋物三代目
攝影 / 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在今天,台北以外的城市是否擁有更多可能?綜合投資成本、生活條件與空間的條件考量,Jimmy說,「一間咖啡店遇到疫情三個月生意不好就撐不下去,因為在台北做生意的門檻就是這麼高,也許你背後也許沒有一個財團或有力的股東,或許只是一個工作一輩子存了一點錢的人,我很鼓勵大家往台灣的二三級城市去思考,也許有機會創造你的未來。」Jimmy以實戰經驗提出了有力的佐證。

阮振吉 Jimmy
成長在網路撥接的年代,考上不設計系只好聽哥哥的話選擇女生最漂亮的觀光餐飲系,就這樣誤打誤撞了二十多年。在餐飲界的歷練從洗碗端盤子到做起有趣的顧問工作,正以為會這樣一輩子享受都會生活時,意外發現的這片小漁村,又燃起了拯救地球、解救世間苦難人的雞婆個性。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2 秋季號 / THE TRIP ISSUE:另一種旅行 - 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分享
收藏
由 StudioPros 設計公司發起的「品牌重塑實驗室」計畫,為市場上的品牌做實驗性重塑,原因為何?創辦人李宜軒解析 3 大品牌設計與設計過程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台灣設計師,StudioPros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曾任於 IBM Consulting 團隊,專注以User Experience 為出發導入各面向之設計,擅長於跨領域整合,建構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是由 StudioPros 發起的一個長期計畫,我們會定期帶領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實踐品牌體驗的研究方法,實驗性地為市場上的品牌進行重塑。我們認為品牌再造的議題並不僅是優化視覺,更需要將使用者需求及體驗導入品牌設計流程,以更有脈絡的方式研究並定義品牌,創造視覺與策略並蓄的成果。而這一篇文章,希望透過與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執行初衷與內容,說明 StudioPros 如何透過其實踐我們的設計理想。

品牌重塑實驗室會議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為什麼開始執行品牌重塑實驗室?

原因一、設計前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長期被忽略

過去我曾任職於 IBM,時常與團隊一起打造各種產品,當時我們總是會花許多時間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測試,透過各種設計方法,客觀地頗析產品遇到的問題,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內容,接著才往後進行產品開發。而創立公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關議題,我發現「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思維很容易礙於時程而被草草帶過,設計過程常為求快只考慮設計團隊或組織高層的主觀偏好,甚至是來自客戶窗口的臆測。這樣的狀態,雖然前期執行上會很迅速,但當進入設計決策時,極度容易懸而不決,發生走到最後卻全部重來、無法有共識的狀況。

設計偏好難免主觀,但著實不該將所有需求與討論都集中在設計團隊或內部組織的偏好上,除了過程沒效率外,最終也未必能為品牌帶來更好的銷售與成果,有可能只是產出一個「比較順眼」的視覺。也因此,在執行設計前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顯得非常重要,透過該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角度判斷設計方向,後續討論視覺方向時,才能客觀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實驗室品牌共識工作坊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視覺設計教育常只重視覺不重策略,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求學生涯裡,總是花非常多時間琢磨視覺,不斷追求技法或技術。可是當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總會發現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視覺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會過。專案會不會被客戶買單,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設計策略,以及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

設計策略並非只單就視覺討論線條粗細、字體風格、以及圖案的意義,而是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例如,對應不同市場切入點與目標族群而產出的視覺風格、專注於不同品牌技術特性的視覺詮釋方式等。而解決客戶問題時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法,在我的求學生涯裡無從學起,需要自己進入職場不斷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議題實驗,拓展參與者對設計的另一層思考。

從策略到設計的思考發散過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業專案中大膽的改變與創新不易

許多大型國際品牌在品牌重塑後,常受人詬病整體感覺沒有改變,卻花了一堆錢。但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當組織龐大,產品影響力也十分巨大時,就算是很小的改變,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企業要對消費者、投資者負責,一昧地改變也的確風險過大,但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變;既然商業上需與現實妥協,那實驗專案就必須可以更大膽地發揮,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方式,提供企業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創造的成果與影響

有許多問題難以一時被改變,我們也很難用一己之力去改變現況。但若希望環境有所不同,還是需要開始行動。因此我們帶領了許多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同學、設計師們一起創作與實驗。目前已經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屆共八組作品。以下舉幾個近期案例與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屆作品: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或 TSMC,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廠,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發現台積電在品牌系統與規範較為缺乏,導致對外或對內的禮品外觀與包裝常常沒有應用的標準,因此收禮者無法藉由視覺辨識出企業的品牌獨特性。此專案透過前期研究、洞察並擬定設計策略,為台積電重新定義品牌調性,替企業規劃品牌完整的面向,透過禮品部推出具辨識性、一致性和品牌價值的企業紀念品,以此加深員工及客戶對台積電企業形象的認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屆作品: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 設計團隊 : 楊皓鈞、顏沛沂、柯松佑 )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臺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臺北大縱走,是長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也是首都第一條長距離步道,以全民參與和感受臺北山林魅力為本,使大眾能從不同角度一窺臺北全景。然而,當大眾想到臺北大縱走時,可能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體的訊息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難以感受到這個品牌獨特之處與吸引力。

因此我們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過研究分析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及定位,重塑識別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以上兩組案例,過去我們也已深入不同議題,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貨、四海遊龍、台灣大車隊、台糖、維力炸醬麵;此外,我們也曾為防疫問題思考與設計解決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寫在文末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脈絡和心法外,更期待透過以上內容,提供對於品牌有興趣的設計師或業主不同的思維方法。設計師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除了花時間在視覺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試著去重新整理思維,或許會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結果。

願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設計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熱情。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更多關於「品牌重塑實驗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網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