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怎麼玩?「打開二通」11/25 登場:探索 17 個街角館,走入典藏日常的美好

嘉義怎麼玩?「打開二通」11/25 登場:探索 17 個街角館,走入典藏日常的美好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攝影/Szuan Chen © 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追蹤
嘉義舊稱「二通」的中正路,首度引入「街角館」概念,以三大策劃主軸,並攜手 17 個在地店家,「打開二通」成果展於 11/25 登場!

認識嘉義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走進市立博物館一覽三百年歷史軌跡,而「整個城市更是一個大展場」。在舊稱「本島人街」的「二通」(中正路),今年首度引入「街角館」概念,以中正路與鄰近街道區域作為「城市博物館」延伸展場,以三大策劃主軸,並攜手 17 個在地店家,透過展示介紹、現場導覽、工藝、飲食等多元形式,引領民眾體驗具有在地知識的「二通新生活風格」。「打開二通」成果展於 11/25 至 12/10 嘉義登場!

打開二通 主視覺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走入典藏於巷弄的生活記憶,打開隱藏於街角的神祕後場,探索深藏於日常的生活智慧,最後外帶走一份專屬於嘉義的美好。在舊稱「本島人街」的「二通」(中正路),古往今來匯集南北雜貨山珍海味,凝聚人群來往百工百業,不僅是許多老嘉義人心中最繁華的街,更承載了這座城市精彩的故事與記憶。

長期關注二通文化發展、也挹注許多資源,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今年首度引入「街角館」概念,委由「嘉義異鄉人」策劃執行,以中正路與鄰近街道區域作為「城市博物館」衍伸展場,依據「尋畫風景」、「尋味路徑」、「尋藝探奇」三大策劃主軸,總計徵選補助 17 組具體經營空間者。以下介紹「打開二通」的特色亮點!

打開二通
攝影/Szuan Chen © Shopping Design

打開「成利電器行」,聽見二通聲音地景

從嘉義火車站沿著中正路向前,行經新榮路交叉口兩層樓洗石子的「嘉義藥局」,前方右側即見 「成利電器行」 ,橫幅沖孔版招牌、及立柱上閃爍「On Air」字樣,以帶有科技感的不違和姿態,形塑立足二通、嘉義唯一的民間版「聲音記憶館」。

出生於 1926 年的羅玉麟,年少時至高雄州立高雄工業學校(現高雄高工)求學,於戰後光復時期百廢待舉之際,收購美軍淘汰電料供給日常所需,更甚至推著台車(lî-á-khah)至中央噴水池,拓展能見度推播銷售。

如今仍可在 1955 年(民國四十四年)拍攝紀錄中,看見門口斗大、由右至左書寫的「成利電料唱片行」招牌,暱稱為「成利羅」的羅玉麟,除提供各式民生用品,更有唱片、唱盤機等多種產品,在二通街角打造了符合民生、引領當代先端的平台。

打開二通_成利電器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父親曾說『做電料保證你一輩子不愁吃穿!』當時和父親提議在店內銷售 Walkman 隨身聽,他還不相信賣得出去,誰知一上架馬上被香港客人以 9,000 台幣買下,我又陸續引入電算機、翻譯機、紅白遊戲機、甚至也設立音響部,『成利』就是這樣一路見證科技發展與時代變遷。」現在的「成利電器行」,雖不偌過往門庭若市,仍持續提供電器修理服務的第三代羅啟明、與妻子余琇勤,說起家族發展史總是滔滔不絕。

清除累積多年的層疊物件,「成利電器行」運用原有玻璃展櫃,展示歷年精采動人的家族攝影紀錄,呈現區域產業發展脈絡,並增設 Podcast 體驗及入口交流區,提供民眾以「聲音」為渠道,「聽」見典藏於街角的二通風景。

打開二通_成利電器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打開「BLAXK布蕾可絲」,看見二通影像記憶

再往前行穿越忠義街,古典立面搭配深黑色鋼構線條、落地玻璃櫥窗婚紗展示引人入勝,推開大門入內,則見大片藍色壁面與洗石子結合木構樓梯,天井後方更是別有洞天,前身為「三光電料行」的 「BLAXK布蕾可絲」 ,左鄰傳承五代「嘉義針車行」、右鄰嘉義第一間「美源百貨公司」(現已改造為青年旅館),以極度大膽前衛的姿態,在二通老街創造令人驚豔的當代風景。

打開二通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打開二通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一開始,附近長輩對我們感到好奇且充滿疑問,經過多年來互動相處,後來會帶著家族後輩來拍婚紗照,說著『少年人,你就要做我們看不懂的才會賺』,更甚至把我們當成孫子一樣,協助渡過難熬的疫情期間。」——品牌共創夥伴之一 張健一

轉眼間,成立於 2014 年、曾獲 2015 年度「舊屋力」的「BLAXK布蕾可絲」,儼然成為嘉義新創第一代、並仍持續穩健營運的箇中代表,除了婚紗攝影、商業攝影等多樣複合性影像創作,歷年來更提供藝術創作者展出機會。

在即將邁入十週年之際,重新整理店家故事,並為街坊鄰居老夫妻檔拍下「再一次的婚紗照」,透過現場展示介紹,引領民眾走入老街屋建築,深掘隱藏於日常的二通影像記憶。

BLAXK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打開「大益糖菓店」,走入二通常民生活

鄰近光華街與興中街交叉口,前身為打鐵商行的 「大益糖菓店」 ,近半世紀以來陪伴著二通、照顧著嘉義常民生活的各種面向,與陳澄波「嘉義街景」(1934 繪)的二通街頭相互呼應,形成跨時空對話。

大益糖果店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阿公時期還沒有固定店面,以批發暢貨為主,甚至騎著孔明車(khóng-bîng-tshia)送貨到白河、寄貨到阿里山;隨著時代發展,許多生意人反而自行前往市區批貨,父親興起了開店想法,以『大益』為名,期許家族產業如其名般『日益壯大』。」——第三代老闆

保留原有書寫「糖果-蜜餞-玩具」併列的大型招牌,現在的「大益糖菓店」,除了提供日常所需雜貨用品、及各式古早味零食玩具,更因應宗教節慶需求,自創特有的祭祀產品組合。在重新營造調整的空間裡,維持舊有懷舊復古氛圍,增設店家故事、輔以陳列優化,更辦理「小小店長」系列體驗,提供孩童至樂齡長輩、在地居民至外來旅客,認識豐沛多元的常民生活風貌。

大益糖菓店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打開二通,走入精彩城市博物館

傳承五代的 「嘉義針車行」 ,特選超過十台經典針車機、車邊機、特種機,設計整合店家故事為「二通針線情文化館」;邁入七十年的 「林聰明沙鍋魚頭」 ,入口牆面大片輸出的「二通大富翁」及店內插畫展示,創意呈現二通歷史與當代特色的對照故事。

「阿榮師啤酒鴨」 增設入口經典辦桌菜式裝置,及內部牆面創辦人「阿榮師的尋味之旅」,帶領民眾認識傳統辦桌菜的當代性;匯聚山產雜貨五穀雜糧的 「益昌山產行」「永昌行」「金和泰」 ,則營造了各具代表性的嘉義氣味(khì-bī)街角文化館。

永昌行
匯聚山產雜貨五穀雜糧的 「永昌行」,則營造了各具代表性的嘉義氣味(khì-bī)街角文化館。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以「二通醫者町」為題, 「活泉人文館」 探討自「弘仁診所」至「尋鷗吟社」,嘉義醫者與在地文化交流之重要性;隱身西市場二樓的 「榮哥の柑仔店」 ,以二通周邊火柴盒收藏為引子,探尋曾經繁華的商業人文交流。

前身為「嘉義第一家」塑膠皮布批發買賣的「精山行」,爾後並以「芳春公寓」陪伴許多遊子和百樣人生階段,如今更以 「桃城壺器創作館」 之姿,提供民眾親近體驗「手捏壺」工藝。

榮哥柑仔店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而諸多新創空間經營者,亦以當代模式、回應老街區特有區域故事——同樣邁入十週年的 「品安豆花」「方塊吐司」 ,盤整介紹店家打拼故事,更提供民眾體驗並帶走自己的嘉義風味;興中市場旁的日式料理 「花樂食堂」 ,起源網路銷售、現於二通設立實體店面的 「里響咖啡」 ,及印尼移民第二代 「峇曼滷製所」 ,透過展示更新優化,呈現了多元共享共榮的嶄新風貌。

二通街景品安豆花
二通街景「品安豆花」。 圖片提供/嘉義異鄉人
打開二通
現於二通設立實體店面的「里響咖啡」。 攝影/Szuan Chen © Shopping Design

「打開二通—嘉義市二通生活圈街角館成果展」帶領民眾走入典藏於巷弄的生活記憶,打開隱藏於街角的神祕後場,探索深藏於日常的生活智慧。展覽期間推出 6 場週末限定走讀、13 場街角館主題體驗,部分活動須事先報名,詳細活動訊息請見嘉義市立博物館官方網站

打開二通—嘉義市二通生活圈街角館成果展
展覽期間:11/25 至 12/10
詳細資訊:https://museum.chiayi.gov.tw/Education/StreetPoints/Open112.html

指導單位|嘉義市政府
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策劃執行|嘉義異鄉人
協辦單位|BLAXK布蕾可絲,大益糖菓行, 方塊土司,永昌行,成利電器行,里響咖啡,林聰明沙鍋魚頭,花樂食堂,金和泰五穀農產,阿榮師啤酒鴨,品安豆花店,峇曼滷製所,活泉人文館,桃城手捏壺創作館,益昌山產行,嘉義針車行,榮哥の柑仔店(以上依照筆劃排列

打開二通—嘉義市二通生活圈街角館成果展
時間|2023/11/25(六)~2023/12/10(日) 地點|嘉義市中正路與鄰近街道區域
追蹤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分享
收藏
由 StudioPros 設計公司發起的「品牌重塑實驗室」計畫,為市場上的品牌做實驗性重塑,原因為何?創辦人李宜軒解析 3 大品牌設計與設計過程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台灣設計師,StudioPros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曾任於 IBM Consulting 團隊,專注以User Experience 為出發導入各面向之設計,擅長於跨領域整合,建構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是由 StudioPros 發起的一個長期計畫,我們會定期帶領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實踐品牌體驗的研究方法,實驗性地為市場上的品牌進行重塑。我們認為品牌再造的議題並不僅是優化視覺,更需要將使用者需求及體驗導入品牌設計流程,以更有脈絡的方式研究並定義品牌,創造視覺與策略並蓄的成果。而這一篇文章,希望透過與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執行初衷與內容,說明 StudioPros 如何透過其實踐我們的設計理想。

品牌重塑實驗室會議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為什麼開始執行品牌重塑實驗室?

原因一、設計前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長期被忽略

過去我曾任職於 IBM,時常與團隊一起打造各種產品,當時我們總是會花許多時間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測試,透過各種設計方法,客觀地頗析產品遇到的問題,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內容,接著才往後進行產品開發。而創立公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關議題,我發現「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思維很容易礙於時程而被草草帶過,設計過程常為求快只考慮設計團隊或組織高層的主觀偏好,甚至是來自客戶窗口的臆測。這樣的狀態,雖然前期執行上會很迅速,但當進入設計決策時,極度容易懸而不決,發生走到最後卻全部重來、無法有共識的狀況。

設計偏好難免主觀,但著實不該將所有需求與討論都集中在設計團隊或內部組織的偏好上,除了過程沒效率外,最終也未必能為品牌帶來更好的銷售與成果,有可能只是產出一個「比較順眼」的視覺。也因此,在執行設計前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顯得非常重要,透過該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角度判斷設計方向,後續討論視覺方向時,才能客觀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實驗室品牌共識工作坊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視覺設計教育常只重視覺不重策略,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求學生涯裡,總是花非常多時間琢磨視覺,不斷追求技法或技術。可是當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總會發現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視覺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會過。專案會不會被客戶買單,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設計策略,以及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

設計策略並非只單就視覺討論線條粗細、字體風格、以及圖案的意義,而是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例如,對應不同市場切入點與目標族群而產出的視覺風格、專注於不同品牌技術特性的視覺詮釋方式等。而解決客戶問題時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法,在我的求學生涯裡無從學起,需要自己進入職場不斷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議題實驗,拓展參與者對設計的另一層思考。

從策略到設計的思考發散過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業專案中大膽的改變與創新不易

許多大型國際品牌在品牌重塑後,常受人詬病整體感覺沒有改變,卻花了一堆錢。但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當組織龐大,產品影響力也十分巨大時,就算是很小的改變,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企業要對消費者、投資者負責,一昧地改變也的確風險過大,但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變;既然商業上需與現實妥協,那實驗專案就必須可以更大膽地發揮,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方式,提供企業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創造的成果與影響

有許多問題難以一時被改變,我們也很難用一己之力去改變現況。但若希望環境有所不同,還是需要開始行動。因此我們帶領了許多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同學、設計師們一起創作與實驗。目前已經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屆共八組作品。以下舉幾個近期案例與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屆作品: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或 TSMC,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廠,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發現台積電在品牌系統與規範較為缺乏,導致對外或對內的禮品外觀與包裝常常沒有應用的標準,因此收禮者無法藉由視覺辨識出企業的品牌獨特性。此專案透過前期研究、洞察並擬定設計策略,為台積電重新定義品牌調性,替企業規劃品牌完整的面向,透過禮品部推出具辨識性、一致性和品牌價值的企業紀念品,以此加深員工及客戶對台積電企業形象的認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屆作品: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 設計團隊 : 楊皓鈞、顏沛沂、柯松佑 )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臺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臺北大縱走,是長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也是首都第一條長距離步道,以全民參與和感受臺北山林魅力為本,使大眾能從不同角度一窺臺北全景。然而,當大眾想到臺北大縱走時,可能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體的訊息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難以感受到這個品牌獨特之處與吸引力。

因此我們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過研究分析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及定位,重塑識別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以上兩組案例,過去我們也已深入不同議題,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貨、四海遊龍、台灣大車隊、台糖、維力炸醬麵;此外,我們也曾為防疫問題思考與設計解決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寫在文末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脈絡和心法外,更期待透過以上內容,提供對於品牌有興趣的設計師或業主不同的思維方法。設計師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除了花時間在視覺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試著去重新整理思維,或許會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結果。

願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設計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熱情。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更多關於「品牌重塑實驗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網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