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白美學進行式,從原研哉為無印良品設計的視覺海報說起......

2021/03/03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日本留白美學進行式,從原研哉為無印良品設計的視覺海報說起......
無印良品 提供
分享
收藏
侘寂美學深深影響日本近代創作者,但,什麼是真正的「白」?

日本藝術發展承襲中國繪畫影響甚深,尤以水墨為主。鎌倉時代傳入日本時,淡雅風格與當時流行的禪宗思維相契合,引起眾多日本僧侶學習佛法之餘競相臨摹,中國水墨當中的美學思考也於日本民間潛移默化,繪畫上筆墨未走過的留白空間引人遐想。

千利休所倡導的侘寂美學,想來也受其影響心境,「和敬清寂」要品茶之人脫去塵世俗念,不在乎茶器完美殘缺與否,而是在茶湯中逐漸明心見性,在內裡創造出一方無之地,才能容納一輪有之美。有無之間,便如中國水墨筆鋒運轉,以及留白空間的對話所創造出來的美感一般,其思考深深影響日本近代創作者。什麼是真正的「白」?

 

「白並非肉眼能及,而是感受到隱藏於色彩之中真正的白。」

無印良品-原研哉「地平線」ウユニ.jpg
© MUJI 無印良品

經常以「白」為主題做設計的原研哉,於讀賣新聞連載的設計專欄《白百》當中提到,「白並非肉眼能及,而是感受到隱藏於色彩之中真正的白。」所謂的白超脫顏色範疇,昇華至空間的無機、乃至於心靈層次的餘裕。他與藤井保合作,為無印良品設計的品牌視覺海報可說體現這樣的哲學,被地平線切開的兩個色塊中,隱藏著極小的人或物件,對比出天地人之間的蒼茫與瞭望。或許此作品受到杉本博司走遍世界各地拍攝的《海景》(Seascapes)系列攝影創作影響,由時間、光線、空氣等最簡單的元素所構成的黑灰白無彩色畫面已是最乾淨的極簡畫面,作品上的灰白空間暈染出像是水墨的寫意,地平線帶領觀者視覺走向一片無垠,像是一道朦朧的光開啟了深處記憶。

杉本博司_江之浦測候所.jpg
杉本博司《海景》(Sea of Japan, Oki 1987) © Odawara Art Foundation

 

另一種思考:「留下」一個不存在的存在

留白廣義的解釋來說,可意指畫面上留下的空間,顏色不一定是白。不過當代新銳藝術家塚本智也在自己作品中提出留白的另外一種層次的思考—— 行為上的「留」。他的作品雖充滿著讓人眼花撩亂的抽象彩色,但其實看似抽象的圖案裡卻存在著你我熟知的具象物如錦鯉、人像、櫻花等。

他以空氣噴槍在背景填入紅黃藍三原色慢慢堆疊色彩,藉此襯出一個抽象卻具體的白色空間,取代一般會話中直接描繪對象物的輪廓線與填色。一般水墨裡的留白是因為要製造出一個模糊的想像空間,讓觀者自由解釋,不過塚本智也讓留白成為一種意識明確的指標,聚焦於「留下」的動作來描繪一個不存在的存在,看似辯證了對象存在真實性但又暈染於背景,以當代藝術手法重新詮釋印象派與水墨留白美學,有無之間當中更帶有日本禪宗哲學,重新構築了關於留白的思考。

塚本智也_觀止堂ADMIRA Gallery提供.jpg
ADMIRA Gallery提供

 

日式美學中留白與極簡的交互作用

過去由極簡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迪特・拉姆斯等人從「形隨機能」延伸出的「少即是多」、「少,卻更好」等教條讓世界上的產品設計師奉為圭臬,剔除過多的裝飾性,將設計回歸到最單純的機能性,更可說是留白美學概念的一種延伸。重新回看迪特・拉姆斯在50年代為 Braun 設計的產品,外觀上留下大面積的白以及幾何造型,近乎挑剔收到極度乾淨的線條與留在表面的幾何形都有其功能對應,現在看仍是典雅。

Dieter Rams-Braun.jpg
Dieter Rams,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 Germany Pocket Radio (model T3) 1958 MoMA
Dieter Rams-Braun.jpg
Dieter Rams Portable Transistor Radio (model T 24) 1956 MoMA

 
深澤直人更是將這樣的設計精神與日式侘寂美學結合,主張環境自然存在許多觸發使用者自然知覺到產品該如何使用其機能的因素(Affordance),因此產品在設計上不需放置過份強調機能性的裝飾物,讓設計回歸單純樸實的造形,使用者也能觸發過去使用經驗而自發性(SPONTANEOUS)地摸索出使用方式。當器物能與人在環境裡自然達成「融合」狀態,才能無意識地在人類生活中長久存在。

無印良品.jpg
無印良品提供

 

八分滿的留白哲學

不把一切說破道盡、將創作收在八分滿的留白哲學一直是日本創作中最迷人的部分,因為有了多餘的空間才能與環境中其他物件產生一段平衡的關係。體現了日本人民族性中那種「不打擾他人」的集體意識,不過分聲張自我的存在感,巧妙地調和於環境當中。

不過這樣的日式留白美學與極簡主義走到最近幾年似乎又開始醞釀變化的能量。對日本一般民眾來說,簡單、乾淨的畫面已成為美學基本,視覺上的極簡讓力量集中,雖然容易了解設計理念也好看,但對於總是謀求新鮮感的日本設計市場來說已稍嫌無聊。
 

日式極簡美學的反動力量

高田唯-Takada Yui.jpg
高田唯作品 Takada Yui

最近年輕設計師開始出現一些像是要對抗這股日式極簡美學的反動力量,作品畫面上可能充滿數個充滿刺激感的焦點,互相搶戲的狀態下讓視覺產生一種 chill 的脫力感。像是高田唯的作品就具有這樣的特質,他的作品看似隨心所欲但其實有其邏輯,刻意使用非傳統方式排版,比如說連續鍵入文字不換行、或是將報紙中某個不明所以的部分放大,強調出視覺上的衝突感,而那些看似突兀的東西又是人們生活周遭經常看到的形象,讓人能用不同的眼光重新理解那些充滿童趣的元素。

高田唯-Takada Yui.jpg
高田唯作品 Takada Yui/JAGDA

 

療癒氛圍與藝術表現成為產品設計新提示

工業革命後20世紀已是一個物品爆炸的時代,人們有太多產品選擇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小問題,甚至可說不需要再設計新的產品人們仍能繼續生活也不為過。但也因為現代人工作忙碌,緊湊的生活難以空出時間好好為自己而活,壓力逐漸腐蝕人們心靈,各種關於情緒的文明病產生。比起用嶄新技術滿足生活需要,人們更希望能在緊湊的生活步調裡找到調劑身心的方案,於是各種關於療癒、的生活提案開始受到消費者青睞。
 

Sora Cube 封存自然

這些產品通常不具太高端的生活機能,甚至只供裝飾賞玩,但共通點是樣貌很美,甚至具有一點空靈的姿態,好讓使用者在無的空間裡馳騁想像。比如說sora cube,將各種花瓣、葉片、果實等植物型態用清亮淨透的壓克力磚封存,尤其是蒲公英,透過光線幾乎可以用肉眼辨識出每根細毛都直挺挺地精神抖擻,像是一瞬間被什麼極地氣候冰存的睡美人,拿起來賞玩一番就能獲得療癒感。

張顥 Hao Zhang_DSC2329-4.jpg
張顥 Hao Zhang
張顥 Hao Zhang_DSC2622-4.jpg
張顥 Hao Zhang

 

Tempo 自由伸展的動態雕塑

又或者像是動態雕塑品牌——「Tempo」。動態雕塑是一種懸掛在空間裡,因著人來人往帶動的氣流或是空調運轉等因素自然轉動的裝飾品。負責品牌企劃監修的 Drill Design 找來許多設計師一起進行設計,以重量、平衡等方向切入發想提案,設計出在空間自由伸展姿態的作品。有時想著事情入神,發著呆的目光遠方映入掛在空間輕輕旋舞的動態雕塑時,彷彿也能在獨處時獲得一些心安的陪伴感。

 

Crust of The Polygon 漂流木與針線的結合

也有產品設計師以強調藝術性的方式切入,讓看似工業產品的外形產生質變,在工業技術上揉和工藝並加上個人特質,一舉跨入藝術品的範疇。 studionote 的寺山紀彥自從以「泡時計」、「"f,l,o,w,e,r,s"」等工藝感強烈的少量生產商品打開知名度後,他開始在工藝技術中探索個人藝術家特質,比起強調傳承精湛的職人工藝,他更思考著如何表現出藝術上的獨特性,「Crust of the polygon」當中利用標本針與絲線在漂流木以及乾枯的植物上一針一針雕刻出簍空的外型,那些針線與實體之間的結界構築出一種留白空間美感,重新定義了產品造形的手法。

Crust of the polygon.jpg
Crust of the polygon Studionote提供
-studionote提供flowers5.jpg
Studionote提供

 

纏繞著姿態:現代的侘寂美感

在這樣的脈絡裡去看另一個探索造形美與機能之間關係的展覽作品「さまをまとう(纏繞著姿態)」就更能理解他對器物形態的看法,他觀察到在日式旅館中經常會在掛軸下擺放一個花器,他認為這個花器在這種充滿古典侘寂美學空間裡的機能並非要插花,而是器物本身的造形與空間連動產生了一種磅礴氛圍,周遭再也容不下其他器物,為空間留下了一方寧靜。

studionote提供-纏繞著型態-2.jpg
Studionote提供
studionote提供-纏繞著型態-1.jpg
Studionote提供

 
因此他試著跳脫一般產品設計師附加機能的想法,而是將另外一個素材強硬地介入器物裡,可能是用馬賽克拼豆組合後加熱融黏出一個立體花器外型,或是將不同的兩種陶瓷釉彩花樣結合,抑或在器物裡口吹另一個玻璃器皿,撐破原有的瓷器,成為一種不可思議的造形,放在空間裡自然醞釀出一種凜然的氣場,構築出現代的侘寂美感,也是藝術雕塑。

studionote提供-纏繞著型態-3.jpg
Studionote提供

 

設計的手法如果一直被限制在解決問題的框架裡,其實也會限縮設計師的發展。退一步讓視線稍微遠離設計範疇,其實設計師不一定只能待在自己擅長的設計領域,也能從創作裡找到新的定位。不管是平面或立體,這些創作都試著脫離20世紀包浩斯形隨機能主義帶來的極簡風潮,雖然設計上可能仍帶有機能性,但本質上更接近以個人特質創作藝術品的狀態,為人們生活帶來心境上的留白喘息。

本文出自《Shopping Design》2018年11月號「留白的哲學」。在這個世界太喧嘩,設計也常常不安靜的當代。本期想反其道而行,帶大家從留白的設計、留白的生活,以及讓身心都想出走的單品,全面放空。更多精彩內容請見雜誌!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圖片來源/Plan b、陳韻竹
分享
收藏
Plan b 與 Alife 作為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的團隊,如何管理近百名工作夥伴,有效傳授思考模式與企劃心法?5 個知識管理方法分享!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業,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夥伴最近舉辦了春酒及春季派對,這次活動不僅是歡聚的時刻,從前期籌備至活動當日的不同環節,剛好讓我有機會觀察團隊現況。活動前查看座位安排時,才驚訝地發現全體系已近百名成員。隨著招募對象的年齡層和職務內容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更有感管理制度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團隊夥伴
圖片來源/Plan b

作為一個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工作的團隊,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有效率地傳授屬於 Plan b 的思考模式(mindset)?即使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自認為相對完善的工作手冊——從企劃心法的提點、專案流程的各階段推進實務,再到各類文書作業的模板,期待讓夥伴更快上手。但 往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洞察或觀點,有時仍還是得經過一段實戰經驗的「對頻」後才得以發生。

由於每個人長期累積知識、資訊和生活經驗的內容建構了各自的思考模式,我們持續用以下方法,加速並完善組織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廣泛吸收,累積生命經驗
我們相信作為腦力工作者,要吸收好素材作為原料,才會有好的產出成果。企劃的本質是與人溝通,瞭解不同角色的田野調查,就是跳出舒適圈累積不同生命經驗。擁有豐富體驗後,大家對於「好」的標準會更有共識。

整理資訊,建立知識庫
不論是廣泛地瀏覽,或針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爬梳,大量閱讀的過程可透過多人協作共同知識庫降低資訊落差。先建立共同資訊分類結構,便可在閱讀過程同步整理重點,減少後續再查找的時間。心智圖、筆記軟體、雲端共編都是我們常用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舉重,鍛鍊創造性思考
像鍛鍊身體一樣,思想也需要持續鍛煉和提升,培養創造性思維,可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觀看啟發性的影視作品、參與開放式的討論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實現。Plan b 夥伴在到職時,會拿到必讀書單,之後則透過每週 Input 表單在週會與大家交流分享。每月慶生的趣味問答範圍更廣,涵蓋浪漫韓劇、議題電影或社會時事。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思想領域,將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

建立 PDCA 循環,持續優化
運用時間的狀態,是檢視工作流程能否可優化的關鍵指標。為什麼她做這件事只要10分鐘,我卻要花 2 個小時?藉由拆解任務的步驟,發現可以優化的空間。很常在處理突發狀況?「急迫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問題始終不急迫」,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建立 SOP,降低下次從 0 到 1 的時間,運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檢視組織狀態,確保持續學習成長。

可協助任務分類優先順序的艾森豪矩陣
圖片來源/Asana

現在只是現在,不要被現況侷限
最後,分享《The OA》影集中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西元 1954 年之前,世上從來沒有⼈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 1,609 公尺),⼈們認為這是人類速度的極限。有一天,一名英國選⼿用 3 分 59 秒完成了這項任務。六週後,又有另⼀位跑者以 3 分 58 秒破了紀錄,然後,一位又一位。現在,一個實力雄厚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到。正是我們無法想像這些事情才阻礙了我們。

“It’s our inability to conceive those things that holds us back.” ——《The OA》

圖片來源/Unsplash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