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可能地「留白」,就是我的真心款待—Cypress & Chestnut 手作甜點
2018/12/26 | 餐廳/酒吧 | Miki Wei
從今年初起對外營業至今,不太好記的英文名字、有點難訂到的座位、不明顯的招牌、不固定的營業時間、種類與數量都有限的蛋糕;cypress & chestnut 像是一般店家的反面,沒有一切商業模式該有的計算,卻因此得到了許多真心的朋友。
走進Cypress & Chestnut像是走進一個私密的客廳,從外頭路過,可能會不知道這裡是一間店,只是透著白色紗簾,隱約可以看見落地玻璃窗裡的人流。認識店主人Yiling之後,才發現店如其人,乾淨明亮整齊,乍看起來白白的、好像有一點空,等到在寬敞舒心的空間裡坐下來,便會發現從門把、磨石子櫃檯、桌椅、植物、器皿、到點心的裝飾……處處充滿讓眼神聚焦的細節,如果說大部分的地方都想著填滿,這裡就是盡可能的留白、去蕪存菁。
Cypress & Chestnut的糕點都是Yiling親手製作、擺盤,甚至連空間在裝潢時也是自己監工。「其實這裡不是一間甜點店,」瘦瘦的闆娘眨眨眼睛。「一開始規劃空間時的想法,是結合工作室與點心店,有些隱秘、又有些若隱若現,我可以在喜歡的空間裡織衣服、做陶;平常想做點心的時候,可以開放一點空間出來,讓人進來吃甜點,我在旁邊繼續做我的事情……結果跟一開始想的完全不一樣(苦笑)。」
Yiling 從小喜歡做菜,國小時候第一次為家人下廚,就是高難度的鮮蝦蒸芙蓉豆腐和翡翠豆腐湯,聽她談料理像是在讀食譜書,一步驟一步驟,慢慢細心地做;怎麼樣放好看、配什麼器皿,全都考慮周到。「從小就很喜歡將不同的食材擺飾在不同的器具裡試試看,欣賞不同的器皿不論手工的還是工業開模的特殊小細節;也一直斷斷續續的在做陶。我覺得器皿與食物的搭配,能夠讓人感受到一件作品本身作者的個性與生活方式,也會讓人更珍惜眼前的食物、慢慢地細細品嘗。」
大學在紐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唸書,Yiling主修織品與製陶,也不忘與食物做結合,有一次的學期project 她請參與者看著桌上準備的食材來發想自己的menu,充滿實驗性;也曾將愛吃的cereal餅乾圈加入線材編織成一件餅乾裙子作品,甚至在結束服裝設計公司的工作後,跑去紐約布魯克林當紅的日本餐廳onokomi工作。onokomi 白天是日式早餐店,沒有菜單,每天都要認識當天新鮮的食材以及各種魚類料理;晚上則變身成為YUJI Raman拉麵店。自由隨性的經營模式、細膩如工藝的擺盤,對喜歡觀察食物與器皿的Yiling來說是莫大的享受。
「生活中已經有太多的事情要想,在這裡可以先停下來,休息一下。」Cypress & Chestnut採預約制,是希望減輕大家「可能吃不到」的緊張感,也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每個客人,就像朋友一樣,不因為忙碌而疏忽了慢慢聊天的時間。
坐在Yiling的客廳裡,看她把喜歡的傢俱擺設,細心地安置在適切的位置;插著喜歡的花、種著喜歡的盆栽,做著拿手的料理,再一樣一樣在桌上擺好、裝飾,像是來到夢遊仙境裡,加入了一場Cypress & Chestnut主人的私人茶會,桌上盡是美麗的擺盤和精緻的點心,隨時都能和主人舒服地交談。這裡真正招待大家的,是這個速成與表象掛帥的時代裡,難有的細緻與真心。
Cypress & Chestnut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48巷5號
電話:02-2700-8937(採預約制)
網址:www.facebook.com/Cypresschestnu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