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用了真正喜歡的東西一定會開心!」禮拜文房具創辦人Karen Yang的買物哲學

2019/09/19
文字整理=陳函筠
「人只要用了真正喜歡的東西一定會開心!」禮拜文房具創辦人Karen Yang的買物哲學
梁大文
分享
收藏
每次的採購都代表了自己,透過好好的選擇,挑選自己喜歡的,不用迎合其他人的好惡,人只要用了真正喜歡的東西一定會開心。

場地協力=Staff Only Club

生活在緊湊的日子裡,或許有不少人習慣透過購物作為紓壓的方式,買東西買到開禮拜文房具的Karen,不僅熱愛購物,也藉此瞭解自己和探索世界,逐漸鍛鍊出敏銳的五感,越買越上心,且能創造出延續性的快樂。

 

感受細節,讓使用的時間也變成一種享受

我是一個很愛買東西的人,並且傾向讓購物的快樂盡可能延續;比如說最近收到朋友送的、法國插畫家繪製各種不同植物的2019年曆,仔細想想會發現這是個一年的禮物,每翻一個月都會想到朋友,可以重新感受收禮當下的愉悅。

買不少東西都能讓快樂延續得很久,例如手帳、筆記本、香氛用品等。當使用一本喜歡的手帳/筆記本時,無論是整齊的寫或者隨意的妝點,都會產生很棒的心情,使用的時間也變成一種享受;像是這幾年使用的HERMÈS手帳,經常會發現一些小巧思,包含對眼睛友善的淡黃色紙、不明顯的內頁線條、每年變化的主題封面設計等,能感受到這是個在每處細節都很用心的品牌。

Karen
Karen Yang/禮拜文房具 TOOLS to LIVEBY 創辦人,同時也為廣告公司 ADC Studio的經營者及設計師,文具是生活的必要,收集有許多歐、美、日的復古與當代文具。 攝影/梁大文

 
香氛也是類似的道理,在為所處的空間中持續帶來喜愛且熟悉的味道之餘,設計漂亮的蠟燭玻璃瓶,使用完後能拿來放各種工具和文具也能插花。另外這幾年新誕生的「購物模式」,則是每週都前往一座深山陶瓷廠,透過年輕時手心的記憶,親自拉坏,將一個個「商品」做出來、帶回家。這些都是快樂的延續。

Karen
攝影/梁大文
Karen
香氛除了使用時為空間帶來味道,使用完之後也能用來放工具、文具或插花。 攝影/梁大文

 

想用購物抒壓,先訓練自己買了不後悔的眼力

相信很多人在壓力大時會去買東西,當下或許覺得很紓壓,但收到帳單壓力又來了;如果一定要購物舒壓,不妨訓練自己買了不後悔的眼力,或是找到比較不傷荷包的方式。我以前會到街邊的小文具店,怎麼買也不會花太多,除了精挑也不想買到重複,因此默默訓練出搜尋好物的購物雷達。

其實每次的採購都代表了自己,透過好好的選擇,挑選自己喜歡的,不用迎合其他人的好惡,人只要用了真正喜歡的東西一定會開心。當然這並不是很容易,我也是花了很多學費後才變得很瞭解自己,從以前亂買到現在越來越有意識的買;甚至在這過程中,不只是消費而已,透過有目的性的蒐集,挖掘傾聽物品的故事,能學習到新的知識,購物變成了探索認識世界的方式,漸漸地會買出自己的生活、風格與態度。

而關於心情的起伏,我一直對於所謂的低潮或者生氣的情緒,抱持比較理性的態度,大多想著要如何將問題處理掉;再來是我很相信能量,多往好處想,好的事情就會發生,糟糕的事情也能轉化過去。我認為追求快樂並不需要用力,選喜歡的東西過喜歡的生活,把每天的生活過得很好,當人抱持正向的態度,將會獲得正向的回應。

所以,如果覺得購物會開心,那就去買吧!

 

Karen的選物

Karen
攝影/梁大文
Karen
攝影/梁大文
Karen
手帳/自中學起開始養成寫手帳的習慣,隨著時間推進,形式經過各種轉換。這幾年則鍾情於HERMÈS手帳,以及尺寸方便攜帶並以經典藍色內頁聞名的Smythson筆記本,再加上有共鳴的quote,每一次使用,都是好心情。 攝影/梁大文
Karen
香氛/一直以來偏好各種的味道,因為香味能傳播在空間中,營造舒心的氛圍。從香水到香氛蠟燭,其中最獨特的莫過於法國品牌Mad et Len,無論是超出預想的精油,還是讓人驚奇的火山岩擴香罐,都又美又讓人著迷。 攝影/梁大文
Karen
2015年冬訪紐約Bergdorf Goodman百貨時,不但連續巧遇時尚天后Iris Apfel和街拍大師Bill Cunningham,也在偶然走進Atelier Cologne專櫃,與店員展開愉快輕鬆的對談及購物後,驚喜獲贈印有姓名縮寫的小罐香水一對;因此,每每使用香水便會想起那趟美好難忘旅行。 攝影/梁大文
Karen
法國的BULY 1803的香水即使都已用罄,Karen依舊保留瓶子,就像許多她使用後的燭杯,這些香氛從購買、使用到用盡後收藏或延伸再利用,都是她生活裡心情愉悅的靈魂單品。 攝影/梁大文
Karen
捏陶(一種原創性的購物)/原本已經丟進垃圾桶的作品,卻因為想練習刻痕又撿了回來,不過手似乎沒那麼巧,於是拜託老公Marco幫忙刮出杯子上的線條。 攝影/梁大文

本文摘自《Shopping Design》 122期「A-Better-Me Shopping List 新好生活選物清單」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分享
收藏
由 StudioPros 設計公司發起的「品牌重塑實驗室」計畫,為市場上的品牌做實驗性重塑,原因為何?創辦人李宜軒解析 3 大品牌設計與設計過程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台灣設計師,StudioPros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曾任於 IBM Consulting 團隊,專注以User Experience 為出發導入各面向之設計,擅長於跨領域整合,建構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是由 StudioPros 發起的一個長期計畫,我們會定期帶領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實踐品牌體驗的研究方法,實驗性地為市場上的品牌進行重塑。我們認為品牌再造的議題並不僅是優化視覺,更需要將使用者需求及體驗導入品牌設計流程,以更有脈絡的方式研究並定義品牌,創造視覺與策略並蓄的成果。而這一篇文章,希望透過與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執行初衷與內容,說明 StudioPros 如何透過其實踐我們的設計理想。

品牌重塑實驗室會議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為什麼開始執行品牌重塑實驗室?

原因一、設計前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長期被忽略

過去我曾任職於 IBM,時常與團隊一起打造各種產品,當時我們總是會花許多時間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測試,透過各種設計方法,客觀地頗析產品遇到的問題,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內容,接著才往後進行產品開發。而創立公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關議題,我發現「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思維很容易礙於時程而被草草帶過,設計過程常為求快只考慮設計團隊或組織高層的主觀偏好,甚至是來自客戶窗口的臆測。這樣的狀態,雖然前期執行上會很迅速,但當進入設計決策時,極度容易懸而不決,發生走到最後卻全部重來、無法有共識的狀況。

設計偏好難免主觀,但著實不該將所有需求與討論都集中在設計團隊或內部組織的偏好上,除了過程沒效率外,最終也未必能為品牌帶來更好的銷售與成果,有可能只是產出一個「比較順眼」的視覺。也因此,在執行設計前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顯得非常重要,透過該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角度判斷設計方向,後續討論視覺方向時,才能客觀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實驗室品牌共識工作坊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視覺設計教育常只重視覺不重策略,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求學生涯裡,總是花非常多時間琢磨視覺,不斷追求技法或技術。可是當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總會發現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視覺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會過。專案會不會被客戶買單,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設計策略,以及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

設計策略並非只單就視覺討論線條粗細、字體風格、以及圖案的意義,而是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例如,對應不同市場切入點與目標族群而產出的視覺風格、專注於不同品牌技術特性的視覺詮釋方式等。而解決客戶問題時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法,在我的求學生涯裡無從學起,需要自己進入職場不斷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議題實驗,拓展參與者對設計的另一層思考。

從策略到設計的思考發散過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業專案中大膽的改變與創新不易

許多大型國際品牌在品牌重塑後,常受人詬病整體感覺沒有改變,卻花了一堆錢。但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當組織龐大,產品影響力也十分巨大時,就算是很小的改變,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企業要對消費者、投資者負責,一昧地改變也的確風險過大,但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變;既然商業上需與現實妥協,那實驗專案就必須可以更大膽地發揮,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方式,提供企業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創造的成果與影響

有許多問題難以一時被改變,我們也很難用一己之力去改變現況。但若希望環境有所不同,還是需要開始行動。因此我們帶領了許多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同學、設計師們一起創作與實驗。目前已經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屆共八組作品。以下舉幾個近期案例與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屆作品: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或 TSMC,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廠,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發現台積電在品牌系統與規範較為缺乏,導致對外或對內的禮品外觀與包裝常常沒有應用的標準,因此收禮者無法藉由視覺辨識出企業的品牌獨特性。此專案透過前期研究、洞察並擬定設計策略,為台積電重新定義品牌調性,替企業規劃品牌完整的面向,透過禮品部推出具辨識性、一致性和品牌價值的企業紀念品,以此加深員工及客戶對台積電企業形象的認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屆作品: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 設計團隊 : 楊皓鈞、顏沛沂、柯松佑 )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臺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臺北大縱走,是長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也是首都第一條長距離步道,以全民參與和感受臺北山林魅力為本,使大眾能從不同角度一窺臺北全景。然而,當大眾想到臺北大縱走時,可能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體的訊息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難以感受到這個品牌獨特之處與吸引力。

因此我們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過研究分析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及定位,重塑識別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以上兩組案例,過去我們也已深入不同議題,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貨、四海遊龍、台灣大車隊、台糖、維力炸醬麵;此外,我們也曾為防疫問題思考與設計解決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寫在文末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脈絡和心法外,更期待透過以上內容,提供對於品牌有興趣的設計師或業主不同的思維方法。設計師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除了花時間在視覺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試著去重新整理思維,或許會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結果。

願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設計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熱情。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更多關於「品牌重塑實驗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網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