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進化史,創作生涯全貌一舉公開:東京近年最大規模「新・北齋展」觀展重點導覽!
2019/03/12 | 展覽/活動 | Aly Lin
*本篇圖像經「新・北齋展 HOKUSAI UPDATED」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遠方的富士山前,湛藍大浪濺起了白色水花,這幅構圖大膽、視覺印象強烈的《神奈川沖浪裏》,可說是日本畫家葛飾北齋《冨嶽三十六景》系列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但,葛飾北齋長達七十年的創作生涯,可不是只有這幅作品能夠概括,就像畢卡索各種時期風格的嘗試、轉化,臻至成熟,想了解一位偉大創作者的全貌,更要從作品的軌跡來揭開面紗。
東京最大規模的葛飾北齋展
葛飾北齋一直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代表畫家,他的作品在十九世紀藝術圈引起的日本主義風潮,更是北齋受到國際矚目的契機。今年(2019)1月東京六本木的Mori Arts Center Gallery策劃的一檔「新・北齋展 HOKUSAI UPDATED」,是東京睽違十多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葛飾北齋展,集結了國內外收藏的名作和珍貴展件,多達480件(展品會分期輪流展出),一窺葛飾北齋從20歲至90歲高齡的創作生涯全貌。而展名取作「新」有兩層含義,除了意味著北齋畫技隨著年歲的「進化」(Updated),更代表了這次展覽將展出許多首次公開的北齋作品,完整呈現北齋真實的「新」面貌。
葛飾北齋的本名為中島時太郎,「新・北齋展」將北齋的創作生涯依照他使用的「畫號」分為六期:首先是初出茅廬作為勝川派畫師的「春朗期」(20-35歲頃),到離開畫派嘗試新的繪畫與狂歌繪本插畫的「宗理期」(36-46歲頃),接著是大家很熟悉傾注於小說插畫的「葛飾北齋期」(46-50歲頃),還有開始描繪『北齋漫畫』的「戴斗期」(51-60歲頃),與創作出《冨嶽三十六景》的「為一期」(61-75歲頃),最後是專注於自由繪畫創作的「畫狂老人卍期」(75-90歲頃)。
多件首次公開的展品
「新・北齋展」除了可盡覽北齋畫業的全貌之外,更集結了多件首次公開的展品,包括北齋88歲時創作的《向日葵圖》(美國・辛辛那提美術館藏),畫中攀爬著竹枝、挺立凜然的向日葵,象徵著北齋直至晚年仍充滿豐富的創作能量。另外,還有近年才發現的北齋珍貴真跡《假名手本忠臣藏》(歌舞伎劇目之一),以及首度全118幅公開,色彩艷美配合當時和曆插圖的《津和野藩傳來摺物》。
永田生慈的北齋收藏,東京最後展出
「新・北齋展」另外一個看點,是在東京能夠看見「永田生慈北齋藏品」的最後機會。永田生慈是知名浮世繪研究學者、藏家,更是日本研究葛飾北齋的第一人,他收藏了北齋一門完整的作品超過2000件,還有許多少見的珍貴作品。永田經常擔任北齋相關展覽的監製與策展,也是這次展覽的總監,因此「新・北齋展」可說是永田生慈「北齋藏品」的集大成,融合了他畢生研究的心血。2017年他將全數的收藏捐贈給自己的故鄉島根縣政府,以承其遺志(永田於2018年2月逝世),展期過後他的藏品將僅限於島根縣展出。
畫狂老人的最終心境
儘管現今被譽為「世界級的天才畫家」,但葛飾北齋在世期間從不滿足於自己的畫技,甚至還有些自卑惋惜。記得前年NHK特別篇日劇《眩~北斎の娘〜》的最後段落,披散著白髮的北齋正用盡力氣描繪他生前最後一件作品《富士越龍圖》,他喘著氣發出顫抖的聲音,對女兒榮說:「若上天再多給我十年,不!只要五年的壽命的話,我定能成為真正的畫家。」(天我をして十年の命を長らわしめば…天我をして五年の命を保たしめば 真正の画工となるを得べし)畫中那隻隨著黑雲升天,越過富士山的龍,似乎也在傾訴他此時渴望超越的心境。
「新・北齋展」最後的展期到3月24日,若在東京的讀者千萬別錯過這次認識葛飾北齋畫業全貌的珍貴機會!因為除了那洶湧的藍色大浪之外,還有更多他投入生命創作的作品值得細細品賞。
新・北齋展 HOKUSAI UPDATED
展期:2019年1月17日(四)〜3月24日(日) (展期中部份展品會進行更換)
開館時間:10:00~20:00(週二至17:00為止,最後入館為閉館前30分鐘前)
展場:Mori Arts Center Gallery (Roppongi Hills Mori Tower 52F)
聲音導覽:貫地谷詩穗梨、神田松之丞(講談師)
交通方式:東京Metro 日比谷線「六本木站」 1C出口(直達)
都營地下鐵 大江戸線「六本木站」3號出口,徒歩4分鐘
都營地下鐵 大江戸線「麻布十番站」7號出口,徒歩5分鐘
東京Metro 南北線「麻布十番站」 4號出口,徒歩8分鐘
官網:https://hokusai2019.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