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淡蘭古道「道長」吳雲天:從市郊古道出發,走讀台灣百年生活史

2020/11/03
林亞璇
專訪淡蘭古道「道長」吳雲天:從市郊古道出發,走讀台灣百年生活史
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相較於百岳的壯闊山景、身心鍛鍊的洗禮,走入郊山古道有哪些樂趣?能從哪些角度找魅力?跟著熟稔台灣古道的達人實地走一趟,看淺山裡的自然景觀、文史人情。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2020/ISSUE03「Wild 山形人.野行者」

「圈內有言,雲天爬山既不高也不低,總在半山腰。」本業在中研院做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地下身份是熱衷台灣淺山古道的達人,喜歡與人互動的他,著迷於原住民部落、早年移民發展的生活故事,還因為地方人脈深厚,參與新北市政府「淡蘭古道北路指南」的編撰。這次特別請吳雲天走一趟深坑茶山古道,娓娓道來這座舊路探勘前輩劉克襄口中「家山」的迷人之處,也闡述另一種風光別具的近山路徑。

山形人 吳雲天
古道達人、淡蘭古道「道長」吳雲天。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不過15分鐘車程,車子已經從台北信義區駛進新北深坑山區,吳雲天指著周圍有些雜亂的地貌說:「這些都是野放的茶樹,這一帶用友善環境農法種茶,不灑農 藥。」越過山稜線,隔壁就是木柵貓空,這兩處都是文史上有記載,北台灣歷史悠久的包種茶茶區,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農家種茶維生,因為水質乾淨、採自然農法,價格又較高山茶親民,許多「內行的」都直接上山找茶家買茶。

走入百年茶家的生活聚落

跟著吳雲天來到古道入口,無人看顧的農夫市集攤位展售著多樣蔬果,代替農家發出無聲招呼。「我常來這裡買菜,幾乎都是早上才採收的當季菜色。」吳雲天說著順手打包了一袋頭好壯壯的秋葵,由於是農家自種自用,菜色品種多元,有一種逛超級市場沒有的樂趣。

山形人 吳雲天
古道入口處有一片菜攤,當地農民會將多種的新鮮蔬果拿出來販售。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山形人 吳雲天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沿途經過結實累累的蓮霧樹、當季盛產綠竹筍的竹林、樹幹上猖狂叢生的蕨類,茶山古道林相茂密,就算陽光大好依然陰涼颯爽。步道採用傳統工法,就地取材砂岩與相思木,鋪石階、做導水溝,讓泥土不怕雨水沖刷,住在山上的林家兄弟每年都會整修步道。「林家在這裡生活一百多年了,阿公們小時候走這條古道上下學,長大後把農作挑到山下賣,換民生用品和幾罐愛喝的飲料上來。」穿過林家的水稻與茭白筍田,會看到以木結構與土牆搭建的草厝,屋頂覆上白茅草,屋前正曬著採收的稻穀;草厝往上就是一大片茶園和茶寮,林家出品的東方美人、蜜香紅茶、包種茶連年得獎,熟識的山友們都知道要來這裡喝茶買茶。

山形人 吳雲天
茶山古道用傳統工法、就地取材搭建步道,經久仍耐用。 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山形人 吳雲天
林家的水稻田採取一年一作的自然農法耕種,收成後就在草厝前曬榖。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山形人 吳雲天
以傳統木結構與土牆搭建的林家草厝。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山形人 吳雲天
山上的林家幾十年來種茶、製茶為生,在茶友間擁有好口碑。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山形人 吳雲天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吳雲天對茶山古道情有獨鍾不是沒有理由,除了人情味滿滿的林家,位於半山的吳家石厝,是當年深坑望族黃家嫁女兒時蓋的,寬厚的石塊、做採光的屋頂玻璃,闊氣格局和用料看得出家世雄厚;山下的蔡家古厝則是炮子崙茶葉產銷班班長的家,雖說這是一片發展已逾三四百年的聚落,如今仍活生生上演著純樸農家的日常場景,時間在這裡像是從來沒有往前走。為了守護心中這片難得的茶山,吳雲天和一群志工夥伴們協助當地維護古道、修繕房子,先前還替林家蓋了一間可以泡澡的浴室,至今阿公仍滔滔不絕地感念這件事。

山形人 吳雲天
茶山古道山腳下的蔡家老厝,是買茶的秘密景點。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山形人 吳雲天
位於半山的吳家石厝,寬厚的石塊用料看得出家世雄厚。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從百岳收集者成為古道專家

聽吳雲天講起道上的古往今來,就像一本鮮活有趣的地理歷史課本在眼前延展,但他最初對山其實志不在此。高三寒暑假參加救國團的雪山、玉山登山隊,讓他對台灣高山的美景上癮,進了東海大學登山社後瘋狂收集百岳。上研究所那年,吳雲天偶然讀到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寫的《思源埡口歲時記》,他以文字和攝影細膩記錄下思源埡口的四季景緻變化,讓吳雲天看山的視角瞬間翻轉。「我發現自己以前只顧爬山,卻沒有好好看山。」於是他報考雪霸國家公園的志工,一做就是十四年。「有別於爬山時不斷移動,志工多數時間以山屋為據點,我可以好好看看山,還有爬山的人。」

山形人 吳雲天
Fjällräven的「Singi Stubben」包款是吳雲天日常登山愛用,內建鐵架與坐墊,累了可當成椅子休息。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有陣子吳雲天跟著前輩劉克襄在香港探勘郊野公園發展,六年前他們將視野回放台灣,研究起家鄉市郊、淺山的資源,進而協助新北觀旅局推廣淡蘭古道。上百條古道組成的淡蘭古道像張吸人的網,讓吳雲天接觸後深深著迷,除了投入修護、淨山、推廣,得了個淡蘭古道「道長」的稱號,去年他更規劃三天兩夜的古道大縱走,帶隊從汐止出發,串連十二條古道走到宜蘭大溪,「我們最後在雨中摸黑下山,身邊滿滿的螢火蟲飛舞,那景象真的太難忘了。」

當文史記載的白紙黑字在腳下成為立體的風景,以親身體驗早年先民跋山涉水的日常艱辛,那種近乎原始的身體經驗、觸景思古之情,想必真的令人一試上癮。吳雲天也不藏私地分享了喜愛的幾段淡蘭山徑,「中路的中坑、崩山坑古道,北路的燦光寮,都有很豐富的風景。」他掏出背包裡具有啟發或特殊意義的山徑書寫讀本,「入山之前除了鍛鍊體力、充實裝備,閱讀能打開你的多元觀點,留意山裡發生的各種事情,那你腳下就不只是一條山徑了。」

山形人 吳雲天
《思源啞口歲時記》、《十五顆小行星》、《淡蘭古道 北路》,是吳雲天鍾愛的山間自然人文讀物。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以行動展現愛山的極致

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志工期間,吳雲天笑說山上簡直就是社會的縮影,什麼人都有。「有些商業團假借淨山名義取得山莊床位,我後來就不在雪山做志工了,另外召集一群志工成立『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專挑那些名不符實單位認領的路線,做真正的淨山。」他們更與環境資訊協會共同推出淨山手冊,希望透過知識推廣讓「正確的淨山」普及化。

近年台灣戶外活動盛行,不少旅行社推動登山觀光化,商業登山團蓬勃發展,加上網路資訊發達,YouTuber、KOL等將大山大海美景輕易投放到個人螢幕前,卻造就有些認知不足的新手輕率入山,引發個人安全、生態破壞的疑慮。「知識養成必須經過學習,教育部想推山野教育,但體制內師資沒有受過專業培訓,這也是我現在投入協助的一塊。

山形人 吳雲天
茶山古道林相茂密,原生樹種植物與當地人家栽種的果樹、竹林混雜而生。 攝影/Emma SY Wang © Shopping Design

自15歲那年被收服為山的信徒,吳雲天對山的熱愛與許諾,不僅只走過欣賞,更以號召力與行動力付諸珍惜。他也想讓對山陌生的人、甚而是已經愛上山的人,發現另一種別具生活感的爬山樂趣——走在百年古道上,真切感受到身為島嶼後代的身份。誰說征服百岳才叫專業,在吳雲天身上,會發現淺山也能玩得很高明。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2020/ISSUE03「Wild 山形人.野行者」,走進山的國度,找自己的高度⋯⋯,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圖片來源/Plan b、陳韻竹
分享
收藏
Plan b 與 Alife 作為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的團隊,如何管理近百名工作夥伴,有效傳授思考模式與企劃心法?5 個知識管理方法分享!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業,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夥伴最近舉辦了春酒及春季派對,這次活動不僅是歡聚的時刻,從前期籌備至活動當日的不同環節,剛好讓我有機會觀察團隊現況。活動前查看座位安排時,才驚訝地發現全體系已近百名成員。隨著招募對象的年齡層和職務內容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更有感管理制度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團隊夥伴
圖片來源/Plan b

作為一個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工作的團隊,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有效率地傳授屬於 Plan b 的思考模式(mindset)?即使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自認為相對完善的工作手冊——從企劃心法的提點、專案流程的各階段推進實務,再到各類文書作業的模板,期待讓夥伴更快上手。但 往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洞察或觀點,有時仍還是得經過一段實戰經驗的「對頻」後才得以發生。

由於每個人長期累積知識、資訊和生活經驗的內容建構了各自的思考模式,我們持續用以下方法,加速並完善組織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廣泛吸收,累積生命經驗
我們相信作為腦力工作者,要吸收好素材作為原料,才會有好的產出成果。企劃的本質是與人溝通,瞭解不同角色的田野調查,就是跳出舒適圈累積不同生命經驗。擁有豐富體驗後,大家對於「好」的標準會更有共識。

整理資訊,建立知識庫
不論是廣泛地瀏覽,或針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爬梳,大量閱讀的過程可透過多人協作共同知識庫降低資訊落差。先建立共同資訊分類結構,便可在閱讀過程同步整理重點,減少後續再查找的時間。心智圖、筆記軟體、雲端共編都是我們常用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舉重,鍛鍊創造性思考
像鍛鍊身體一樣,思想也需要持續鍛煉和提升,培養創造性思維,可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觀看啟發性的影視作品、參與開放式的討論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實現。Plan b 夥伴在到職時,會拿到必讀書單,之後則透過每週 Input 表單在週會與大家交流分享。每月慶生的趣味問答範圍更廣,涵蓋浪漫韓劇、議題電影或社會時事。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思想領域,將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

建立 PDCA 循環,持續優化
運用時間的狀態,是檢視工作流程能否可優化的關鍵指標。為什麼她做這件事只要10分鐘,我卻要花 2 個小時?藉由拆解任務的步驟,發現可以優化的空間。很常在處理突發狀況?「急迫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問題始終不急迫」,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建立 SOP,降低下次從 0 到 1 的時間,運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檢視組織狀態,確保持續學習成長。

可協助任務分類優先順序的艾森豪矩陣
圖片來源/Asana

現在只是現在,不要被現況侷限
最後,分享《The OA》影集中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西元 1954 年之前,世上從來沒有⼈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 1,609 公尺),⼈們認為這是人類速度的極限。有一天,一名英國選⼿用 3 分 59 秒完成了這項任務。六週後,又有另⼀位跑者以 3 分 58 秒破了紀錄,然後,一位又一位。現在,一個實力雄厚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到。正是我們無法想像這些事情才阻礙了我們。

“It’s our inability to conceive those things that holds us back.” ——《The OA》

圖片來源/Unsplash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