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張 NFT 雜誌封面!聶永真操刀《Vogue》封面推出 NFT 版,跟上美國《時代》數位浪潮

2021/09/27
吳元熙 / 數位時代
台灣首張 NFT 雜誌封面!聶永真操刀《Vogue》封面推出 NFT 版,跟上美國《時代》數位浪潮
圖片提供/VOGUE、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NFT熱潮自今年初延燒至今、交易量屢創新高,正顯示繼數位化浪潮後,媒體的另一新時代來臨;Vogue也找來知名設計師聶永真 ,將雜誌封面設計成NFT。
首圖圖片提供/VOGUE、Shopping Design

2021.9.27 更新:VOGUE Taiwan NFT 封面最終以 30 以太幣售出(約 250 萬台幣),成為全球第一個被收藏的 VOGUE NFT。

你有多久沒買雜誌了?或者該問:你肯花多少錢收藏一本雜誌?美國《時代》(Time)雜誌的愛好者直接以行動表態,平均願意以19萬美元(新台幣500萬元)購買一期雜誌的封面。特別的是,這些被買下的封面卻不是「紙本」。

今年4月,《時代》宣布首次發行雜誌 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拍賣1966年、2017年、2021年等3期以純文字設計的封面,最終以約44.3萬美元,由同一人買下包含「上帝死了嗎?(Is God Dead?)」、「真相死了嗎?(Is Truth Dead?)」等經典封面文案;5月,《時代》再次嘗試,找來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特製NFT專屬封面,結標價仍衝出32萬美元。

配圖1_時代雜誌NFT- Cyrpto.Series.Grid_
NFT市場發燒,《時代》將1966年、2017年、2021年等3期雜誌、以純文字設計的經典封面製成NFT。 Time

短短兩個月後,台灣雜誌業也有人跟進趨勢,挑戰者是至今發行300期雜誌的《Vogue》。

《Vogue Taiwan》以「Formosa Love(福爾摩沙之愛)」和「一座島嶼的可能性」為題,邀請平面設計師聶永真打造2021年7月號的特別版封面,並以同樣的設計理念製作成NFT,起標3個,於9月24日放上數位交易平台Foundation拍賣

Leslie_arron-horz
《Vogue Taiwan》總編輯孫怡(圖左)邀請知名設計師聶永真(圖右)操刀,以島嶼及海洋蔚藍元素,打造台灣第一個NFT雜誌封面。 Vogue
FireShot Capture 108 - VOGUE TAIWAN JULY 2021 ISSU
《Vogue Taiwan》邀請平面設計師聶永真打造2021年7月號的特別版封面,並以同樣的設計理念製作成NFT,於9月24日放上數位交易平台Foundation拍賣。 螢幕截圖自 foundation

科技化封面,為雜誌魅力「增值」

這個台灣首創的NFT雜誌封面,是透過短短8秒的循環影片,試圖讓讀者感受到夜晚寧靜海面的海浪波動。聶永真表示,為了呈現寧靜感受,海浪拍打速度不能太快,但是又要顧及網路文本讀者的快速閱讀習慣,所以需要反覆和動畫師討論。

「這是《Vogue》全球27個市場中的第一次嘗試,也是台灣雜誌圈的第一次。」《Vogue Taiwan》總編輯孫怡笑說,既然是台灣史上首個NFT雜誌封面,當然希望拍賣價愈高愈好,不過嘗試NFT的出發點其實和錢沒關係,而是回到內容產製面,希望能增加大家收藏雜誌的意願。

配圖2 [cover]Vogue Taiwan 7月封面
Vogue

自2020年初接任總編輯以來,孫怡陸續嘗試以電腦生成圖像(CGI)、擴增實境(AR)等技術製作封面,不斷尋找替雜誌「增值」的可能性。她坦言自己對NFT了解有限,最初經朋友介紹大受歡迎的NFT藝術品《CryptoPunks》,加上自己喜愛的創作者發行NFT,才決定讓《Vogue》團隊放手嘗試。當然,議題是否適合與科技結合,也是發行NFT的關鍵考量。

VOGUE 2021年1月號封面故事-勇敢新世界 THE ADVENTURERS.jpg
《VOGUE》2021年1月號推出結合CGI和AR封面 圖片提供/VOGUE

相較之下,聶永真已經是NFT熟手。他自今年3月起,已發行過多種NFT創作,平時則很欣賞《災難女孩》(Disaster Girl)等迷因(meme)NFT,也買過NFT藝術創作《荒謬植物園》(Absurd Arboretum)。「我更喜歡新創造出來的東西,因為把經典的作品拿出來販售,在本質上比較接近拍賣公司蘇富比(Sotheby's)和佳士得(Christie's)。」

聶永真以自己經驗舉例,觀察會收藏NFT的玩家多半是為了獨特性,例如荒謬植物園以膠囊為概念,限量發行6,666個NFT,每個膠囊打開後會生長出獨一無二的植物,且創作團隊還會在實體世界裡同步種下一顆樹,賦予更多意義。

媒體做NFT,議題「契合度」是關鍵

至於媒體能靠發行NFT賺錢嗎?康泰納仕集團董事總經理劉震紳認為,NFT的應用發行,可以刺激雜誌產業重新思考,能否將說故事能力運用在不同平台上,「NFT有變現潛力,不過要說它已經是商業模式還有點太早。」

在台灣,康泰納仕集團旗下有《Vogue》與《GQ》兩本雜誌,近年來也發展出電商「GQ Shop」與文章導購等變現方式。劉震紳表示,相較於商業雜誌,時尚雜誌內容更容易在網路上「被複製」,因此得要努力創造價值。他初步觀察,NFT會適合用來配合特定議題,而不是定期發行。

對NFT有興趣的媒體不斷增加。被阿里巴巴收購的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已於今年7月宣布啟動一項名為「ARTIFACT」的NFT計畫,目標是將既有歷史資料NFT化,如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的報導,藉此讓「讀者參與歷史的一刻」。

「值得收藏才是關鍵!」無論是時尚雜誌或新聞議題報導,擅於捕捉時代精神與社會脈動的媒體,勇於跟進趨勢風口,但挑戰才剛剛開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第327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原文請點此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圖片來源/Plan b、陳韻竹
分享
收藏
Plan b 與 Alife 作為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的團隊,如何管理近百名工作夥伴,有效傳授思考模式與企劃心法?5 個知識管理方法分享!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業,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夥伴最近舉辦了春酒及春季派對,這次活動不僅是歡聚的時刻,從前期籌備至活動當日的不同環節,剛好讓我有機會觀察團隊現況。活動前查看座位安排時,才驚訝地發現全體系已近百名成員。隨著招募對象的年齡層和職務內容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更有感管理制度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團隊夥伴
圖片來源/Plan b

作為一個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工作的團隊,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有效率地傳授屬於 Plan b 的思考模式(mindset)?即使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自認為相對完善的工作手冊——從企劃心法的提點、專案流程的各階段推進實務,再到各類文書作業的模板,期待讓夥伴更快上手。但 往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洞察或觀點,有時仍還是得經過一段實戰經驗的「對頻」後才得以發生。

由於每個人長期累積知識、資訊和生活經驗的內容建構了各自的思考模式,我們持續用以下方法,加速並完善組織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廣泛吸收,累積生命經驗
我們相信作為腦力工作者,要吸收好素材作為原料,才會有好的產出成果。企劃的本質是與人溝通,瞭解不同角色的田野調查,就是跳出舒適圈累積不同生命經驗。擁有豐富體驗後,大家對於「好」的標準會更有共識。

整理資訊,建立知識庫
不論是廣泛地瀏覽,或針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爬梳,大量閱讀的過程可透過多人協作共同知識庫降低資訊落差。先建立共同資訊分類結構,便可在閱讀過程同步整理重點,減少後續再查找的時間。心智圖、筆記軟體、雲端共編都是我們常用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舉重,鍛鍊創造性思考
像鍛鍊身體一樣,思想也需要持續鍛煉和提升,培養創造性思維,可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觀看啟發性的影視作品、參與開放式的討論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實現。Plan b 夥伴在到職時,會拿到必讀書單,之後則透過每週 Input 表單在週會與大家交流分享。每月慶生的趣味問答範圍更廣,涵蓋浪漫韓劇、議題電影或社會時事。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思想領域,將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

建立 PDCA 循環,持續優化
運用時間的狀態,是檢視工作流程能否可優化的關鍵指標。為什麼她做這件事只要10分鐘,我卻要花 2 個小時?藉由拆解任務的步驟,發現可以優化的空間。很常在處理突發狀況?「急迫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問題始終不急迫」,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建立 SOP,降低下次從 0 到 1 的時間,運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檢視組織狀態,確保持續學習成長。

可協助任務分類優先順序的艾森豪矩陣
圖片來源/Asana

現在只是現在,不要被現況侷限
最後,分享《The OA》影集中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西元 1954 年之前,世上從來沒有⼈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 1,609 公尺),⼈們認為這是人類速度的極限。有一天,一名英國選⼿用 3 分 59 秒完成了這項任務。六週後,又有另⼀位跑者以 3 分 58 秒破了紀錄,然後,一位又一位。現在,一個實力雄厚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到。正是我們無法想像這些事情才阻礙了我們。

“It’s our inability to conceive those things that holds us back.” ——《The OA》

圖片來源/Unsplash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