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迷路為了看花老闆阿定專訪:不用害怕迷路,沿途的奇異花草或許更美

2022/09/28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老闆阿定專訪:不用害怕迷路,沿途的奇異花草或許更美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沒有走出去,你不會知道想像跟實際,本來是兩件事。」阿定多年前南漂恆春,經營「迷路為了看花」,從每天做麵包這件事情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出自己相信的價值。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2 秋季號 / THE TRIP ISSUE:另一種旅行

離開恆春轉運站,轉進遠離塵囂的小路,兩旁茂密樹林夾道而生,好幾個分叉路口一不小心真的會就地「迷路」。導航停在山丘上的一棟宅院前,可以看得到海與夕陽。在這裡貼近自然的生活狀態原始,也有一點像是人生:「你把房子放在森林裡面,享受它的綠意,享受海風,也就要忍受昆蟲和颱風的肆虐。」老闆阿定說。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一間避世的林中宅院

完全不同於墾丁給人觀光而速食的印象,「迷路為了看花」選址的孤僻離群,意味頗為深遠,十三年前這樣的民宿型態是先鋒,經營至今,也近乎經典。

每日中午手工揉麵團,以自家養的天然酵母發酵,靜置等待,到了下午就有歐式酸麵包出爐,每天民宿會準備兩到三款,客人如果待超過兩天,也能在早餐上感受變化;這個從十幾年前就有的「自做麵包」,似乎定錨了以「食」為主軸的核心價值。

挑高的客廳連接開放式的廚房,偶有私廚來訪,讓人一眼就能看到的黑板上彩色粉筆畫著今日料理;能自己做就不要買,也常不怕麻煩地親自處理食物的細節,例如一道酪梨燻鮭魚,阿定決定自己來燻,某一年在市場裡認識了肉販,便自行研發食譜,再買肉跟配方,請對方幫忙灌出獨家味道的香腸,「到了秋冬我們還會自己種番茄、種櫛瓜、種蔬菜,因為重視食材的季節,大概四個月到半年會換一次。」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我終於可以成為一個人

院子旁邊有個菜園,採訪時正值夏天,炎熱的氣候與隨時可能來的颱風令菜園的相關作業全數暫時休耕,然而靠雙手與員工一起整理一塊田、種出食物能填飽肚子,那種踏實感深深打動阿定,「記得第一次把院子裡草皮整理好的時候,有了一塊田可種,那時我說,我終於可以成為一個人了!」有土斯有財,有土地就不至於挨餓,因此每年秋冬季無論再忙,開店事情再多,阿定都還是會把田整理出來,把菜苗種下去。

從這裡開始,阿定開始注重生活中的細節,自種的好食物、餐桌上用的餐盤食器與其配色擺盤,再延伸到其他生活物件,「我常說,理想生活從好好吃早餐開始,雖然聽起來或許儀式感,但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迷路沒有範本,只有自己看到的風景

當年第一間高雄的咖啡店開張後,阿定還是每個禮拜都會下墾丁;有時候浪很漂亮,就把店關了去追浪,「一開始我們只想開一家小店,後來可能運氣好,生意漸入佳境,漸漸的我把所有的熱情和心力都放在店裡,直到某天驚覺,買了三四年的新房子竟然從來沒有坐下來好好吃過一頓飯。」阿定苦惱著工作如此令人疲憊,除了收入外所有的一切都很耗損,「那時候我老婆提議,不如我們就搬下去墾丁,我聽到關鍵字『墾丁』馬上眼睛一亮說好,第二天上網找房子,就看到這裡。」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一間開在大自然裡的房子,開了大片窗戶,讓風可以進來,也可以走到露臺;外面的海風可以吹進房間,偶爾會有蝴蝶飛進來,東北季風吹起時,會有沙在飄,阿定開玩笑說:「如果可以躺,我就不讓客人坐,可以坐,我就絕對不會讓客人站,旅宿就是一個慵懶的存在。」很chill的露台跟浴缸也成為「迷路」品牌的標配,旗下的三間民宿都擁有同樣的DNA。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阿定透露他也正在埔頂打造一棟結構上幾乎沒有牆、ㄇ字型的房子,面向海,俯瞰整個巴士海峽和鵝鑾鼻燈塔。所有的牆面都是用實木做的大根柱子,工程時常延宕,困難之處在於難以找到阿定堅持要的木工插榫作法。

要開張做生意,花錢打造一個建築就可以開始,然而核心價值則需要時間去累積堆疊,更需要堅持下去,阿定說,這跟每天麵包一樣,是一種對於宿旅客的誠意跟尊重,「這兩年不斷有許多思考,我們最終決定要回到更好、更天然的原形食材,例如自做麵包的進口麵粉、台灣有機栽種的大禹嶺茶葉茶包,台灣在地植萃的洗沐用品等。」十多年累積了什麼,來自他們每天相信,天天在做的事。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有一種勇敢叫逐浪而居

近幾年阿定也比較少下水了,笑說現在海裡都是年輕漂亮的弟弟妹妹,「你去大家都很尊敬你,那個感覺不太好(笑),早期一起衝浪的朋友,有的年紀大,有的有小孩,有的拼事業,大家都上岸了。」但他不能忘懷站在浪上的自由以及那種自在的解放感,「前面很苦,一直喝水被浪捲,但當你靠自己的力量追到浪、站上板子的那一剎那,心裡的尖叫,你會知道先前的每一次下水、每一道浪都是值得的挑戰。」

阿定多年觀察,搬來墾丁的年輕人都是因為喜歡海,也有一大部分從澳洲回來不想再回都市工作的人,反而喜歡到處遊牧兼職工作,追逐的是海浪,或一個未必遙遠的夢想,「我一直都鼓勵大家勇敢地出走,我覺得其實人生就是這樣,沒有走出去,你不會知道想像跟實際,本來是兩件事。」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我年輕時還在寫信的年代,朋友在信裡寫了「迷路為了看花」這幾個字,我一直很喜歡。有時候你不用怕迷路,不小心轉錯彎看到的風景,可能比你期待中的風景更漂亮。我覺得人生也是這樣,有時候不如計畫的轉折,卻發現這樣好像也不錯。我覺得年輕人沒什麼好怕的,假設你說現在的工作可以領十萬,我都會認為在你想去的另一個地方未必不能,因為你有能力,就不用怕。當然家裡的牽絆會是另外一件事。」

在旅行中生活,在生活中旅行

「我常常覺得身為一個經營者,其實沒有休假時間,只有出國才算休假。然而雖然工作很忙,但可能今天處理完事情,去工地看一下,我會沿著海岸公路開車,想曬個太陽,就去沙灘走走或下水游泳,想要出海,就開個船出去晃一晃再回來、晚上有食物、有酒,這樣的日常也未嘗不是在度假。」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疫情前最後一次去北歐,照著偶然在雜誌上看到一個挪威的小島介紹指南,秋天就起身前往,「很多時候,到了那邊才決定下一個點要去哪,大部分的方式其實就是住下來、過日常的生活。」

阿定說每一次的歐洲旅行最後都固定停留義大利,逗留一小段時間再回來,「我認為旅行是這樣,去一個城市最短待一兩個禮拜,租個房子、去市場買菜然後做頓飯,好好享受。去那裡的咖啡店,到那裡的博物館走走,去教堂看看,其實就是換一個地方生活。」異地不用太遠,島內的遠方頂多森林海邊,在這樣的距離尺度,放入對生活的追求,從中可以獲得什麼,每個人心裡都一定自有答案。

恆春迷路為了看花
攝影 / Emma SY Wang© Shopping Design

阿定 迷路為了看花主理人
當初因為愛上衝浪南漂恆春,開店出乎意外地順利,至今品牌擴展至三間民宿、兩間咖啡店,以不同地理位置為據點,打造特色各異卻擁有同樣核心價值的「迷路系列」,也漸漸築起自己的生活輪廓,繼續勇敢作夢。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2 秋季號 /THE TRIP ISSUE:另一種旅行 - 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品牌重塑實驗室開始,探索品牌革新機會/李宜軒
圖片來源/李宜軒、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分享
收藏
由 StudioPros 設計公司發起的「品牌重塑實驗室」計畫,為市場上的品牌做實驗性重塑,原因為何?創辦人李宜軒解析 3 大品牌設計與設計過程困境!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台灣設計師,StudioPros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曾任於 IBM Consulting 團隊,專注以User Experience 為出發導入各面向之設計,擅長於跨領域整合,建構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是由 StudioPros 發起的一個長期計畫,我們會定期帶領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夥伴,一起實踐品牌體驗的研究方法,實驗性地為市場上的品牌進行重塑。我們認為品牌再造的議題並不僅是優化視覺,更需要將使用者需求及體驗導入品牌設計流程,以更有脈絡的方式研究並定義品牌,創造視覺與策略並蓄的成果。而這一篇文章,希望透過與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執行初衷與內容,說明 StudioPros 如何透過其實踐我們的設計理想。

品牌重塑實驗室會議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為什麼開始執行品牌重塑實驗室?

原因一、設計前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長期被忽略

過去我曾任職於 IBM,時常與團隊一起打造各種產品,當時我們總是會花許多時間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測試,透過各種設計方法,客觀地頗析產品遇到的問題,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內容,接著才往後進行產品開發。而創立公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關議題,我發現「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的思維很容易礙於時程而被草草帶過,設計過程常為求快只考慮設計團隊或組織高層的主觀偏好,甚至是來自客戶窗口的臆測。這樣的狀態,雖然前期執行上會很迅速,但當進入設計決策時,極度容易懸而不決,發生走到最後卻全部重來、無法有共識的狀況。

設計偏好難免主觀,但著實不該將所有需求與討論都集中在設計團隊或內部組織的偏好上,除了過程沒效率外,最終也未必能為品牌帶來更好的銷售與成果,有可能只是產出一個「比較順眼」的視覺。也因此,在執行設計前先釐清問題、了解使用者顯得非常重要,透過該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角度判斷設計方向,後續討論視覺方向時,才能客觀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實驗室品牌共識工作坊場景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視覺設計教育常只重視覺不重策略,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求學生涯裡,總是花非常多時間琢磨視覺,不斷追求技法或技術。可是當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總會發現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視覺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會過。專案會不會被客戶買單,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設計策略,以及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

設計策略並非只單就視覺討論線條粗細、字體風格、以及圖案的意義,而是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例如,對應不同市場切入點與目標族群而產出的視覺風格、專注於不同品牌技術特性的視覺詮釋方式等。而解決客戶問題時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狀」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法,在我的求學生涯裡無從學起,需要自己進入職場不斷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議題實驗,拓展參與者對設計的另一層思考。

從策略到設計的思考發散過程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業專案中大膽的改變與創新不易

許多大型國際品牌在品牌重塑後,常受人詬病整體感覺沒有改變,卻花了一堆錢。但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當組織龐大,產品影響力也十分巨大時,就算是很小的改變,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企業要對消費者、投資者負責,一昧地改變也的確風險過大,但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變;既然商業上需與現實妥協,那實驗專案就必須可以更大膽地發揮,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實驗性的方式,提供企業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實驗室創造的成果與影響

有許多問題難以一時被改變,我們也很難用一己之力去改變現況。但若希望環境有所不同,還是需要開始行動。因此我們帶領了許多對於品牌有興趣的同學、設計師們一起創作與實驗。目前已經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屆共八組作品。以下舉幾個近期案例與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屆作品: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台積電禮品部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或 TSMC,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導體製造廠,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們發現台積電在品牌系統與規範較為缺乏,導致對外或對內的禮品外觀與包裝常常沒有應用的標準,因此收禮者無法藉由視覺辨識出企業的品牌獨特性。此專案透過前期研究、洞察並擬定設計策略,為台積電重新定義品牌調性,替企業規劃品牌完整的面向,透過禮品部推出具辨識性、一致性和品牌價值的企業紀念品,以此加深員工及客戶對台積電企業形象的認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設計團隊 : 鄭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屆作品: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臺北大縱走品牌識別與體驗設計 ( 設計團隊 : 楊皓鈞、顏沛沂、柯松佑 )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臺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臺北大縱走,是長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也是首都第一條長距離步道,以全民參與和感受臺北山林魅力為本,使大眾能從不同角度一窺臺北全景。然而,當大眾想到臺北大縱走時,可能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條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體的訊息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難以感受到這個品牌獨特之處與吸引力。

因此我們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過研究分析強化品牌核心價值及定位,重塑識別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體驗。

除了以上兩組案例,過去我們也已深入不同議題,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貨、四海遊龍、台灣大車隊、台糖、維力炸醬麵;此外,我們也曾為防疫問題思考與設計解決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圖片來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寫在文末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實驗室的脈絡和心法外,更期待透過以上內容,提供對於品牌有興趣的設計師或業主不同的思維方法。設計師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除了花時間在視覺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過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試著去重新整理思維,或許會發展出很不一樣的結果。

願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設計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與熱情。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7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更多關於「品牌重塑實驗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網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