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像,就看不到裡面的東西──鄒駿昇談插畫創作

2022/07/25
李屏瑤 
沒有想像,就看不到裡面的東西──鄒駿昇談插畫創作
分享
收藏
因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繪本《禮物》,鄒駿昇對北美館的各種空間與通道熟門熟路。

因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繪本《禮物》,鄒駿昇對北美館的各種空間與通道熟門熟路。《禮物》的主角是個不開心的男孩,藉由他的眼睛,鄒駿昇希望表達觀賞藝術是一件輕鬆的事。繪本中呈現館內的各種空間,包括一般遊客看不到的地下室。「地下室的發電機,我把它想成『想像的機器』。沒有電的話,人會看不到,看藝術的時候,如果沒有想像,那你也看不到裡面的東西,只看到表面。就像《小王子》所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你要用心體會。」即便只是在發電機旁擺姿勢拍照,拍照結束後,他手上的筆記本還是多出一些線條,在陰暗的地下室以及鎂光燈閃耀之間,他看見了一些什麼,立即捕捉。

《禮物》曾獲美國Communication Arts第55屆插畫獎,在這之前,鄒駿昇以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插畫大獎得主聞名,首部繪本《小錫兵》2012年先在西班牙出版,才回台灣面世。大學念的是師範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修傳統國畫跟平面設計,畢業後進小學任教,執教鞭幾年後才出國唸書。因為整個大學都在學教育,讓他很喜歡傳記式的書。「想知道一個人是怎麼長大的,想看一個人從A到B的過程。出國唸書也是在學習,別人怎麼把我轉變。畫畫也是希望傳達一種理念。」鄒駿昇評了台灣學生繪本比賽三年,比賽分組從國小到大學,「愈小愈精彩,最糟是國高中,大學就還好。覺得很有趣的是,明明小時候很有想像力,但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倫敦的生活經驗,讓他回到台灣後有了不同的感觸。「國外在進行美感教育的時候,我們在基礎教育,要給自己國家一些時間。台灣就是『鐵皮屋文化』,實用、快速、便宜,如果大家只看到便宜,沒看到品質,那不會進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的想法,影響了台灣好幾代的父母,只有短視,看不到太遠的地方。鄒駿昇說明,「人生跟藝術創作都是長跑,但台灣的父母都把它當短跑看,持續性比較不夠。藝術沒辦法短視,需要長時間去累積,最後會還給你很棒的東西。」

因為打開了眼界,練習各種領域的可能,他不去限制自己,除了畫畫外,也參與空間設計,接許多不同類型的案子。他解釋,「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做選擇,多方嘗試後回過頭來,回到插畫這個小小的畫面上,會讓我的創作更精準。」許多創作者將生活全部奉獻給藝術,對現階段的他而言,藝術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藝術始終源於生活。「國外常常聽到enjoy your life,但在台灣,享樂變成一件有點尷尬的事。先過好生活,事情才會做得好,所以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有興趣的。 」為了好好生活、好好創作,先從享受每一天,享受每個片刻的選擇開始。

我期許自己前幾本作品可以實驗一點,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手法,也改編傳統小錫兵的故事。它原本就不是一個太快樂的故事,過去比較專注在愛情,我把焦點轉移到戰爭跟和平。其實我一直在關注這類主題,在這之前我也畫了玩具槍。這本挑戰傳統說故事的方式,有一頁是以小錫兵的角度看世界,顯現出小錫兵的渺小,另外有一頁是很難找到主角的。書裡的魚的長相也有玄機,其實吃掉小錫兵的魚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隻,可以仔細看。我在書裡藏了一些符號,小孩子可以看原本的故事,但看得懂的成人可以讀取訊息,進一步去思考。

鄒駿昇的推薦

《 Lily E Bert 》
Daniela Jaglenka Terrazzini / Orecchio Acerbo

這本書尺寸小小的,但很多細節可以看,是藝術性高的繪本,我也期許自己走的是藝術性高的繪本路線。我們定義繪本經常是以大人的角度去看,等於為小孩畫了框架,其實不用去這樣限定。這幾本都不是故事吸引我,而是形式跟風格。

《 Es war finster und merkwürdig still 》
Einar Turkowski / Atlantis im Orell Füssli

這個德國的插畫家很有意思,自己寄來這本給我,寫給我的英文有拼錯,還自己標出來道歉,很可愛。我對他的故事其實不瞭解,但對他的風格印象很深刻。

《 Changes 》
Anthony Browne / Walker

這本出自專業的兒童繪本插畫家之手,故事本身很吸引人。小男孩始終覺得家裡的東西怪怪的,一直表現出不安跟焦慮,過程很簡單,最後發現焦慮跟幻想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家裡有了新弟弟。這是我認為比較完整的、專業的兒童繪本畫家應有的水準。

Q:利用工作室的習慣是?

A:我們最近剛搬家。位於松菸附近的舊工作室比較小,周遭進出的人潮很多,對我來說比較浮躁,開放式的空間也讓人難靜下來做事。因為現在公司有7、8位成員,我的作息無法這麼「藝術家」了,中午前就會進工作室,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mail、上網吸收新訊、reference的蒐集整理……下午才會開始創作或發想。

Q:最喜歡的創作情境是?

A:我在倫敦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是無法在家裡創作的人,一定要有所謂的工作空間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且必定得擺滿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做特定案子時我會在牆上貼滿相關資料,讓自己進入那個情境。對我來說起步都是最慢的,開始了就會跑很快。我覺得作品品質和你投注的時間無關,是取決於你真正關注的時間。

Q:什麼情況下靈感最多?

A:洗澡和上廁所的時候靈感很多,最常解決問題的時間點都是在浴室;旅行的移動過程中也有助思考,例如在飛機上或是坐接駁車,因為外在環境改變時會想與自己對話,就會有很多答案出來,總之絕對不是刻意坐下來想點子的時候。

Q:觀察真實世界和欣賞他人創作,哪種方式對你的影響較大?

A:我不太會在同一個圈圈裡找靈感,新的學習大多都是在別的領域找到的,就像我今年去了米蘭家具展就有不少的想法。思想的刺激一定是來自日常生活的感受,而欣賞國內外的插畫創作大多是提醒自己標準在哪裡,兩種方式各有影響但層面不同。

Q:對自己現在的定位是?

A:我認為自己不是走擁抱大眾的風格,只有圈內的人才會知道我是誰。最希望讓作品的水準說話,表現出自己的跨界專業度。雖然我最喜歡的還是繪本和純藝術創作,但希望趁自己還有能量的時候盡量多方面接觸。(文字整理=楊偉成)

鄒駿昇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畢業。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覽,多次入選並榮獲國際大獎,如美國3x3國際當代插畫大獎首獎、荷蘭Output國際設計比賽、美國Adobe設計成就獎與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插畫首獎。返台後成立整合平面與空間的設計工作室「吉日」,從事商業與非商業藝術創作,至今發表過《小錫兵》及《禮物》兩本繪本,近期也參與名廚江振誠在台北與巴黎的餐廳空間設計。

攝影=侯俊偉 圖片提供=鄒駿昇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圖片來源/Plan b、陳韻竹
分享
收藏
Plan b 與 Alife 作為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的團隊,如何管理近百名工作夥伴,有效傳授思考模式與企劃心法?5 個知識管理方法分享!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業,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夥伴最近舉辦了春酒及春季派對,這次活動不僅是歡聚的時刻,從前期籌備至活動當日的不同環節,剛好讓我有機會觀察團隊現況。活動前查看座位安排時,才驚訝地發現全體系已近百名成員。隨著招募對象的年齡層和職務內容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更有感管理制度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團隊夥伴
圖片來源/Plan b

作為一個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工作的團隊,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有效率地傳授屬於 Plan b 的思考模式(mindset)?即使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自認為相對完善的工作手冊——從企劃心法的提點、專案流程的各階段推進實務,再到各類文書作業的模板,期待讓夥伴更快上手。但 往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洞察或觀點,有時仍還是得經過一段實戰經驗的「對頻」後才得以發生。

由於每個人長期累積知識、資訊和生活經驗的內容建構了各自的思考模式,我們持續用以下方法,加速並完善組織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廣泛吸收,累積生命經驗
我們相信作為腦力工作者,要吸收好素材作為原料,才會有好的產出成果。企劃的本質是與人溝通,瞭解不同角色的田野調查,就是跳出舒適圈累積不同生命經驗。擁有豐富體驗後,大家對於「好」的標準會更有共識。

整理資訊,建立知識庫
不論是廣泛地瀏覽,或針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爬梳,大量閱讀的過程可透過多人協作共同知識庫降低資訊落差。先建立共同資訊分類結構,便可在閱讀過程同步整理重點,減少後續再查找的時間。心智圖、筆記軟體、雲端共編都是我們常用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舉重,鍛鍊創造性思考
像鍛鍊身體一樣,思想也需要持續鍛煉和提升,培養創造性思維,可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觀看啟發性的影視作品、參與開放式的討論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實現。Plan b 夥伴在到職時,會拿到必讀書單,之後則透過每週 Input 表單在週會與大家交流分享。每月慶生的趣味問答範圍更廣,涵蓋浪漫韓劇、議題電影或社會時事。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思想領域,將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

建立 PDCA 循環,持續優化
運用時間的狀態,是檢視工作流程能否可優化的關鍵指標。為什麼她做這件事只要10分鐘,我卻要花 2 個小時?藉由拆解任務的步驟,發現可以優化的空間。很常在處理突發狀況?「急迫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問題始終不急迫」,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建立 SOP,降低下次從 0 到 1 的時間,運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檢視組織狀態,確保持續學習成長。

可協助任務分類優先順序的艾森豪矩陣
圖片來源/Asana

現在只是現在,不要被現況侷限
最後,分享《The OA》影集中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西元 1954 年之前,世上從來沒有⼈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 1,609 公尺),⼈們認為這是人類速度的極限。有一天,一名英國選⼿用 3 分 59 秒完成了這項任務。六週後,又有另⼀位跑者以 3 分 58 秒破了紀錄,然後,一位又一位。現在,一個實力雄厚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到。正是我們無法想像這些事情才阻礙了我們。

“It’s our inability to conceive those things that holds us back.” ——《The OA》

圖片來源/Unsplash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