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和設計的那條界線在哪?深澤直人給出了這5個面向
2017/03/05 | 設計思考 | 好奇心日報 胡曉琪
要說日本傳統工藝最盛的地方,位於日本海沿岸的港口城市金澤市必屬其一,它的加賀友禪、金澤箔、漆器和九穀燒都非常出名。拋開本身悠久的手工藝歷史和傳統,在 2020 年,日本的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也將遷移至此。
在今年初,金澤舉辦了「世界工藝三年展」,「工藝」就成為金澤市街頭巷尾人們最熱烈討論的議題。趁著這個時間點,從去年十月底至今年的 3 月 20 日,在妹島和世設計的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內,舉辦了一期名為「工藝和設計的界線」的展覽。
策展人深澤直人,是良品計畫的設計顧問,無印良品的壁掛式 CD 機,就是他最知名的作品。深澤直人從 2012 年起,擔任日本民藝館的館長一職,對於設計和民間藝術都有著洞見。要探討工藝和設計的關係,深澤直人是最有發言權的人選之一。
深澤直人說,工藝和設計的界線是模糊的(這裡指的是手工藝和工業設計)。不能完全地說某件物品只屬於工藝而沒有設計,抑或是相反。不過在這場展覽中,為了不給觀眾模棱兩可的概念,他特意在工藝和設計之間,劃出了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儘管這條線也不一定是準確的,不過通過這種先把工藝和設計對立起來的基本觀點,可以引導觀眾形成自己的意見。
本次展覽共有五個主題,分別給出了五個思考工藝和設計的角度。
主題一:過程和素材
素材,即來自土地的饋贈。手工藝者在素材中傾注了自己的情感,從素材的特性出發,創作出了作品的形態。這種素材本身的特性,在工藝轉化成工業的過程裡,被精密化了。而在工藝中,發掘素材的特性,更多地依賴於手工藝者的判斷。
另外,不論是工藝還是設計,冶具(模組/尺規)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得益於 3D 列印、鐳射切割機和數控銑床等機械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設計,不再需要傳統的冶具了。
主題二:手工和機械
工業設計,從模擬工藝開始。這也就是說,機械是用以模仿人工的,直到人們不再能分辨出手工製品和工業製品的區別。這樣下去,人們也許就會慢慢忘記,應該要如何用雙手製作東西了。
主題三:形式
在工藝和設計的中間,或許存在著「設計的工藝」和「工藝的設計」。使用模具等工具進行手工製作時,是「設計的工藝」。在大量生產後,再加入手工的元素,就變成了「工藝的設計」。
主題四:經年變化
當一件物品歷經歲月打磨之後,它的質感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物品的所有者在這一過程中,對物品的感情也就日益深厚。時間賦予物品的,不僅僅是物理性的變化,更多的是一種創作者和品牌價值的漂白——流行總是轉瞬即逝,然而在經年累月之後,你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件物品上殘存了什麼。時間,或許擁有把設計變化成工藝的魔力。
主題五:工藝和設計的界限
工藝意味著職人的熟練程度,手上的技術活兒,以及對於完美和精緻的極致追求。儘管如此,他的工作仍然無法達到精密儀器所創造的數學精度。木材的印刷技術讓我們無法分辨真正的木頭和贗品。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的很多高品質的木材,出現在我們生活裡的時候,它們都是沒有「節」的。這讓很多人誤以為木頭本身就沒有「節」。最近,有一些製造商開始故意讓木頭的「節」顯示出來,這也反映了我們的審美觀的變化。
另外,我們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物品,是位於工藝和設計之間的,你很難去說,「它是 20% 的工藝,80% 的設計」這樣的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