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說動人的故事:「2019DIGIWAVE大海裡的迴旋踢」敲擊感官與內心,思考我們與海的距離
2019/10/24 | 展覽/活動 | 林亞璇
最新文章:叁式首度策展!2020 高雄 DigiWave「無條件進位」4 大展區揭曉:以科幻為命題,沈浸體感、未來想像限期 4 天登場
科技已經改變當代看展的方式,透過VR虛擬實境,能瞬間掉進異次元展場,把感官接收度開到最強;透過電腦程式運算,音樂與影像有了更精密的創造組合;透過科技,我們得以穿梭時空與地域,重現已發生的事實,模擬未知的將來。
「2019DIGIWAVE大海裡的迴旋踢」就是這樣一場以海洋為靈魂、用科技說故事的展覽,為期5天在高雄港邊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舉行,串連主題館、特展館、露天市集、live音樂演出、放映座談等內容,以科技拉近大眾與海洋議題的距離,在參與、互動、感受的過程中,思考海洋與己的關係。
主題館中央以鷹架、防塵網搭起四面環繞的影音帷幕,從外看是藍色的海底世界,由內感受則像身在漁場。屏幕上投影著鯨豚攝影師金磊拍攝的影像,同時能聽聞資深配樂史旻玠設計的聲音、氣味製造所模擬的海洋氣味。帷幕下方的角落,有幾隻「進廠維修」的海豚、綠蠵龜、海獅,這是由阿木司AMUSE團隊創作的後生物,而這整座主題館,就是想像時空來到2050年,海洋環境演化劣化後,人們如何接觸、理解海洋的場域。
帷幕之外,陶藝家黃國維創作的「偽生物食代」,直觀所見是獵奇怪萌的魷魚、水母,透過ipad的AR顯影後,可以看到牠們生長的海洋環境;另一邊展桌收集了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的鯨豚歌聲,搭配音效鼓聲,讓觀賞者可以當DJ混音創作;「通往不同海岸邊的三頂帽子」在頭罩裡模擬三種海邊的氣味:有漁港邊的油污、海腥味,也有帶點香氣的清新味道,以嗅覺連結觀展者的記憶。
除此之外,展場裡有三隻簡毓群導演拍攝的海洋紀錄片同步播映,或可以透過VR體驗跟著潛水者進入海底。由新媒體藝術團隊叁式設計與音樂人林強聯手創作的《寶貝》,則從林強兒時在海邊撿拾貝類、貼耳聆聽的記憶出發,解構貝類、以音樂為線索編寫動態影像,成為音樂影像裝置與一場現場演出,顛覆印象中流動、低頻的海洋形象,傳遞碎點式、節奏強烈的能量。
不只將海洋議題貫穿策展概念,策展團隊在建構展場時,也考量了「如何對環境友善」,因此搭建材料會在展覽結束後回到工地延續使用,現場幾乎沒有展品說明的輸出物,而以螢幕顯示,將多餘的製造負擔減少到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主題展從策展、執行、參與藝術家到展場導覽人員,幾乎都由高雄在地人組成,就像是一場聚集地方能量的成果發表,基於地域心境似乎也更貼近,令人期待DIGIWAVE的年年呈現,會再帶來什麼觸動人心的驚喜與思考。
DigiWave Takao臉書專頁:facebook.com/digiwaveta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