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現場直擊!2020夏季阿里山深度鄒族旅行:里佳部落植物學校體驗營、野外逃生X深山覓食記!
2020/09/17 | 旅人 | Shopping Design
把都市人,丟進深山裡,會發生什麼事情?
山裡故事,與植物初相遇的起點
從嘉義高鐵(嘉義火車站)集合,與同行遊客搭上巴士,沿著山脈之底,順向行經沿路的蒼鬱,緩緩駛上遙遠的里佳部落。三天兩夜的【maezo智慧-鄒吧學習假期─里佳部落植物學校】,由部落長老帶著眾人開酒敬神,展開部落的初相遇。
在海拔1040公尺之處,四面環山、滿天蔚藍,是里佳部落獨有的「藍」,浪漫、柔美,絲毫不遜色希臘。鄒族,部落長老口中,是個慵懶謙卑的族群,長老帶領我們,奢侈地吸收著滿谷的芬多精,沁涼的空氣與山谷炊煙,讓參與活動的孩子大笑叫著:「這裡有天然的冷氣耶!比台北還要涼!」。
步行在不過200多人的里佳小村莊裡。煩惱不見了。夜裡,入住鄒族特色民宿,蟬叫聲、遙遠的山羌回音、參雜貓狗輕叫,沒有吵雜的車流聲、民宿外的曇花在深夜十點綻放著,我們圍在火爐邊,聽著鄒族長老說著部落文化、傳說神話、親身歷經與神奇靈異故事。
充電後,一趟極度療癒的野外植物學校。
在山裡。吃得好豐富營養。全是高海拔的當季蔬菜,常見被米其林餐廳指定選用的野生、無毒、有機食材。獵味是前幾天山裡的收穫,食蔬是1000多公尺,晨間才剛送到的新鮮貨,吃食著純粹的滋味,一群人,跟著長老,展開步行時光,沿途製作天然鄒族樂器、弓箭、認識餐桌上的當季菜餚,在藍天白雲下,欣賞著高山與魅煙,里佳植物教室無極限,翻頁是步行的雙腳,教材是拔下的野植,伴奏是蟬聲第七號交響曲,至於解答,我們靠著五感,親身吃到、看到、聞到、摸到與真實地感受到。
因地震、風災,改變的山形與場景。是我們的引路標,長老教導,如何利用天然的資源(樹幹、樹枝),做成簡易指標,提醒同伴方向、前方有陷阱誤入,一場場大人版的實際童軍課,步伐間,不斷學習著。
有時下雨,有時晴。里佳部落限定──溫馨動人的鄒族音樂祭
大自然,容納了一切的不可控。有時放晴,有時雨。行程也靈巧地跟著氣候變換著,晴時,揹上包包與毛巾,沿路學習著野菜、摘下天然的部落泡泡糖、喝著剛剛從竹筒裡敲洞,流出的植物甘甜蒸餾水、認識著滿山遍地的龍鬚菜、鮮竹筍、地瓜葉、南瓜與高達五、六層樓的天然野生愛玉(最後,都被吃進了肚子裡)。
天降甘霖時。就聚集在山間空地,聽著鄒族的自創音樂,溫柔、撫慰、純粹而動心,彼此在山林間一同舞動著,笑忘都市煩憂。
運氣好時,能巧遇夏末秋初獨有的綠光螢光蟲,里佳村莊光害少、低開發的純淨讓四季螢火蟲綿延出現,入夜,仰頭望天,是一道如夢似幻的銀河星斗,交織出奇幻與閃熠。
Pantone色票找不到的「薯榔」色:紮染出獨一無二的植物染桌巾
向自然借物。不只宮崎駿的借物少女艾利提,鄒族也是。從傳統沿襲至今的黃梔子、山藍、薯榔皆是天然染劑,里佳給了夏季一個獨有的蜜桃、揉入淡淡暖調肉紅色,所以選擇了「薯榔」,部落老師說,想送大家一個溫暖的色調。
紮綁創作圖樣,跟著老師浸泡薯榔液、團隊攪拌入色、清洗、定色,細微的動作間,自然的色彩吃進了布料之間,立曬在金黃暖陽之下,成了2020夏季的美麗回憶。
後記:「我們可以再待久一點嗎?」
沒有人捨得回家了。大人想過更趨向部落的寧靜生活,也想把孩子放進野放場域中,讓自然改變一些什麼。
「以藍的名字呼喚我」──迴盪在山谷之間,彷彿,里佳部落,說了這麼一句話,跟我們道再見。
還有很多不同的遊程,等你來體驗!
【活動資訊】
2020阿里山脊梁山脈旅遊年-活動網站
主辦單位-官方Facebook
阿里山新印象 Facebook
(撰文/楊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