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逾 20 家獨立書店歇業抗議!momo 賣書 66 折,為何在出版業、獨立書店引發大反彈?

2020/11/12
全台逾 20 家獨立書店歇業抗議!momo 賣書 66 折,為何在出版業、獨立書店引發大反彈?
侯俊偉/ © 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為什麼 momo 賣書 66 折,會延燒出如此大的反彈?出版業、獨立書店害怕消費者發生「定錨效應」,有可能統一書價嗎?書籍就不能銷價競爭嗎?

就在雙十一前夕,原本看似正常的一波促銷活動,意外在書本電商、出版社相關社群燒起大火。

台灣知名電商 momo 在「好書市集」這個 campaign 裡發起了全館 79 折起、滿 111 元再加碼打 84 折的促銷活動。消息一出,也讓全台最大書本電商博客來迅速跟進,發起 11/10 (二) 19:00-23:00 限定萬種中文書下殺 66 折的活動。

但這卻引來了出版業高度關注,甚至反彈。粉絲頁《出版魯蛇碎碎念》首先發難,不僅認為長久下來不利於小型出版社跟獨立書店與大型出版社競爭,電商通路也會因折扣戰壓縮書本成本,導致書籍定價會越來越貴,出版社、消費者雙輸的局面。

隨後《做工的人》原著林立青特地發文聲援,而松鼠文化也宣布將從 momo 徹底下架所有出版品。不僅如此,目前就連青鳥、三餘書店、南方書店等全台數十間獨立書店也決定響應這波活動,在 11/11 這天歇業抗議。

當讓利戰法遇到黃昏產業

網路業內皆知,這其實是 momo 擅長的戰術。它們本身就是一間相當精於「讓利」的電商,例如上一期商周就報導得很白,「momo 至今仍賠錢賣衛生紙,因為它體積大、毛利低,但家家戶戶都需要定期採購,衛生紙每年為它帶來 5 億 7600 萬元營收,占比整體營收約 1%,是重點帶路雞。」

有跟 momo 做過生意的供應商也知,momo 只要打起折扣戰也都不手軟,低於廠商進貨價的流血價格強力促銷常常發生。這次全館 66 折、滿 111 元加碼打 84 折的活動也是類似狀況,跟出版社原進價進貨卻事後自己讓利促銷,雖沒有讓書商、經銷商在這次活動裡吸收成本造成額外負擔,但 momo 本土電商數一數二的地位,卻引發了出版業的集體焦慮。

出版業怕引發「定錨效應」

為什麼 momo 這個動作,會延燒出如此大的反彈?這是因為出版業、實體書店普遍害怕消費者發生「定錨效應」,一旦消費者對 66 折活動習以為常,就容易只等到雙十一這天才會大量購書,或是到實體書店買書時容易大喊「你們怎麼那貴,網路都比你們便宜」...等等。

至此就如前述,各通路一旦為了折扣戰削價競爭,長期下來將會要求出版社增加折扣讓利空間,連帶壓縮出版社的淨利或只能把書的定價往上堆疊。松鼠文化負責人賴凱俐的發文有更傳神地說明:

「 一直以來,松鼠盡可能在進貨價格、折扣承諾上,公平地與各通路合作,希望可以減少不同通路之間的競價,也希望避免因折扣戰而左右讀者的購書管道。為此,松鼠一直不願以 79 折為訂價基準,將折扣空間疊算進去,進而推向更高的定價。因為過高的書籍定價,會導致讀者必須比價,對於各家實體或網路書店,以及想購書支持的讀者,都非常不公平;我不能一手支持以定價購書,卻放任另一手讓自家出版品互打折扣戰。」

但出版社是不是該典範轉移了?

愛書人擔心這對原本已日漸式微的出版業,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起 momo 電商折扣事件,背面更反應了出版業目前商業模式未典範轉移,顯得脆弱的那一面。

怎麼說?音樂產業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現在哪家電商要流血價賣 CD,恐怕沒有幾間唱片公司會吭一聲;不敢說現在唱片業很賺,但唱片公司、歌手的營收主力早已從實體 CD,典範轉移到串流平台的分潤機制、或是直接舉辦演唱會上。而就連影集能上 Netflix,出版業是少數沒有數位轉型的 PGC 產業,但也顯示了有商業模式上破壞式創新的可能性,比起抗議通路,自己找到新的出路可能才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有人可能會質疑不是有電子書嗎?但事實上電子書普及率目前並不如串流音樂 APP,出版社、書商好好聯手認真重新把電子書內容編輯的更友善,並且培養作者適應電子書環境,讓數位讀者看電子書比現在更舒服、更有趣,是不是就是一種破壞式創新呢?

甚至在粉絲經濟當道的現在,培養作者在網路上的知名度比過去任何時代都來得重要,那數位行銷力,是不是也該成為我們評斷一間出版社的核心能力?

13:07 更新:momo 發表正式回應,稱此波「下單 79 折,滿 111 元再享 84 折」,為限時、滿額折抵、「非常態性」的優惠活動,雙 11 活動結束後將回歸一般活動優惠。

SD編輯補充:關於雙 11 書店歇業潮的其他觀點與想法,可以查閱下列這些文章:
一本書店/所有的東西,似乎只有書是可以這樣折扣?
書粥/我們能做的,是創造儀式性所包含的價值,用錢買不到的價值。
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打折是一種迷思,我們要創造的是價值
有河書店/獨立書店1111聯合歇業行動
*上述文字並非該貼文的文章標題,是SD編輯對該貼文的重點摘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DesignBIZ 專欄觀點】你的品牌值得被在乎嗎?/劉維公

2024/04/18
【DesignBIZ 專欄觀點】你的品牌值得被在乎嗎?/劉維公
圖片來源/Fast Company
分享
收藏
由全球知名雜誌《快公司》發起的競賽獎項「值得在乎品牌獎」,卻不見 Apple、Nike 等經典品牌案例,其獎項評選標準為何?又代表著什麼趨勢的興起?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6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值得在乎品牌獎」(Brands That Matter,簡稱 BTM)是全球知名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在 2021 年新設立的競賽獎項。第一屆 BTM 得獎者有 95 個品牌,第二屆 144 個,去年(2023年)第三屆評選團則是從超過 1,000 個入圍名單中選出 165 個得獎者,表彰這些品牌在社會行動、永續發展、群體共融、以及粉絲互動上激勵人心的表現,值得大家的推崇。

非常特別的是,你在 BTM 得獎名單上看不到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和泰(Toyota)、賓士(Mercedes-Benz)、可口可樂(Coca-cola)、耐吉(Nike)、寶馬(BMW)等常常出現在眾多品牌價值排行榜上的公司。舉例來說,英特品牌(Interbrand)公司所發表的「最佳全球品牌」(Best Global Brands),已經有 24 年的歷史。上述的 10 家品牌就是其 2023 年排行榜上的前 10 大品牌。

跟其他多數品牌價值排行榜一樣,英特品牌公司將調查重心完全放在品牌的市場競爭力,而且用貨幣單位去呈現品牌的市場價值。2023 年「全球最佳品牌」第一名的蘋果公司,其品牌價值高達 5,026.8 億美元;排名第一百名的佳能(Canon)品牌價值則是 60.32 億美元。在這些調查的定義下,品牌等於會賺錢的企業。

品牌價值排名失去參考意義

BTM 獎名單上有哪些企業呢?以第三屆 2023 年為例:

▍案例一

秉持「從觀影座位到街頭捍衛」(from the seats to the streets)理念的美國獨立製片公司參與者(Particpant),致力於透過電影刺激社會變革 ,不僅製作《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驚爆焦點》(Spotlight)等票房得獎電影,也拍攝《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後裔》(Descenfdant)等社會議題紀錄片,呼籲人們重視生活世界的公平正義。

獨立電影製片公司參與者的座右銘是「從觀影座位到街頭捍衛」,堅信說故事可以改變世界。
獨立電影製片公司參與者的座右銘是「從觀影座位到街頭捍衛」,堅信說故事可以改變世界。 圖片來源/participant

▍案例二

兩全其美(Two Good)希臘優格邀請消費者一同來對抗食物浪費與食物吃不飽問題 ,發揮「對你好、對大家也好」(Good for You, Good for Others)的善行。這家優格公司是由跨國食品集團達能(Danone)於 2019 年成立的品牌,至今減少的食物浪費超過 5,200 萬磅,贊助的供餐則有 480 萬份。兩全其美的 2022 年年營收高達 2.27 億美元,帶動美國整體優格產業從 2020 年到 2023 年 31% 的成長。

使命感企業兩全其美成長速度驚人,2020年到2023年美國優格產業近1/3的成長都是由這家公司所帶動。
使命感企業兩全其美成長速度驚人,2020年到2023年美國優格產業近1/3的成長都是由這家公司所帶動。 圖片來源/twogoodyogurt

▍案例三

歌手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所創立的彩妝品牌珍美(Rare Beauty),希望在 10 年之內募得 1 億美元的珍美影響力基金(the Rare Impact Fund),珍美自己固定每年捐出營收的 1%,投入全球青年的心理健康與教育推動議題 。投入這類型議題的原因,是來自於戈梅茲曾經精神崩潰的切身之痛。珍美目前在全球有 23 個合作夥伴,總資助金額超過 500 萬美元。珍美鼓勵青少年接受自己外貌的不完美,這種價值觀深受Z世代的喜愛。2023 年,珍美的營收超過 3 億美元。

賽琳娜.戈梅茲積極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她在傳記紀錄片《傾聽我心》(My Mind & Me)揭露自己從掙扎到重生的親身經歷。
賽琳娜.戈梅茲積極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她在傳記紀錄片《傾聽我心》(My Mind & Me)揭露自己從掙扎到重生的親身經歷。 圖片來源/IMDb

BTM 獎希望企業成為激勵人心的品牌,而不是最會賺錢的品牌 。上述的案例僅是 165 個品牌中的三個事蹟。企業值得被消費者在乎,是因為它努力推動善良的具體事蹟,而不是因為它酷炫的行銷內容與手法。BTM獎沒有排名順序,更不會有市值大小的統計。它的名單按照字母順序與範疇分類,因為每個品牌所從事的使命工作一樣重要。

倫理學是新品牌學、新商業運動

在使命感經濟(purpose economy)時代,公共利益的投入不該被視為企業的活動支出項目,使命感與影響力是企業應積極發展的投資經營項目。 從參與者、兩全其美、珍美等BTM獎的得獎者案例上,可以清楚看到,使命感與影響力能夠為企業創造強健的獲利條件。

21 世紀之初設計狂潮興起,維吉尼亞.波斯特瑞爾(Virginia Postrel)在其經典著作《風格主旨》(The Substance of Style)(2003)指出美學當道,企業經營都必須遵循美學律則(the aesthetic imperative)。企業的創新關鍵往往在於如何結合美學與商業,企業的競爭力奠基在於有多少美學人才與內容資產。

今日,商業營運新的律則已經成立。我稱之為倫理學律則(the ethic imperative)。想要成為一家使命感企業,人們需要倫理學的創新知識與才華。倫理學是新品牌學、新商業運動。

台灣有各式各樣的品牌課程,但就是欠缺倫理學課程。

參考資料
BTM 2023 年:https://www.fastcompany.com/brands-that-matter/list
Participant:https://participant.com/
Two Good:https://www.twogoodyogurt.com/
Rare Beauty:https://www.rarebeauty.com/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26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