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白晝之夜登場倒數!六組台、法藝術家與作品搶先看:今晚新銳藝術家在士林一起流動!

2022/10/01
Stanley、海安、林佳蕙
2022白晝之夜登場倒數!六組台、法藝術家與作品搶先看:今晚新銳藝術家在士林一起流動!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分享
收藏
來自法國的「白晝之夜」今年將在台北迎接第七屆盛事,與多組新銳藝術家在都市中一起流動,以藝術打開未曾見的「士林」場域與都市想像,展開更多生活可能性!

2022白晝之夜將在今晚10/1晚上六點登場!回顧法國在2002年10月首次於巴黎舉辦「白晝之夜」,將城市的公共空間化為展演所,讓所有的人都可以毫無拘束地接觸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而台北自2016引進「白晝之夜」,也在今年迎來第七屆盛事。

2022臺北白晝之夜
2022臺北白晝之夜 圖片來源/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林軒朗、2022臺北白晝之夜

2022年的「臺北白晝之夜」,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共規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士林夜市、士林官邸公園、臺北科學藝術園區4大展區。這次我們請到參與白晝之夜的台、法藝術家團隊,分享對士林的記憶、作品與士林的連結,一窺藝術家們的創作與思考軌跡。

#01_「404.NF」《Grass》:「繁雜、過度、錯落」的士林

「404.NF」的林致宏是臺南人,記憶中小時候的士林人流很多,現在他則以「繁雜」、「過度地」來轉譯士林,「士林像是都市擴張的產物,銜接著城市與郊區,有些地方看起來很衝突。」致宏以士林的一些地標舉例,「像社子島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地方,今年完工的北藝中心是現代性的指標,而圓山飯店、劍潭捷運站卻是中國式的設計建築。」在新舊錯落、繁雜的風格裡,形成士林特殊的景觀。

IMG_1272.jpg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這次404.NF 將在北藝中的廣場展出作品《Grass》,將台北視為一個有機體,裝置由道路、街區轉化而成,造型像是一個正在呼吸的生命體,透過細膩的燈光與氣囊收縮的變化,呈現城市在擴張時,緩慢而失序的樣貌。

[404.NF]展出作品模擬圖_2.jpg
[404.NF]展出作品模擬圖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當初選擇這個創作位置,林致宏希望將作品變成建築物的延伸,北藝中心在設計階段,曾提出「建築本身是否能承載士林的地方特質」,致宏認為創作時也曾提出同樣的疑問,這才是值得捕捉及回應的議題。

#02_《超!虛!真!》:深藏在菌絲下秘而不宣的士林日常

「菌絲、秘而不宣」群翰快速地說出形容士林的詞彙,這與他從北漂居住到士林後,感受的「潛規則」有關。「當剖開發霉的麵包,發覺菌絲蔓延至深層。許多事情不只有表面,而像是菌絲需要更深入才能看見,當身在其中才會被過去不曾看見的潛規則絆倒。」

IMG_1622.jpg
「超虛真」是由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和「新媒體藝術研究所」組成的多人團隊。團隊成員之一的陳群翰,目前就讀舞蹈所,身為高雄人過去對士林的印象是知名的士林夜市,北上讀書後曾住在天母好幾年,才對士林開啟不一樣的認識。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超!虛!真!》結合科技裝置與表演藝術,以戲謔的方式呈現,劇情虛構一個團隊研究「運用科學方法成為乩童」,田調乩童的行為、制定教學系統,試圖藉由人為操作成為一個乩童。透過乩童作為隱喻,指涉人們將一個表象牽連到另一個表象上,在思考過程中出現錯誤的連結。

[超!虛!真!]拷貝.jpg
[超!虛!真!]作品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這次白晝之夜《超!虛!真!》在士林官邸展出,此處是前總統蔣中正與夫人蔣宋美齡的住所。當人們以為他們不存在,卻發現他們留下的影響至今還潛移默化於思考中,群翰認為這與乩童的概念相同,乩童是一個讓看不見卻存在的神能具象化的載體,他期待觀眾在欣賞《超!虛!真!》後,讓既定的事物因藝術而擾動,有重新被看見和解構的可能性。

#03_ 林楷育\戴孜擰:《測不準的夢遊,野外真空實驗室》

《測不準的夢遊,野外真空實驗室》由舞蹈和物理學中介的藝術家/科學研究人員林楷育,以及音樂藝術家戴孜擰所組成。他們以「混種」形容士林,北藝中心尚未完成時,與天文館、科教館都是人潮稀少地方,但是連結這三個地方的是熱鬧的士林夜市。

[林楷育x戴孜嬣].jpg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北藝中心和天文館、科教館像是真空泡泡在兩端,中間的士林夜市是人潮搭建的海浪,我淹沒在士林夜市後抵達空曠的天文館和科教館,這個過程像是逆流而上。」楷育喜愛在士林走動,感受人、藝術、科學的碰撞,激發創作的靈感。

IMG_1535.jpg
舞蹈和物理學中介的藝術家/科學研究人員林楷育,以及音樂藝術家戴孜擰。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自由、任性、融合」是孜嬣形容士林的詞彙,來自屏東的她,曾在士林夜市的小巷弄居住過,在她的印象中士林是一個聲景體驗非常豐富的區域,從捷運站出站後,會聽到山上的蟲鳴鳥叫,進到士林夜市後,會聽到許多步伐聲、叫賣聲,但是當她走入居住區後一切都慢了下來,一個街道的隔閡迅速讓空間距離感不同。

[林楷育]Uncertainty Principle |Lecture Performance.jp
林楷育,Uncertainty Principle |Lecture Performance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透過「講述表演」(lecture performance)的呈現形式,解剖自身如何看待身體、聲音和科學,也是一個類自傳的表演。作品名稱中的《野外真空實驗室》恰如其份的描述了在士林官邸的草坪上,這個限定一晚的實驗。

#04_Julien Nonnon:在街頭接觸到那些不會走進藝廊的群眾

享有盛名的法國藝術家Julien Nonnon即偏好以公共空間的牆面作為投影牆,讓藝術作品毫不費力地進入一般人的城市生活中。曾於2016年的巴黎「白晝之夜」中,在城市牆面上投放以「#親吻」(#le_baiser)為題的作品,輪播浪漫的情侶接吻畫面,回應巴黎作為愛情之都的美譽。而在這一次的台北之夜中,他將以自身著名的「都市狩獵」系列(URBAN SAFARI )為基礎,帶來名為〈城市旅遊〉的作品,讓擬人化的動物,穿上帶有台灣原住民圖騰的時尚服裝,於士林的建物牆面上酷炫現身。

[Julien Nonnon]作品城市旅遊.jpg
[Julien Nonnon]「都市狩獵」作品系列選用動物頭像的靈感,則來自法國十七世紀的《拉封丹寓言》。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將自己定位為「街頭藝術家」的Julien Nonnon說:「我通常喜歡在不同的地點移動,於一個定點進行短暫的放映後,就移動至下一處,人們常會好奇地走過來詢問我在做什麼。在都市裡,人們多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狀態中,這讓大家有了連結的機會,而在街頭,也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那些不會走進藝廊的群眾。」

「都市狩獵」作品系列選用動物頭像的靈感,則來自法國十七世紀的《拉封丹寓言》,他說:「作者運用動物諷喻人類的行為,希望引起人們對於自身行為的反思,而都市其實如同一片叢林,我們會在這裡遇到不同性格的動物。」Julien Nonnon的作品多半反應當地的文化特色,他也透過網路照片和Google街景,試圖了解台北市民的穿著和街道樣貌,並在動物頭像中特別加入具有台灣特色的黑熊,更能感受到現地現場的氛圍。

#05_Xavier Le Roy\余美華 :表演是否得有非常明確的界線?

另一件來自法國藝術家的作品,則是由法國編舞家Xavier Le Roy和香港藝術家余美華共創的〈Still (life) in Taipei〉,Xavier Le Roy經常處理回憶的議題,這一次在台灣藉由七位舞者所呈現的作品,將試圖在台北藝術表演中心這一個剛啟用的超棒建築空間中,轉化空間與大眾的關係。

是Xavier Le Roy_余美華_2.jpg
Xavier Le Roy_余美華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經常思考表演本質的兩人,這一次要藉劇場空間,探索表演的界線。於是整場演出將由表演者隨機在人群中挑選他們打算互動的人,而余美華強調他們不傾向稱來訪者為「觀眾」,因為並非每一個人都會被選中,她說:「我們想探討表演是否得有非常明確的界線,例如在比較保守的想法中,大家會認為表演就是 『買了張票坐在那裡,我知道誰是表演者,而我是觀眾』,但在〈Still (life) in Taipei〉中,當表演者選出參觀者時,表演就開始了。」

是Xavier Le Roy_余美華_1.jpeg
Xavier Le Roy_余美華 作品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本次的內容靈感,則與Xavier Le Roy和余美華過去經常因工作處於遷徙的狀態有關,而余美華有感自己並非歐洲居民,擁有英國和香港雙護照也讓她更對自己的國族身份感到迷惑。

#06_Divyns狄文斯:深夜法式電音大派對

Divyns狄文斯以〈科學大舞廳〉為名的音樂現場,他的電子音樂源自於他在台灣居住多年的深刻觀察,並且融合了他在法國獲得的音樂素養。從2016開始以台灣在地特色聲響編曲的狄文斯,首先以結合全家便利商店門鈴聲的混音作品,引起廣泛的注意,

[狄文斯]_1.jpg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這是他第一次參與「白晝之夜」的表演,將把台北科學教育館這一個帶著肅穆學術氛圍的場域,轉化為充滿驚喜的夜間派對場地,他以捷運、垃圾車、農曆新年歌曲等音響混製的作品,「一開始會以爵士或流行樂等比較平靜的音樂起頭,隨著時間推移,我會不斷地推高現場的音樂能量,加入法式電音的元素,同時也會演唱幾首尚未曝光的新曲。最後的一個小時,會迎來整個表演的高潮,除了播放舞曲,我也會隨著麥克・傑克森的音樂進行舞蹈表演。」

[狄文斯]_2.jpg
圖片提供 / 白晝之夜

他想像士林區當晚應該會充滿了光與人潮,為了回應這樣的盛事,也特別規劃了長達三小時的音樂活動。他笑著說,自己雖然是DJ,但他不願總是待在混音台後,希望也能走進舞池與大家互動,期待大家當晚可以盡情起舞。

2022白晝之夜官方網站,獲得更多體驗:https://nuitblanche.taipei

2022臺北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Taipei
士林大戲院 ⌖(即將上映)
Welcome to the Grand Shilin Theater
10.1 SAT 6PM - 10.2 SUN 6AM
@士林 SHILIN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DesignBIZ 專欄觀點】令人為之一亮的策略洞察,往往得經歷一段「對頻」的過程/陳韻竹
圖片來源/Plan b、陳韻竹
分享
收藏
Plan b 與 Alife 作為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的團隊,如何管理近百名工作夥伴,有效傳授思考模式與企劃心法?5 個知識管理方法分享!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業,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夥伴最近舉辦了春酒及春季派對,這次活動不僅是歡聚的時刻,從前期籌備至活動當日的不同環節,剛好讓我有機會觀察團隊現況。活動前查看座位安排時,才驚訝地發現全體系已近百名成員。隨著招募對象的年齡層和職務內容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更有感管理制度與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Plan b 與 Alife 生態系團隊夥伴
圖片來源/Plan b

作為一個注重創意、構思策略,需要大量腦力工作的團隊,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有效率地傳授屬於 Plan b 的思考模式(mindset)?即使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自認為相對完善的工作手冊——從企劃心法的提點、專案流程的各階段推進實務,再到各類文書作業的模板,期待讓夥伴更快上手。但 往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洞察或觀點,有時仍還是得經過一段實戰經驗的「對頻」後才得以發生。

由於每個人長期累積知識、資訊和生活經驗的內容建構了各自的思考模式,我們持續用以下方法,加速並完善組織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廣泛吸收,累積生命經驗
我們相信作為腦力工作者,要吸收好素材作為原料,才會有好的產出成果。企劃的本質是與人溝通,瞭解不同角色的田野調查,就是跳出舒適圈累積不同生命經驗。擁有豐富體驗後,大家對於「好」的標準會更有共識。

整理資訊,建立知識庫
不論是廣泛地瀏覽,或針對特定領域的深度爬梳,大量閱讀的過程可透過多人協作共同知識庫降低資訊落差。先建立共同資訊分類結構,便可在閱讀過程同步整理重點,減少後續再查找的時間。心智圖、筆記軟體、雲端共編都是我們常用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舉重,鍛鍊創造性思考
像鍛鍊身體一樣,思想也需要持續鍛煉和提升,培養創造性思維,可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觀看啟發性的影視作品、參與開放式的討論和思想交流等方式實現。Plan b 夥伴在到職時,會拿到必讀書單,之後則透過每週 Input 表單在週會與大家交流分享。每月慶生的趣味問答範圍更廣,涵蓋浪漫韓劇、議題電影或社會時事。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地探索新的思想領域,將有助於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

建立 PDCA 循環,持續優化
運用時間的狀態,是檢視工作流程能否可優化的關鍵指標。為什麼她做這件事只要10分鐘,我卻要花 2 個小時?藉由拆解任務的步驟,發現可以優化的空間。很常在處理突發狀況?「急迫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問題始終不急迫」,對於重複發生的事件,建立 SOP,降低下次從 0 到 1 的時間,運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檢視組織狀態,確保持續學習成長。

可協助任務分類優先順序的艾森豪矩陣
圖片來源/Asana

現在只是現在,不要被現況侷限
最後,分享《The OA》影集中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西元 1954 年之前,世上從來沒有⼈能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約 1,609 公尺),⼈們認為這是人類速度的極限。有一天,一名英國選⼿用 3 分 59 秒完成了這項任務。六週後,又有另⼀位跑者以 3 分 58 秒破了紀錄,然後,一位又一位。現在,一個實力雄厚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到。正是我們無法想像這些事情才阻礙了我們。

“It’s our inability to conceive those things that holds us back.” ——《The OA》

圖片來源/Unsplash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30 期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0
Vol.150 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本期 Lifestyle 特刊,從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收藏裝幀的人三維度——橫跨設計、產業與生活,談裝幀之於當代的意義。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