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準與自由之間,探索針織的實驗:專訪黃郁媚,針織是生活想像也是療癒媒介

2021/07/14
在精準與自由之間,探索針織的實驗:專訪黃郁媚,針織是生活想像也是療癒媒介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畢業自英國 RCA 針織研究所,黃郁媚的作品奠基於對針織技法、材質的理解與經驗,卻有著不受限的多元型態。「針織的魅力太無限了,我可以一直玩、不會膩。」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1/ISSUE 06「Live 宜居・移居

她原想成為服裝設計師,唸了織品設計,才發覺自己著迷於材質成為布料的過程;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CA,Royal College of Art)鑽研針織,擠進這個理論技術門檻不低的領域,才發現裡頭精彩萬千。黃郁媚的針織作品,是服裝、是雕塑、是包袋、是掛毯,是貼近人心的療癒媒介,是一種生活的想像練習。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黃郁媚是針織藝術家,也是設計師、工藝師,不受限的 title 讓她更自由探索。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攝影/張天駿 lisztchang

向針織的技法與本質提問

暫歇在英國設計接案的工作回台,郁媚在朋丁進行了一檔櫥窗展,邀請三位藝術家創作插畫,在立體打褶的織袋上展開圖樣。如何藉由針織結構設計,讓織造到成品一體成型已有難度,要在帶捲邊的面料上印刷更是困難,她拜訪多間印刷廠後才找到願意嘗試的師傅。「針織的變數太多了,紗線材質、編織程式的細微變動都會讓成品有落差,加上台灣師傅不太熟悉這件事,過程試壞了一百多個袋子。」郁媚苦笑。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攝影/陳威威 weiweichen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雖有兩次登上倫敦時裝周的經驗,郁媚卻嘗試將設計師的角色和風格表現縮小,以穿者感受為前提。「A Therapeutic Space」系列探索針織作為藝術治療媒介的可能性,將輕盈療癒的氣泡紙縫進紗線,或在褲子上做了可反覆把玩、「轉移注意力」的設計。當身體進入這身衣服、針織的柔軟型態隨之變化,形成一個自我療癒的私空間。「我本身有點過動、容易焦慮,但發現自己竟可以在針織機前坐好久。剛到英國唸書時有不少壓力,針織就像是我的舒適圈,製作過程會幫助我消化、治癒一些事。」這系列靈感來自於,她正是被針織療癒的人。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豐富經驗造就對針織出路的多維想像

針織需要的嚴謹和細心,對郁媚而言其實很挑戰,但精準的反面,就是在嘗試、失誤、隨意中誕生的許多可能。「針織的魅力就是它太無限了,我可以一直玩、不會膩。」

要明白針織的魅力,得用時間來交換,走得越深、樂趣越盛。郁媚回顧充實技能的路程:織品設計系入學先學 20 種織品技法;在日本針織品牌實習時,從成品分析不同材質技法的影響,摸索排列組合、充實自己的資料庫;去 RCA 唸服裝針織研究所時,學校有各種科系和工作坊:木工、石膏、雷射切割、鐵工等,郁媚就把各種做法都拉進針織裡混鬥嘗試。系上老師從不限制他們一定要做服裝,針織可以是雕塑、靜物,甚至是一場表演,那或多或少豐富了她對針織多維的認知。

看著身邊同儕大多自創服裝品牌或進入相關產業,她知道自己不想做服裝品牌。在單一的型態或媒介之外,或許還有更大的可能性可以玩。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理想是創造自由分享的針織工作室

郁媚曾和朋友進行一場有趣的「On the road」計畫,露營車載著針織機,展開為期三週的歐洲遊牧生活,所到之處就尋找當地特有的材料,織成毛帽和襪子。「有天住在北義的高山裡,有群來打獵的阿伯加入我們,還買了我們織的帽子。」那場自然裡偶然的針織小聚,是觸發郁媚開工作坊的契機之一。「我發現針織很適合發展成社區性的活動,技藝本身或成品都易於分享。」

郁媚選擇簇絨(Tufting)工作坊作為開始,引導學員用簇絨槍(Tufting Gun)在布上以各色紗線打出喜歡的圖樣,創作可以擺在家中的地毯或壁飾;相較於針織機需要較多理論和技術基礎,這項技藝能輕鬆入門,打開更多對針織的想像。

在未來郁媚想創造一個自由的針織工作室,開設各種針織技法的課程,建立展示各類型針織品的 showroom。持續在針織工藝中投注嘗試與耐心,不斷實驗出新貌——直到膩了的那天為止。

工藝魂場所_黃郁媚
圖片提供/黃郁媚Yu Mei Huang

YU MEI HUANG:yumei-huang.com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1/ISSUE 06「Live 宜居・移居」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

2025 DesignBIZ 趨勢論壇 9 月登場!聚焦「未來的消費與體驗」,洞察產業變局與場景進化

2025/05/12
Shopping Design
2025 DesignBIZ 趨勢論壇 9 月登場!聚焦「未來的消費與體驗」,洞察產業變局與場景進化
© 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2025 設計新商業年會—趨勢論壇 9/25 松菸誠品登場!以「未來的消費與體驗」為題,從設計創意視角切入,探討生活型態、品牌互動與市場文化的新樣貌。

深入未來消費現場!全日型論壇 9/25 誠品表演廳登場

▹ 搶先掌握未來消費趨勢關鍵!
➬ 從設計觀點洞察消費變化,搶先掌握未來生活與商業模式趨勢
➬ 面對高度競爭與個性化的市場,品牌如何找出差異化溝通策略?
➬ 如何運用企劃、體驗與角色資產,打造更具參與感的品牌文化?
➬ 當產品、空間與內容邊界模糊,創意如何重組體驗、創造記憶點?

當購買行為反映價值觀、情感與身份認同,新時代工作者該如何回應?又如何預見?2025 DesignBIZ Fest 設計新商業年會——趨勢論壇 將以「LIVING ╳ EXPERIENCE ╳ INFLUENCE」3 大核心主軸,帶來跨領域的策略思維與實務觀察,探索消費文化變遷下的市場機會與產業方向。

➬ 盲鳥最優惠只到 7/20!:點此報名

9/25 (四) 未來的消費與體驗 —— DesignBIZ 趨勢論壇

解構未來生活型態與消費文化重組

品牌轉型 • 設計管理 • 個人化行銷 • 新世代互動 • 科技賦能

各行各業都該關注的議題趨勢! 在消費文化不斷重組、生活模式快速更迭的當下,今年以「未來的消費與體驗」為題,從設計創意視角看未來商業機會。

從生活企劃、內容體驗到科技應用等,帶來跨領域講者的第一手策略觀察與方法實踐,深化對未來市場的理解,為商業與創意打開更多想像與可能!


≣ 參與對象

◦ 品牌經營者・創業者 — 追求策略轉型與品牌再定義的實踐路徑
◦ 跨領域領導者 — 開拓經營視角,強化團隊創意思維
◦ 策略/內容企劃人 — 掌握前線設計與消費趨勢應用
◦ 創意設計工作者 — 強化設計與市場連動思考,拓展設計影響力

≣ 活動資訊

時間|2025 年 9 月 25 日(四) 09:30-17:00(9:00 進場)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誠品表演廳(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 票券資訊

盲鳥最優惠 71 折:3000元 / 人 ➬ 立即報名
◦ 一般原價:4200 元 / 人
※ 票券包含 Shopping Design 特刊雜誌乙本(9月出刊,價值 350 元)
※ 票券或內容洽詢:sd@shoppingdesign.com.tw、02-8773-9808 #285 謝先生

≣ 報名須知
※ 論壇附贈輕食餐盒。
※ 本公司採用電子發票,發票將統一於付款完成後的兩週內由「綠界科技 ECPay」寄送電子發票開立通知至您報名時填寫的發票收件人email。若有公司報帳特殊需求(如更改統編、同筆訂單開立多張發票...等),敬請於報名前來信或來電告知,完成報名後恕無法受理,謝謝。
※ 如需申請退款請於論壇開始日前 8 個工作天告知,我們將收取論壇的 10% 費用以及銀行轉帳之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論壇亦提供名額保留,請於課前來電或來信告知,可為您保留名額一年,一年內若對其他課程有興趣可轉移至風格經濟學院所舉辦之該堂課。
※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大綱異動之權利,更新資訊以活動網頁內容為主。

2025 DesignBIZ Fest 設計新商業年會資訊
・9/25(四) 趨勢論壇 @誠品表演廳(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9/26(五)-9/28(日) 主題展會 @松山文創園區 2、3 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關於「設計新商業年會 DesignBIZ Fest」
2006 年創立起始,Shopping Design 從個人消費需求出發,傳遞買設計、學設計、享受設計的理念;與讀者分享好設計背後的理念和知識,期待更有意識的消費、有態度的理想生活。 而進入日趨自動化、生活化、娛樂化的消費場景裡,我們開始深度看向市場供給端,分享企業品牌如何運用設計展開溝通、貼近需求、引導創新,深入其中設計之所以能為商業賦能的關鍵、交流共創,進而催生了「設計新商業年會 DesginBIZ Fes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3
Vol.153 現在暫停!為自己設計一場休息

4 個步驟 ╳ 12 種休息的設計,展開自我修復的 20+ 練習——獻給所有用盡全力的你。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