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策展工作多年,格式設計展策負責人 格子對「體驗設計」並不陌生,那甚至是不必特別提及,自然而然地就在每一次策展裡面被悉心照料的。「體驗這兩個字其實是一個日常單字,就如我們可以說自己每天都在『體驗』生活,因為身體是一個百科全書般的受器,我們從皮膚到眼耳口鼻都在感受。」這幾年大家開始談「體驗設計」,格子覺得是一種提醒,讓人開始去思考或留意要人進入到一個有感的情境時(例如展覽),不只是視覺,可能在企劃上還要關注人的動作、接受的感覺。
「陽明實驗山屋」的體驗不只在屋裡,更在離開後的下一步
「一個展覽不管有再多的資訊,如果沒有傳達到參觀者的心坎裡,代表參觀者跟展覽有距離,而『體驗設計』是讓人跟展覽產生一個強烈的連結,串連起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他以陽明實驗山屋為例,提醒的就是山屋裡的每一次企劃是否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讓人有新的方式去看待自然或是跟自然相處。這其中,是否有個悉心設計的劇本,期待著人們在經驗的過程中被引導、被觸發,或是對自然有新的理解。
是的,「劇本」是「體驗設計」重要的一環,而陽明實驗山屋的多重劇本,從「角色定位」開始發展。最一開始,格子與團隊思考著:這棟小山屋作為一個國家公園的公眾服務,在滿足基本需求之外,還能肩負什麼樣的任務?「如果這裡成為人跟自然之間連結的一個站點的話,可以有哪些可能?」於是在尚未進入到空間設計、服務規劃的前期,格子先帶著團隊花了大量時間在山屋四周做田調,統整出陽明實驗山屋必須回應的需求以及未來潛能——
它擁抱不同年齡層的大眾,帶有一點遊憩觀光角色;它與過去的遊客服務站不同,可以更積極地扮演教育面資訊基礎中心的角色;它是位處在自然裡的餐飲體驗,是一個有前有後的中繼點,因此必須提供「next」的可能,必須符合某種資訊引導性,也就是離開山屋之後,人們接下來可能去哪裡?也許是發現了陽明山可能有什麼值得前往探索的地方。
透過體驗設計,為人與自然開啟不同層次探訪的可能
也因此,陽明實驗山屋的體驗設計劇本是「多重」的,不同年齡層、不同屬性的人來到此,都能自然地被引導到一個新的探索。也許是剛從山徑下來的一對年輕人,在下山之前買了一杯融入地質教育的火山咖啡,從味覺裡打開了對陽明山新的好奇;或是每週末總要讓小孩出門活動的一家四口,來過陽明山許多次,卻是在二樓的展覽裡第一次聽見了陽明山的火山地鳴,又在環景音效裡用耳朵找線索,勾勒出夢幻湖的豐富生態;也有人純粹來休憩,卻被資訊站裡重新繪製的主題地圖開了眼界,原來陽明山也能從味覺、夜間等主題來探訪。
「自然的題目永遠做不完,每一個東西你都可以非常小題大作的去研究它。這種研究的知性,透過展覽的編著,大部分的民眾都會有一種『哦~原來如此』的感受,因為他的世界裡並沒有這種觀看自然或理解自然的經驗,透過這樣子,讓大家對於自然能展現跟給予的都有非常多的自由。」
相對於自然的壯闊,陽明實驗山屋顯得渺小,也不可能如自然般地一次展現無數的豐富,但這裡的體驗設計是透過主題聚焦來打開新的視角。前期大量的田野調查透過企劃力與視覺設計的整合,分別呈現在視覺、味覺、聽覺及觸覺,讓民眾即使是喝一杯咖啡,也能發現他與自然的關係原來可以有很多不同層次的探索,並對「下一次造訪」有新的想像。
飽滿與留有餘裕之間,要精準拿捏
但是該如何做到讓人「有感」的體驗?格子分享了幾個關鍵,例如要讓人感到「直覺卻又陌生」,他解釋,好的展覽在悉心安排下會達到一種飽滿的體驗性,參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會看到很多被悉心盤整過的東西,從資訊到視覺,從聲音到整體氛圍,也許是放大或重新排列,甚至是新的配置,一層一層的在丟東西給參觀者,這種體驗相對於一般日常生活的可預測性,會讓人感受到特別或陌生。
格子也提醒,「不一定要把東西塞得非常滿,因為大家都抗拒全然的引導。」在某些地方還是要還給參觀者一份思考的自主權;另外,感受力需要時間,因此要留有餘裕,「通常我們會把展覽做一個情緒的收整,可能這裡比較澎湃,接下來他需要休息,然後可能是三個小小的澎湃。」這牽涉到對於精準度的掌握,以陽明實驗山屋為例,一二樓的配置經過縝密的考量,將一樓最大的空間留給咖啡座,用意很明確的就是希望走進山屋的人可以「先放鬆」,狀態心緒調整後,才有餘裕在資訊站或二樓展場開啟好奇心或新探索;工作人員也不會亦步亦趨地跟著解說,而是提供手機可掃描的空間導聆以及預約制的導覽,讓人們可以自由安排。
體驗的劇本越縝密,予人的感受力越飽滿
「儀式性」也是必要考量,展區是讓人一晃而過還是創造出一個長長的走廊,或是讓人必須一步一步向上走都有差別,因為眼睛的視線產生變化時,也牽動心裡的情緒。這些帶有儀式性的安排是對於細節的悉心照料,能讓感受力越飽滿,格子與團隊甚至會預設人們在每一區的停留時間。「這也是設計時最重要的,你花了多少時間去思考一個比較縝密的劇本,讓來的人可以感受?你沒有做就是沒有。」
More is more,是格子與團隊在「陽明實驗山屋」一連串企劃開展後的思考。為了要做到更多,必須做好某些準備,以開創未來的契機,體驗設計如是,策展如是,尤其服務相關的規劃亦如是。
格式設計展策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以展策之精神與工作流程作為處理案件的核心價值,創造新的設計方法。作品屢獲國際設計大獎肯定,曾獲得兩度台灣 TID AWARD 的年度最大獎項 Grand Award of Year、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 大獎、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金點設計獎⋯⋯等。執行範疇包含:展覽策劃與空間設計、品牌企劃與都市議題研究、視覺設定與平面影像、主題陳列與多媒體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