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月津港燈節宣布復辦!將首度在夏季登場,以「魔幻‧拾光」為主題呈現 20 幾件光影藝術作品
2021/02/26 | 展覽/活動 | 文字整理 Stephie Chiu
2021.03.23 更新 月津港燈節今天宣布 2021 月津港燈節確定復辦!將首次在夏季展出,預計 6 月 26 日至 7 月 18 日登場。經確認,除了早前施作完成留在現場的 10 件藝術裝置,其他以年度主題「魔幻‧拾光」發展的作品也將陸續完成,6 月時將依照原本的燈節規劃,呈現最完整的面貌。(正式登場時將會有 20 幾件作品,範圍也會較彩蛋時更大一些。)
探訪光之秘境提前完成的 10 件作品
2021 月津港燈節在規劃時以「魔幻・拾光」為策展主題,結合科技媒材,呈現一系列散發魔幻震懾魅力的光影/聲光藝術作品,探索時光的迷人魔力。作品皆是依月津港親水公園環境打造,並分散設置,目前提前完成的包含「拾光」「運用幻象-瀑布」「光電獸 #蜂炮城」「斜陽」「魔動時刻」等 10 件作品,都保留在現地進行環境燈光測試,近期造訪都能看到。
重點作品01 光電獸#24 蜂炮城
姚仲涵的作品「光電獸#24 蜂炮城」依附在親水河道一端新完成的渡槽橋中,連結鹽水的文化特色,試著用燈光與橋的空間關係演繹蜂炮炮城的意象。將燈具橫向排列,依空間關係置入於橋結構中、橋下及水面下,模擬蜂炮串射、爆炸及煙火繚繞過程的光影效果,並結合以電子音樂與蜂炮聲響素材創作的實驗音樂,用不同以往的視覺與聽覺體驗為觀眾創造蜂炮文化新的想像。
然而在現場卻聽不到激烈的音樂聲響,需透過行動裝置與耳機連結到另一時空,閃爍的燈光與激昂的聲響在每一個觀眾身上實現了魔幻般的結合。
重點作品 02 拾光
禹禹藝術工作室的作品「拾光」,運用竹、木、鐵,在地面上創作一個從地面隆起並被光痕交疊的種子造型,發芽的莖轉換成路徑,讓觀者進入光痕包覆的空間中,在空間移動的路程裡,沿著光取捨出時間的遊走與痕跡。而造型外透過自然材質光影漫射出滿地的餘波,如同土地上生命的運行與交疊和在碰撞之後綻放的點點亮光。
重點作品 03 斜影
徐婷的作品「斜影」以橋的形狀作延伸、傾斜,遙想太陽落入地平線後,光線穿越地表,依舊照耀著此些建築結構,持續生成著影子,影子在夜中變成了光,點亮此與彼的穿越者。
重點作品 04 運用幻象–瀑布
有用主張的作品「運用幻象–瀑布」延續流星燈的系列,以水為題、以光為素材,應用擬真的手法,呈現一座從天而降的瀑布。觀眾的眼睛看見奔流如水的燈光,在認知的錯覺下判斷為瀑布流動的畫面,看似奇幻,實則隱含著多重的思辨。
重點作品 05 魔動時刻
林建志從 90 年代開始接觸了許多來自日本的卡通,其中最印象深刻的就屬「魔動王」了,這次的作品「魔動時刻」由水面上的魔法陣上方出現,運用月津港場域的多重視角,呈現不同的面相,從一側看,先是鹽水八角樓的意象,而從另一側觀看則是喚起他兒時記憶「魔動王」。像是要守護鹽水這個小鎮,也提供對在地特色文化更多的想像。
漫月美行動: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
同時,台南市政府為延續月津港燈節能量,自 2019 年啟動「月之美術館計畫」,已將短期節慶活動轉型為長期藝術深耕行動,於去年底先行登場的「漫月美行動」特展,即以「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為概念,將「月之方舟」、「築光 竹光」等各項藝術裝置融合於生活環境並分散布置在街區巷弄。
加上月津港親水公園內已完成設置光環境及藝術家不二良作品「釣魚小兔」、有用主張作品「鏡月-月境」等 2 件公共藝術,讓月津港親水公園已成為當地居民日常運動休憩的場域,平常的鹽水就是一座無牆美術館,雖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南市府年初時宣布 2021 月津港燈節停辦,但目前保留在現場的作品以及公共藝術,讓鹽水小鎮仍是許多人出遊時的選擇之一。
月津之美影像徵集活動
台南市府文化局呼籲國人朋友出遊時做好萬全防疫準備,做好配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落實良好衛生習慣,才能享受安全又舒展身心的旅遊行程。
此外,在兼顧疫情、月津港燈節 10 周年與藝術家辛苦創作結晶等多方考量下,文化局規劃辦理「月津之美影像徵集」線上活動,期望民眾看見鹽水的日常之美,並讓藝術作品以不同形式透過網路平台展出,徵集日期自 2 月 12 日起到 3 月 1 日止,詳細的徵集辦法請至「月之美術館」FB 粉絲專頁查詢。
2021 月津港燈節
時間:2021 年 6 月 26 日至 7 月 18 日
https://www.facebook.com/yuejinlantern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