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土而生,破框而出!專訪鶯歌陶瓷繼承者:KOGA許世鋼╳ 安達窯孫盈馨 ╳ 陶聚陳祖豪

2023/12/13
從陶土而生,破框而出!專訪鶯歌陶瓷繼承者:KOGA許世鋼╳ 安達窯孫盈馨 ╳ 陶聚陳祖豪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鶯歌陶瓷走過百年歲月,近來過去的工藝重鎮緩下腳步,面臨在地產業復興的考驗,冬季雜誌「破框世代」專訪三位鶯歌陶瓷的繼承者們,看他們如何看待新世代的到來?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3/冬季號 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破框世代

百年來,鶯歌因地理條件發展陶瓷窯燒,經歷過煙囪林立的產業榮景,隨著大環境結構轉變,大量的人口外移、工廠關閉,過去的工藝重鎮漸漸緩下腳步,開始面對產業復興與典範轉移的考驗,而對下一代而言最現實也殘酷的——究竟如何選擇留下或離開。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KOGA
成立於 2020 年,為新旺集瓷第三代參與 T22 產地振興計畫下誕生的全新品牌,以餐具為著力點,融入新旺集瓷既有的技術與在地特色,經募資達標,而後順利引進日本中川政七商店奈良、涉谷店等據點。

安達窯
成立於 1976 年,隨時代演變至今,一直深耕在鶯歌這塊土地上。一路來保有對產品的嚴謹與創作的熱忱與初心,汲取上一代的豐富經驗,從藝術工藝品到生活器物,持續嘗試新的元素、追求更好的品質,讓陶瓷更加融入現代生活。

陶聚
成立於 2016 年 ,為勝昌陶瓷第三代所創之品牌。擅長陶瓷工藝技法及釉藥配製,透過開發設計讓陶瓷展現多元面貌。秉持著品牌精神 PURE HONESTY (純粹且真誠),其中富含著真實且豐盛的生活體驗,並將這份精神灌注在每件器物當中,傳遞陶聚的生活美學。

「小時候還真的沒想過要做這行,從小住在陶瓷工廠樓上,每天伴隨著機器的運作聲,就會默默地想說,自己長大真的要做這個嗎?」在接下陶瓷家業之前,孫盈馨、陳祖豪與許世鋼都從未想過自己會回到鶯歌,當年最想離開家的人,反而在不同的契機之下,成為延續家業的繼承者。

十一月初,與鶯歌陶瓷品牌安達窯的孫盈馨、陶聚(勝昌陶瓷)陳祖豪與KOGA (新旺集瓷)許世鋼三位陶瓷接班人,相約在「夥房」碰面。在這個由鶯歌老舊窯廠改建而生的藝術共創空間,老屋裡留有早期窯廠的運作痕跡,炭灰色的磚牆、斑駁的木造,在這裡彷彿時間不曾流動。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寒暄過後,一夥人選在榻榻米區席地而坐,自在地聊起日常瑣事,也分享了他們共有的生命經歷:承接起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陶瓷領域,同時在傳統中做舊創新。

選擇留下來的人

1970~80 年代,鶯歌陶瓷產業走過榮景,面對人口老化、外移與國際市場的競價,大量的遷廠、移地生產,使得數百家窯廠陸續關閉,轉行做起其他生意。有人舉家離開,有人改開早餐店、有人改行做水電。

「從我有記憶以來,工廠裡都是人,每天都有 8 到 10 個人來回進出。大概到國中的時候,廠裡剩下的只有爸媽兩個人。」陳祖豪模糊地想起童年時期幾個片段。直到長大後往回爬梳,才漸漸在長輩口耳之中,理出當年陶瓷產業動盪的樣貌。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我們這代,還可以『 選擇 』做或不做,但是我們如果不做,下一代是不是連選擇都沒有了?」或許是看見陶瓷產業的榮景不再,三人家裡的長輩,都沒有拋給兒孫輩太多繼承家業的壓力,反倒希望他們能走出不同的路,因此對於三個人而言,比起繼承,留下來更像是一種選擇。在家中皆排行老大和長孫的孫盈馨、陳祖豪和許世鋼,承載了責任感強的人格特質,內心不知從何而來的使命感,使他們最終都成了「留下來」的人。

不過,願意留下來是個心意,真的要守住陶瓷這份家業,還需要實際的行動和很多學習。畢竟三人雖然在製陶的家庭裡長大,對於陶瓷的技藝養成卻是趨近於零,接手家業後,等於一切要重頭來過。

「回家的頭兩年,都在學習陶瓷很基本的底工,從土、從釉,再到窯燒,在這樣摸索的過程裡,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傳承上,孫盈馨是比較順利的一位。由於父親創立的安達窯,多年來持續精進技術,挺過鶯歌產業轉型的不同階段,順利從代工轉型做商品。因此當她接手時,已經是完整性很高的品牌。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而陳祖豪的處境正好相反。接手前,家裡則因為幾家主要貿易商選擇移廠到中國,陶瓷事業已經停擺。「當時我身邊的同輩朋友也都沒有人在做陶了,但那時我想既然設備器材都還有,不然就接手做看看?我的個性就是,想嘗試的事情就一定要試啊!」外頭工作繞了一大圈,2016 年,陳祖豪選擇回到鶯歌創立陶聚,為自己的人生和家裡的事業,開啟起全新的章節。

至於從爺爺那一代起,家裡就以磁磚為本業的許世鋼,大學時期玩樂團,本來打算畢業後出國唸書,卻在眼見家中工廠數度面臨倒閉危機之後,興起了重振家族企業的念頭。「小時候看磁磚覺得好沒落,要我長大後繼續這個產業嗎?還真的不想。但真的歷經了家裡企業的興衰,才覺得自己有這個義務扛起使命,為家族維繫下去從爺爺時期就累積的名聲。」如今,許世鋼不但承接了新旺集瓷的陶瓷事業,在 2020 年也發展出 KOGA 這個以現代食器為主體的支線品牌。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拉起工廠大門,迎接新的生機

前兩年,全球受疫情影響,人與人之間被規範著安全社交距離,不但衝擊各行各業的正常運作、甚至危及存續,陶瓷業當然也面臨了嚴峻考驗。

孫盈馨選擇快速收起安達窯大量的店面,將心思花在重整品牌 CI(Corporate Identity)和模具整修;陳祖豪嘗試投入產品研發,嘗試在那段暫時看不見底的漫長時光裡,將陶聚品牌的地基打穩;而許世鋼則回頭梳理自家企業與鶯歌陶瓷的歷史脈絡,將心力投注於文化教育與觀光發展上。

「因為疫情,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去看看鶯歌這個產地與陶瓷這個產業現正發生的事情。」接手家業的十幾年來,孫盈馨坦言自己走得慢但紮實,疫情更讓大家緩下腳步,看看彼此。或許可以說是拜疫情之賜,這幾年,鶯歌在地逐漸集結了一股產地共榮共好的凝聚力。但實際上,早在疫情之前,2019 年由台灣設計研究院發起的「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就默默為鶯歌埋下了轉變契機。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到現在,鶯歌或許已經過了產業鼎盛的年代,但是反而在沒落衰退的時刻,我們才能做出更多新的嘗試,想在這樣的一個轉捩點,為鶯歌下一個 20 年的轉型努力看看。」最早注意到計畫啟動的許世鋼,開始廣邀在地品牌一起投入計畫的申請,深信只有大家團結起來,鶯歌才會有不同的面貌,最後也順利在 T22 計畫中,讓日本顧問團隊選擇鶯歌作為海外第一站產地,並在設計研究院的協力下,逐年建構出地方獨有的文化力,甚至促成後續「陶次瓦代代合作會」與「鶯歌產地開放日」的誕生。

「提到 T22,那時候有工廠見學、給品牌 CEO 的設計課與媒合跨界聯名商品三件事,其中針對工廠見學,家裡長輩對要打開工廠這件事反應滿大的。」孫盈馨語畢,三人相視而笑,好似完全可以同理。「對!我想那就是他們的框架!」長時間以來,陶瓷業界長輩總將工廠視為固守最高機密的私領域,要開放給陌生人、甚至是同行的人參觀,根本是開業以來的破天荒之舉。「為了要打開工廠,整修幾乎要動用到全部資金。不過當時我想的是,我不會因為不成功,就不繼續做這個產業,那要做就要做到好。」繳完款項,公司戶頭歸零,陳祖豪笑説,當時天天勸退不該花這些錢的長輩,後來在工廠整修完畢之後,反而常常帶朋友來廠內喝茶 (笑)。

歷經 T22 計畫帶來的學習與啟發,某種形式上,親手破了上一代留下的框,那下一步呢?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後來發現,現在陶瓷產業面對的困境,並非能憑一己之力解決。「好比原料的問題是土和釉料的短缺,傳承的問題則是沒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返鄉。」孫盈馨談到,這都是鶯歌現正面臨赤裸裸的困境。「傳統產業在這個時代的『框』,更多是受大環境的影響。上一代人,有很多作法受時代氛圍或者觀念影響,很難放下包袱、彼此合作;相反的,我們這一代人破框的方法是,找同行的人一起做、一起破。」

於是,集結眾人之力,由鶯歌在地團隊自發性啟動了「鶯歌產地開放日」計畫,藉由活動企劃打開產地,讓更多外界看見陶瓷產業的復興機會,今年各家品牌繼承者們也透過組織「陶次瓦代代合作會」,來促進鶯歌陶瓷產業和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進一步凝聚在地品牌與青年之力,讓彼此相互扶持、交流。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傳統不是包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框,也有不同的破框姿態。鶯歌陶瓷從早期代工發展,到現今的品牌化,不但已經多所突破,還有很多新的嘗試正在路上。

許世鋼提到,「現在客戶也會期待我們的想法更有創意、技法更加突破,而這都需要靠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過,身為陶瓷的繼承者,孫盈馨、陳祖豪和許世鋼的使命感更強,企圖心也更大,他們肩負的從來不只是品牌本身,更涵蓋了整個產業與產地的發展動向。

「我覺得,要時常『感受』自己是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會成為驅動自己的動力,才能定期回頭看自己有沒有在對的道路上,檢視自己的目標、修正自己的方向。」陳祖豪發現,這樣的練習往往遠比研發產品更花時間,卻也更為當代所需。

鶯歌陶瓷繼承者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傳統產業帶來限制,榮景不再給人包袱,但是三人的想法一致,樂觀以對,選擇要以文化和永續為根本,再運用科技的力量,改變陶瓷製造的樣貌,賦予新的精神和時代意義。

「我們得更正視陶瓷與 ESG 議題的關聯,如何在製造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在陶瓷不能使用時回饋這片土地,是在未來 20、30 年都會需要思考的課題。」如果能夠從中找到機會,鶯歌陶瓷產業勢必能為現況找到破口、脫穎而出。

「從小生活在鶯歌,無時不在充滿『陶』的環境中成長,那陶對你們來說,會不會也是個『框 』?」三人先是笑而不答,憶起剛接手家業時捏的陶土,形狀歪扭,技藝自然不如現在,卻好像可以從中看見這幾年走來自己的經歷與轉變,「果然,還是很喜歡陶吧」,童年裡望著工廠裡堆起一座座土堆,看著長輩不嫌土髒,褲腳衣袖混著土粉仍努力賣命的背影,這麼多年過去,自己也不知覺走到了扛起家業的位置,肩膀上所承受的、背負的,一言難盡,如實地反映在陶之上了。

鶯歌陶瓷繼承者.jpeg
攝影/April Chang © Shopping Design

採訪尾聲,座落在鐵道旁的夥房,傳進火車伴隨著的巨大聲鳴,從一旁窗邊運行而過。讓人也不禁開始想像,在這代人用心投注、打破既有框架的奮力嘗試之下,鶯歌的下一個時代,又會走出什麼樣的可能性。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3/冬季號 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破框世代,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

首屆《DesignBIZ Award 設計新商業大賞》徵件啟動!表彰設計創意驅動的商業創新力

2025/06/10
Shopping Design
首屆《DesignBIZ Award 設計新商業大賞》徵件啟動!表彰設計創意驅動的商業創新力
© Shopping Design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2025 DBA 設計新商業大賞」徵件正式啟動!聚焦設計於品牌、商業與創新實踐的應用成效,深入挖掘設計在價值創造與變革驅動中的關鍵角色。

2025 DBA 設計新商業大賞:設計 × 商業 × 創新實踐

設計的價值,不止於表現,更關乎它如何引導品牌前進、形塑未來市場,創造影響力。
2025 年,《Shopping Design》發起 DesignBIZ Award 設計新商業大賞 ,旨在發掘並聚焦那些以設計思維與創意實踐,推動品牌成長、商業創新與社會影響的傑出案例。

獎項聚焦「設計 × 商業 × 創新實踐」,重視設計於策略、組織、產品與永續等層面的實質應用。從品牌經營、行銷企劃到新創潛力,深入挖掘設計在價值創造與變革驅動中的關鍵角色。

✹ 徵件只到 7/31!完整評選標準與徵件辦法 ➬ 請見活動網頁

DBA 獎項亮點:五大獎項 × 聚焦設計的多元實踐影響

不同於傳統設計競賽, DesignBIZ Award 設計新商業大賞 著重設計在商業策略與社會現場中的推動角色。設有五大獎項,從品牌營運、行銷企劃、永續實踐到模式創新,評選標準聚焦於設計的策略性、影響力與成效:

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Runner:設計驅動的策略實踐,展現前瞻思維與突破精神,於營運與市場中創造價值。
潛力新銳 Market Newcomer:新創品牌以獨特風格與創新策略,快速建立市場辨識度與成長動能。
影響力企劃 Influential Maker:以策略與創意引發觀點轉變與行動參與,強調設計與企劃的整合與實效。
永續實踐 Sustainability Practitioner:創新回應永續挑戰,將設計導入產品、營運與社會實踐中,創造長期正向影響。
商業破框者 Game Changer:跳脫產業慣性,以設計為核心構築全新模式與價值,帶動市場思維轉變。

各類別皆設有明確評分指標,並由主辦單位邀集設計、品牌、策略與產業領域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團,進行審查與評選。(評審陣容將於 7 月中旬公布)


≣ 報名辦法、權益與注意事項

每件專案限報名一項類別,同公司或品牌可依不同專案分次報名多項獎項。開放公司、品牌、專案或個人參與,不限產業與規模
◦ 報名費用:新台幣 3,000 元整
◦ 下載簡章與報名表單: 報名資料請點此
◦ 立即報名 ➬ 前往 EVENT Go 報名平台

報名權益:
◦ 含《Shopping Design》年度季刊 3 本(價值 1,050 元)
◦ 含 Shopping Design 舉辦之「風格經濟學院」課程 1 名(價值 4,200 元),可選擇 2026 年 12 月 31 日前,任一堂課程
※ Shopping Design 自 2016 年起,打造跨領域的商業與設計學習平台「風格經濟學院」,集結設計師、創意人與品牌經營者,轉化實戰經驗為系統化知識,運用設計思維與創意策略,探索風格經濟與新商業模式的更多可能。

※ 本獎除徵選設計創意實踐成果,也提供學習資源,支持參與者持續探索設計與商業整合的多元可能。

▍報名步驟:
前往 EVENT Go 報名平台 ,並完成以下作業
② 請詳閱報名簡章,並下載報名表單
③ 填寫報名資料表單(將完成檔案轉成 PDF),並將相關資料傳至私人雲端(Google、Dropbox、其他可下載檔案雲端,請依範本整理檔案、整理成單一資料夾)
④ 提供應繳資料與附件雲端連結於報名系統表單
⑤ 完成報名費用繳交

▍應繳資料內容:
① 報名表單(PDF檔)
② 營利事業登記證明影本
③ 專案簡介(不限格式,建議包含作品圖文、理念與成果說明)
④ 品牌 LOGO、專案圖片(至少 4 張,建議 300dpi)
⑤ 其他補充資料(如影片連結、媒體報導、用戶回饋等)

資料夾檔名規範:
2025_DBA報名(報名類別) (專案名稱) (公司或品牌名稱)
例:2025_DBA報名
設計新商業_設計新商業年會_Shopping Design

▍資料檢核提醒(請詳閱):
◦ 請務必於 EVENTGO 系統內完成資料上傳與繳交,並確認系統中填寫的聯繫 Email 與電話正確無誤,以利後續聯繫與通知。
◦ 如資料不完整或缺件,主辦單位將通知補件,並提供 3 個工作天的補件期限。逾期未補件者,將視同未完成報名,無法進入後續評選程序。

▍報名注意事項(請詳閱):
※ 企業名稱與產品、專案或服務名稱請謹慎填寫(20 字以內),若獲獎將應用於獎座與典禮相關製作,恕無法臨時更改。
※ 使用雲端連結提供檔案時,務必確認檢視與下載的權限皆有開啟。若未開啟,將視同未繳交。若貴司無法使用雲端提供檔案,可將寄送隨身碟至以下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 102 號 9 樓 Shopping Design 收。(隨身碟無法寄回,需自行前來領取)
※ 本公司採用電子發票,發票將統一於付款完成後的兩週內由「綠界科技 ECPay」寄送電子發票開立通知至您報名時填寫的發票收件人 email。若有報帳特殊需求,敬請於報名前來信或來電告知,完成報名後恕無法受理,謝謝。
※ 報名費繳交完成後即啟動行政作業流程,包含報名審核、評審安排與相關規劃,恕不接受退費申請。請務必於報名前確認報名資料與參賽資格是否完整。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及獎項異動之權利。

≣ 整體時程規劃

◦ 徵件時間:即日起至 2025/7/31(四)23:59
◦ 資格審查:2025 年 8 月上旬
◦ 評選會議:2025 年 8 月中旬
◦ 入選公告:2025 年 9 月中旬(將會 Email、電話通知得獎者,若無獲選將不另行通知)
◦ 頒獎典禮:2025 年 9 月 26 日,於「DesignBIZ Fest 設計新商業年會」現場舉行

≣ 獲獎權益

◦ 專屬特製獎盃:獲選作品將獲得一只特製獎盃,作為榮譽象徵與實體識別
◦ 專屬標章授權:獲選作品可使用「DBA 獎項標章」,應用於品牌宣傳與媒體素材,作為獲獎認證標示
◦ 頒獎典禮出席:獲選者將受邀出席頒獎典禮與會後交流活動,公開亮相並接受表揚
◦ 得獎資訊發布:名單與典禮花絮將於官網與社群平台同步揭露,完整記錄獲獎亮點與現場精彩瞬間
◦ 數位專題收錄:獲獎作品將收錄於《Shopping Design》官網特別企劃,進行整合性專題綜合報導


≣ 聯絡我們

若對報名流程、資料繳交或獎項事務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主辦單位:
◦ 電話:02-8773-9808 #285 謝先生 、 #170 邱小姐
◦ Email:sd@shoppingdesign.com.tw
◦ 服務時間:週一到週五 10:00-12:00;14:00-17:00

READ MORE

延伸閱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3
Vol.153 現在暫停!為自己設計一場休息

4 個步驟 ╳ 12 種休息的設計,展開自我修復的 20+ 練習——獻給所有用盡全力的你。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