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斯安德森新片預告:經典魏式美學造出《小行星城》,叩問生命意義的詩意沉思
以標誌性視覺風格聞名的導演魏斯安德森,日前釋出了新電影《小行星城》的預告片,這次作品將再現獨特的魏式美學,訴說發生於美國沙漠小鎮的內在騷動與天文事變。

如何創造能長時間停留的展間?專訪格式設計展策總監格子:策展是拆解方程式的過程
身為《想你到月球 張雨生特展》的策展人,格式設計展策總監格子,如何總結自身的經驗與思考,透過「策展」傳播議題、創造共感?

【葉珊專欄】阿姆斯特丹的困獸
葉珊賞析阿姆斯特丹ITA市立劇院藝術總監伊沃·凡·霍夫的年度新作,改編自年輕布克獎得主、荷蘭小說家瑪麗克·盧卡斯· 里涅維德的小說《我親愛的寵兒》。

在每個脆弱時刻,我們自己造了家:專訪《貧窮人的台北》策展人朱冠蓁
《貧窮人的台北》策展人朱冠蓁,以策展形式開啟了對話與討論的空間,貧窮者身上的故事終於被妥善地訴說;而那些總是被忽視的議題,也因此有了被看見的機會。

放大生命中的微小幸福,用剪紙療癒人生!專訪藝術家楊士毅的 82 生活哲學——《82生活主張》職人系列之三
藝術創作即是生活,來自有意識的設計、體會和眼光轉變。居家風格品牌HOLA透過《82生活主張》職人系列,走進藝術家的生命故事,找理想生活的實踐之道。

創意來自於有感生活:專訪謝宅主理人、森山市集總策展人謝文侃——《82生活主張》職人系列之二
老城台南,有歲月熬成的風骨,也有時光凝結的芬芳。居家風格品牌HOLA透過《82生活主張》職人系列,深入城市與人的故事,挖掘在地獨特的生活氣質和風貌。

Netflix 4 月片單!理財書改編《致富攻略》、脫口秀《我叫莫妮卡》、《頭號外交官》等 7 部作品上線
Netflix 4 月片單推薦!包括《黑暗榮耀》演員李到晛的新作品《壞媽媽》、美國金球獎獲獎者凱莉・羅素監製兼主演《頭號外交官》等精彩作品上線。

【鄭弘敬專欄】#004 蕭鴻——「所有場面都可以用他的燦笑帶過。」
這一次鄭弘敬以城市為背景,拍攝因外景工作認識的蕭鴻。擅長街拍的他將蕭鴻當下的狀態以德國製電影底片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人的台北,也彷長出不同氛圍的輪廓。

人生無法重啟!薛詒丹《倒敘》專輯裝幀:專訪周雨衛、謝沛宸,以刮刮樂、拆縫線隱喻人生的不可逆
以「時間」貫穿整張專輯裝幀設計!薛詒丹首張個人專輯《倒敘》由仰角視覺操刀,設計師周雨衛、謝沛宸透過可互動的拆縫線設計、刮刮樂等隱喻人生的不可逆。

創生帶來地方新價值——翻閱嘉義小城,城市文化的延續與再書寫:專訪平凡製作黃銘彰╳郭慧
近年每座城市透過「地方創生」重新梳理發展脈絡,形塑出各自的新樣貌,尤其看見嘉義不斷湧出新能量,對於創生一詞,一起聽平凡製作的黃銘彰與郭慧怎麼想。

【胡忻儀專欄】藝術策展人筆記:以人權為名的藝術季,翻開火燒島旅遊指南
胡忻儀回望 2021 年綠島人權藝術季,跟隨吳克威與蔡郁柔的參展作品「聖地:火燒島旅遊指南」重新思索在觀光與噤聲歷史之外,島嶼的日常面貌與本質。

台式美學的另一種可能?從一座花園看城市與人的關係:專訪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 ╳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
植物景觀能看出一座城市的脈絡,而台北市立美術館就是這座城市的大花園,自從吳書原將野派美學植入北美館起,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成了一道不能不討論的題目。

專訪 cama café 合作藝術家 plantica 花道藝術家 木村貴史:每一次與花的相遇都是一期一會
木村貴史自小受學習草月流派的母親影響,對花藝有著獨特觀點,作品中有他對每一花、每一葉所賦予的情感,國際間邀約不斷的他,仍以初心面對生命與花的一期一會。

設計是價值觀「可視化」的必經歷程:專訪綠藤生機永續長——比起獲利極大化,利益極大化更重要
世界上的保養品牌既然已經這麼多,究竟為什麼還要綠藤?從這個「靈魂拷問」開始,台灣原生保養品牌綠藤生機在 2021 年完成一連串的品牌重塑。

在千形萬態的陶裡,長出自己:專訪「默默工作室」陶藝創作者 MAY YU
默默的陶常反映著陶土最真實的質地與模樣,這與陶藝創作者 MAY 想探究的「本質」有關,透過陶土療癒、沈澱與學習,捏陶對他而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如果我們不理解在地,又如何為居民蓋房子?專訪「在地偏好」林思駿、張雅筑
在地偏好工作室以即將被拆除的屋宅、社區、老宅作為研究對象,透過新舊混雜、多樣性的習性空間,理解人與城市的真實關係,進而找到最自在的生活狀態。

【許育華專欄】談城市的改變與新價值:行人能好好走路,便成功了一半
該如何定義一座城市的價值?對許育華而言,一座城市的迷人之處,或許就藏在那人人都能享有的公園綠樹下,又或能隨心漫步沈澱的河畔邊。

攝影人必看巨作!《所有的美麗與血淚》私攝影大師南戈丁的疼痛衝撞,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啟發王家衛的繆思——美國私攝影大師南戈丁紀錄片《所有的美麗與血淚》,講述她的生命、攝影生涯,與惡權薩克勒家族抗爭的過程,是每個攝影人必看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