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得咪咪貓貓也無妨,創作本是和自己輕鬆對話的過程 —— 專訪台灣插畫創作者 TING5
TING5出生嘉義,從小生活在傳統會去逛市場、拜拜的家庭。定居台北近10年,創作媒材橫跨陶藝、版畫、絹印,善於融入台灣意象,視平凡日常也處處充滿驚喜。

Gogoro 的新通路哲學:便利成就服務,貼心拉近距離【DesignBIZ 專欄觀點】葉權鋒 ⧸ Gogoro 品牌副總經理
「真正的通路不在實體店面,而是人情連結。」8年前在信義區成立首家直營門市,今年一次開出40間社區店,談到Gogoro通路策略,竟是向傳統油車師傅取經!

為城市與鄉野,架起一座互信的橋樑——專訪茶籽堂創辦人 趙文豪:品牌是眾多人事物的總和
茶籽堂於2014年申請B型企業,趕上社會企業討論度最高的時期;2016年投入朝陽社區復興計劃後,搭上地方創生熱潮,下一階段茶籽堂又將探索哪些關鍵議題?

帶著舒適的家一起闖蕩世界——專訪「老歐睡車上Vanlife Taiwan 在車中泊生活」
老歐在兩年前的疫情開始了車露生活,與愛車福斯T3探索台灣各處秘境,而後成立了「老歐睡車上」頻道,更計畫在今年啟程日本,展開露營車環日本的夢想。

在北海道旅居!專訪「緩慢北海道」主理人林庭妃:「停留下來時,我覺得我是這裡的一份子。」
薰衣草森林創辦人、同時也是緩慢民宿主理人林庭妃,於北海道美瑛町創立海外第一個據點「緩慢北海道」,透過旅居、與在地深耕,讓旅行、生活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金曲獎 8 項入圍!洪佩瑜談《明室》的安全感:「對我來說,逃跑不可恥啊。」— 重點是逃去了哪裡
洪佩瑜回來了,去年以〈不在一起就不會分開〉重磅回歸,接著迎來首張專輯《明室》,一口氣入圍包括最佳華語女歌手、年度專輯等八個獎項,位居今年入圍之冠。

躁動時代的觀察者!專訪 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得主 劉振祥:電影畫面,剪不出真正的「劇照」
劇照師劉振祥榮獲台北電影節的卓越貢獻獎,定格無數經典畫面的他,如何重新詮釋劇照師的功能性,以「新劇照」側拍「新電影」,記錄躁動的時代光影?

在空間的原型裡,找到新的居住秩序——專訪 UNDER ROOF 共同創辦人陳文哲╳劉雅文
疫情背景下誕生的 UNDER ROOF,以新型態的小坪數住宅、後疫情時代的混合辦公空間,為兩項主要著手的空間設計業務,恰好反映著社會當今的集體需求。

【DesignBIZ 專欄觀點】走進全球公認最嚴格、指標性「英國 D&AD 設計及廣告大獎」評審現場|劉耕名/Bito 創意總監
「我願意用五隻坎城金獅獎跟你換一隻黃鉛筆!」一席間談話道出D&AD在全球創意界的榮耀地位。帶領Bito二次獲獎的劉耕名,這次以評審身份走進此最高殿堂。

步登公寓裡的摩登生活——拜訪設計師 Rick╳甜點師Gemma 聯手打造的家
家具設計師 Rick 及甜點師 Gemma 與貓咪Ash、肉男、巴特,目前家庭成員二人三貓,一起住在位於天母士東市場,這間有四十多年屋齡的老公寓中。


【許育華專欄】家如其人,人如其家:理想的家,往往構築在自我真實面之上
「『家』是用來住的,是用來裝滿一個人的故事與歷史。」許育華曾走訪多位知名設計師的私人住所,他認為,最理想的家往往構築在自我真實之上。

【封面人物】鄭宜農入圍「年度專輯獎」等六個金曲獎項目的《水逆》專輯,溝通對於家的想像
鄭宜農今年入圍包含「年度專輯獎」等六個金曲獎項目的《水逆》專輯,講的是「即使一個人失去了語言能力,仍想努力表達,因為這件事情太重要。」

設計驅動的企業轉型!專訪羅技台港澳總經理、亞太區設計總監:越好的設計,越能帶動消費者心佔率
2015 年,羅技(Logitech)展示了自 1981 年成立以來最大幅度的品牌翻新成果,宣示日後將轉型為「以設計為導向」的科技公司。

以「印刷」為命題,透過燙金、貼紙簿等創作探索無限可能性——專訪海流設計陳泳勝
海流設計陳泳勝以「印刷」命題,透過創作探索無限可能性,作品《箔樣》、《貼紙簿》和《送印後的那群人》細膩的設計語彙蘊藏問題意識,開啟與大眾的對話。

村上春樹、細野晴臣都欽點!旅日創作者高妍新作《間隙》連載再開,描繪臺北女生的成長歷程
旅居日本的台灣創作者高妍,自 2023 年 4 月起於日本漫畫月刊連載,新作《間隙》承襲細緻溫柔的標誌畫風,刻畫沖繩與台灣的異同,以及少女的自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