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展人黃偉倫、 藝術家劉文瑄、植物藝術家廖浩哲 :你上哪裡找藝術?藝術根本就不在展場裡!
什麼是藝術?這一個大哉問每個人有不同答案,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創意的生成絕對不拘於一法、不限於一處,探索自身與藝術產生關聯的過程,藝術的的答案就在那裡!

不用管別人怎麼想,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Bio_ogist:純粹只為好玩的絨毛異世界
服裝設計系畢業的Bio_ogist,將自己定位為設計師,對藝術家身分還是感到彆扭,她說藝術形式或是藝術品的名稱,其實都是別人在看待作品時所賦予的。

集結策展、選物、客家點心與調酒的花蓮秘密基地!島東譯電所阿光:「像佈展把生活的感動放進這裡。」
「疫情升溫讓不少日常規律被打破,才發現生活一直受時間制約。這段期間仍舊每天整理店裡擺設、更新歌單、調整薰香氣味⋯⋯,反而有了餘裕去觀照自己與環境。」

【專訪】旅店為什麼要做藝術?台南老爺行旅唐伯川:找到策展定位,用藝術和地方「交陪」
近年設計旅店風潮不減,不少旅店甚至讓出住房空間做策展或藝術品收藏,而藝術究竟如何為旅店品牌加分,又該從什麼樣的角色定位著手?

【專訪】親密的粉紅色炸彈:藝術家 Li Ya Wen李雅雯,從自己身上找離宇宙最近的題目!
復興美工出身,瑞士唸書時被英國指標性當代藝術媒體 itsnicethat 發掘,之後作品散見於歐洲獨立媒體,最近與NIKE荷蘭合作全球活動創作。

【專訪】最虛擬的寫實是未來!3D 藝術家 Mark Chang 張以得 以精工雕刻想像力的真相
加密藝術 NFT 熱潮剛興起時,就已經是台灣數位藝術家中相當受矚目的一位,不到三十歲,已經全球接案,在 3D、虛擬藝術領域成為令人期待的創作者。

【專訪】雕塑藝術家 徐瑞謙:在現實的孔隙中填入無限的想像材料
自大學時期就開始發展「浴室」,徐瑞謙作品看似理性,實際上探尋著身體行為與物質構件之間的感性生成,他破壞日常事物的原有基準,以抽離的陌生視角重新感受。

【未來藝界 Art Talk】收藏瞬間——創作者的時代密語
當代⽣活與科技網路社群密不可分,為藝術帶來更寬廣的想像和定義。⼿機隨⼿紀錄擷取的⽇常創作或情緒感受,既是短暫瞬間,也為時代留下恆久的備註!

藝術策展人對談!來聊聊最性感也最感性的「時代精神」這個字 :策展人鄒婷 ╳ 創作者洪詩慧
資訊爆炸,創作工具下放的數位時代裡,潮流改朝換代,誰成就了藝術家面貌?當代藝術光譜中超展開的作品型態、創作者輪廓,哪一種姿態,才是時代精神?

如果科學來自想像、「敘事」自帶世界觀?藝術家劉玗:以真實質疑真實,尋找已知之外的答案
「每當我透過創作行為接觸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甚至不同歷史,都會一次又一次地把世界觀重組。」——劉玗

裸體自拍做公仔、刺青貼紙探討社群的虛實自我!旅美藝術家 John Yuyi:自己之於世界是最好的題材
「身在social media中,必須當不拿無臉男金子的千尋,時時刻刻對抗近在眼前的誘惑。」——John Yuyi

葉珊:機械複製時代的環保小尖兵—— 觀光塩田千春展時的分神與嘴砲!
在創作慾滿足之前、在為「藝術家」、「作家」、「旅遊家」……的頭銜感到舒服之前,身為一個路人、讀者、觀光客……能不能更舒服?如果大家都想說教,誰來受教?

設計浪人引述:「作品會變成某藏家的寶物,還是變成垃圾?取決於藝術家眼光與想法」資本主義下藝博會、拍賣市場仍然必爭
每家厲害的畫廊都有一張畢卡索不稀奇,互相競爭的是擁有的作品年代是否為他畫筆仍蒼勁有力的時刻;平常難得一見的知名當代藝術家也都紛紛到齊......

從策展界五月天到藝廊界迪士尼,想傳達的感動都是雲門等級!【專訪】plzzzz藝廊、INCEPTION 啟藝 梁浩軒 Ocean
plzzzz藝廊在線上開直播,接下來三天,採預約制的「展覽加藝廊」 三天銷售量做到將近五成,顯示台灣喜歡潮流藝術的年齡、人口與市場,可能比想像中多元。

客席打造秒殺特裝版! POM 設計師彭冠傑 Jay :登入雜誌,串接虛實,開啟一層新的閱讀體驗
本次「限量特裝版」設計呼應主題,希望把9月號的《Shopping Design》 打造成一件「被閱讀者收藏的作品」,同時完成一件能反映當代情況的作品。

【專訪】高雄金馬賓館幕後推手邵雅曼:後疫情時代裡的美術館,只有距離沒有藩籬
「疫情讓美術館更近一步思考,它實際呈現在實境展覽裡的意義是什麼。」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同時身為創業家和藝術家,將日常靈感以多元形式的展演傳遞給大眾。

【專訪】「選擇藝術家,到底我看的會是什麼?」伊日藝術計劃總監黃禹銘以愛之名,讓藝術信仰生生不息
從綠色、美學、生活為核心發展出伊聖詩芳療生活館、伊日藝術計劃,從選物到展覽,伊日藝術計劃總監黃禹銘說,這麼多年來,講的其實是同一個初衷。

策展人胡忻儀:關於信仰、好奇心、藝術無用——那些藝術家們教我的事
「對於所有藝術相關的問題,他會嗤之以鼻,告訴我『生活才是藝術』,路邊雨遮的彩色帆布和冰店前的保麗龍箱都比要帶他去看展覽來的有吸引力。」